第174章新书电磁与场能初探
回到楼兰新城,余森终于数清了这批小精灵的数量,共66位,加上叶子、青青她们,小精灵族群扩大到了70位。没办法,在车上她们老是乱飞,数不清数量。叶静菲给她们一一换上新衣服,才把具体数量搞清。这跟余森预想的有些出入,当时余森以为这批精物媒介能诞生100位小精灵呢,看来母树一次性诞生这么多位小精灵对其自身的消耗也比较大,或许其能量罩的产生也消耗了一些精物媒介。
所以这次余森没有再给母树补充精物媒介,先让母树回一回元气再说。
刘忙开始用空间箱往回大规模运冰块,楼兰新城外向西,由一米见方的冰块堆成的一座座小冰山矗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逐渐融化。冰山脚下,已经有水泊形成。
蓝星每年由于太阳风和自然逸散的原因,会失去10万吨大气,因此,楼兰新城从木卫二拉回来的这些冰块不会对整个蓝星造成任何影响,只会对局地气候产生一定的作用。
如果刘忙安排的在木卫二开采冰块的速度够快,能在罗布泊,甚至周边的艾丁湖、哈密盆地、柴达木形成水循环的小气候,那今年罗布泊的风沙、气温会降低不少。而且,由于自然蒸发和大气流动,还会给干旱的甘甜省增加一定的降雨量。
……
余森的研究生们正在梳理、整理、研究余森在拍摄《太空旅客》时搞出来的各项黑科技。
余森当时急于建造飞船、拍摄电影,自己动手制造,没有顾得上讲解其中的原理。
这让这些学生们头大,看着录像倒是学会制造了其中的大部分仪器了,但其中包含的原理是什么呢?毫无头绪、无从下手啊!
余森让他们整理的可不仅仅是制造方法。以余森的想法,谁能吃透其中一门技术,一招鲜吃遍天嘛,谁就可以研究生毕业,去开公司了,而且他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大家看,我没有误人子弟吧!
趁着近期没有急迫的任务,余森今天抄两页明天抄三页,又抄出了一本新书:《电磁与场能初探》。
华科院将这本书印出来,要求作为余森的研究生的必修课之一。
这些物理学研究生哭了!《电磁学详解》能全部看懂就是世界顶级物理学家了好不好!现在又来个升级版的,还是必修课,这是不想让我们毕业了?!
院里却非常高兴,千方百计鼓励余森写书,最好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还组织了学习会,让相关专业研究员学习余森的这几本书,每周抽出半天时间交流学习心得,互相答疑解惑。
而且这些研究员带的学生们都必须旁听。
知道这个消息后,余森的研究生们心理平衡多了,心里也生出了一股狠劲儿,要扎扎实实学习,不能被其他研究员的学生们比下去啊。
在这股不服输的力量的作用下,3d全息投影技术最先被攻克,资料整理完毕,上交给院里。
这份技术比较好理解,能猜出一部分原理再逐步论证,速度当然就快了。
但像那个小圆棒棒,能投射出一块巴掌大的光线组成的屏幕,而且还能在屏幕上进行触屏操作。虽然这种电脑功能并不强大,所能做的事儿普通电脑也能做,可其中的原理实在是不好猜,资料整理速度自然就慢了。
3d全息投影技术研究出来后,余森问有没有人想要毕业去开公司,他将获得这份技术的全部知识产权,所有的学生都摇了摇头。
得嘞,都是爱学习的好学生。余森给三名负责整理这份资料的学生每人发了100万元的奖金。
……
为了给网友们点儿“颜色”seesee,履行自己在网上吹下的牛,余森难得地来到了叶与鱼影视公司。
会议室里,将《流浪蓝星》的剧情讲了一遍,编剧组离场去完善剧本,叶静菲安排人去组建剧组,挑选演员。
现在只剩副总以上级别的人了,余森道:“我们研究出了3d全息投影技术,这部《流浪蓝星》要拍成3d影片,让观众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给大家讲了3d全息投影技术的影院效果,大家有了初步了解,有人问:“还得改造影院,投入上是不是有些大?回本儿上周期是不是太长?业界和观众能不能接受这种影片?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
余森一锤定音、统一思想认识:“我们要引领一个潮流,3d影片市场由我们来开拓,固步自封、按部就班挣票房有什么意思?我们就是要当电影行业标准的确定者!”
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会后,叶与鱼公司向华科院上交了一亿华夏币,获得了3d全息投影技术在电影方面的商业开发、使用及设备生产权。华科院将成立研究小组,为其在电影市场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资料、制造设备、样品都齐全,研究小组的研发进度自然不慢。
谈完《流浪蓝星》的拍摄事宜,在叶静菲办公室,她给余森讲述了改造公司的想法:“我打算将公司拆分一下,将特效、音乐、电影、电视剧、综艺、玩具设计与销售、影视城、院线改造等部门单独拆分出来,成立几家分公司。”
余森问道:“有必要分得这么细吗?”
“有的,公司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15000人了,各部门每年挣到的利润有多有少,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年终奖大家发的都差不多,有些人有了点小意见。
成立分公司后,财务单独核算,利润高的多发奖金,利润少的资金自然就少,这对公司健康发展、保持人员心理平衡、激发公司活力是有很大作用的。”
“行吧,你看着办吧,只要是对公司发展有利就行。说起来不知不觉中公司已经有了这么多人了啊。”
“11000多人是特效部门的,1000多是影视城的管理、维护、保洁人员,其他3000人是演员、歌手、各剧组、音效师、乐队、宣发、文员、后勤保障等人员。”
“嗯,这么多人跟着咱俩吃饭,感觉压力山大啊。特效部门以后就别再扩大了,总得给其他公司也留口汤喝,不能把国内外的特效市场给垄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