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亲学生
一月末《花千骨》立项,热扎有了《超体》,没再要女主角小骨这个角色,其实热扎长相上略带一股英气,不适合这个柔柔弱弱的角色。女主前期柔弱被人呵护,后期黑化后邪恶刚硬中带着柔情,才能形成强烈的反差萌,丰满人物形象。
娜巴和冬莉莉忙着《西游正传》的事儿,娜巴还有《西游正传之天竺痴情公主》中的玉兔精要演呢。
冬莉莉也没要参演《花千骨》,她的眼睛仿佛想要说话,一见面就各种瞄余森,直着瞄——这是面对面的时候,斜着瞄——这是侧向站立,低头瞄——这是余森坐着她站着,抬头瞄——这是俩人近距离面对面。
余森,两世钢铁直男,暗想:这娘们儿老瞪着我干嘛,看起来不像是好人哪。
《花千骨》的导演是李小谋,带人跑了京都、魔都两地影视学院,搞了个初步海选。
在楼兰新城叶与鱼影视公司总部,选角儿讨论会上,余森一眼就相中了ppt上一个小个子女孩。
众人都不理解,在满眼都是俊男靓女的娱乐圈,相比之下,余森为什么会选这个不怎么出众的女孩。
这名女孩叫赵莹莹,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出身贫苦,没什么人脉,处于各大影视城跑龙套的阶段。
接到李小谋的电话,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知道怎么挂断的电话,脑海里反复回响着几个字“余董事长钦定你为《花千骨》的女主角”。
天上掉馅饼啦,我要起飞啦,我要红啦,哈哈哈。
其实李小谋的原话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余董事长钦定你为《花千骨》的女主角。但你要好好揣摩角色,要是演不好的话,有余董事长的面子也不好使,我得为这部剧负责。”这些话到她耳朵里就剩下了几个字。
赵莹莹来到楼兰新城,路上她已经平静了下来。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现在机会来了!
《花千骨》顺利开机。赵莹莹在拍摄中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谦虚谨慎,得到剧组上下的喜爱。一个镜头,导演让拍几遍就拍几遍,从不叫苦。
拍摄前经常主动与对戏演员沟通,提高一遍过的机会。逢刮风下雨,帮着一起收拾道具。把自己的戏服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叶静菲也很喜欢这个踏实不浮躁的女孩,她是公司现有女演员中除了叶静菲之外,一开始就不需要专业表演指导老师的女演员。
叶静菲干脆将主题曲《心之火》、《不可说》也都交给她来演唱,这次赵莹莹也需要专业音乐老师一句一句教着唱了。
每次叶静菲看见赵莹莹一句一句练歌,都会想起当初自己练歌的情形,露出快意的笑容。余森来探班时,看到这一幕,压根儿就不能明白她这爽点是从哪儿来的。女人啊,真·不可理解,呵呵!
《花千骨》的剪辑很正常,没有搞地球上电视剧爆火后一集里有半集是前情回顾那一套。
当年这一点被吐槽不少,但依然没能阻止电视台狂洽广告费的势头。
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历练,叶与鱼公司的影视制作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流程。仅仅四个月后,《花千骨》在魔都卫视开播。
不出预料,赵莹莹一夜成名,红透半边天,不少年轻观众的手机铃声都换成了《心之火》,“谁的爱不疯不配谈爱过,不求明天永恒以后”一时间响彻大江南北。
但这名朴实的姑娘依然老老实实按照公司安排工作。
……
补充完物资,夸父号继续向虫洞进发。
洛依依回到楼兰新城,作为副教授、余森的助教,她每天替余森给第二届新研究生补半天课,然后让他们自学。
跟余森久了,又曾是两名院士的学生——宗何缚院士的硕士研究生、余森院士的博士生,她的眼界也高了,课余时间便想自己琢磨个课题,好评教授职称。
其实以她现在所掌握的前沿知识,在余森、宗何缚懒得出面的情况下,她绝对可以说是星空门、空天发动机、远距离探测、空间物理知识行业第一人了,何况她还有一个手磨光刻机镜头的绝活儿。
这点上,余森也比不过她,她比余森更有耐心,没办法,这是女人的天赋技能,磨镜头又是个比耐心的技术活儿。
趁着洛依依、大张都在,余森开启了直播间,标题:朋友们,这么久没造出实用的大黄蜂,余老师很失望啊!
一开播就有网友上来吐槽:“看您个电影都得先学学物理学高深知识,您是不是带学生带出习惯了,以为我们都是您的研究生的水平啊?”
“同上,我到现在还没有理解电影中的五维空间是怎么回事呢。”
余森难得地跟网友们聊起了天,说道:“电影只是娱乐作品嘛,只要你们看得高兴就行了,不要纠结那么多。”
网友弹幕:“高兴?我现在已经形成习惯了,去看您电影前,买包纸巾装兜里。”
余森:“流几滴泪也是一种发泄嘛,现在生活、工作压力那么大,在电影院哭那么两鼻子,黑咕隆咚的也没人看到,出了影院是不是心情好多了,轻松多了?”
网友弹幕:“好像真是这个感觉哦。”
余森:“今天来划重点啦,外骨骼装甲的操控系统加装到大黄蜂上,一台真正的机甲便诞生了,是不是很简单?”
网友无力吐槽:“好吧,您说简单就简单吧。”
余森将镜头转移到身后一台高达15米的黄色机甲,接着说:“这是我和大张基本制造好的大黄蜂,因为加装了武器系统,所以前期制造过程就不能直播了,只差驾驶舱就全部制造完毕了。现在我们去看大张造驾驶舱。”
余森举着手机,将车床和大张收入镜头。大张正在熟练地操控机床,两个机械臂固定住一块金属平台,四条机械臂张牙舞爪,钻焊切削,将一个零部件布置到金属平台上。
网友弹幕:“充满现代工业的美感啊。”
“余教授终于脱离了铁锤加电锯的时代了。”
“那可不一定,说不定在制造机甲外壳时,余教授的大锤仍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半个小时后,在金属平台上加装一个玻璃罩,两米高的驾驶舱制造好了。吊装到大黄蜂前,大张站在架子上,将驾驶舱推进大黄蜂的胸膛里,可能担心没有卡结实,大张抡起铁锤使劲向里砸了两下。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网友弹幕:“看看,我刚才说了吧,余教授的实验里铁锤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真·一锤定乾坤!”
“实锤了,还是熟悉的那个味儿,大张绝对是余教授的亲学生。”
“哈哈哈,看到这两锤,我把嘴里的水喷了出来,赔我的手木……”
“楼上手机挂啦?机字只打出来一半。”
“这玻璃真结实,大锤敲都没事。”
“机甲上用的玻璃跟你家窗户上的根本就是两个物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