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家中事都听老太太的
林黛玉点点头,“我猜也是这样。”清虚山上有个清虚观,清虚观里有个张老道。
张老道可不简单,原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后来道法了得,还受了皇上召见。
一般普通人家的平安醮,清虚观可不接,至少也得是公候之家。
贾府一行人浩浩荡荡上了清虚观,这张道士架子倒是大,竟没有下山脚迎接,只是在山上观门口,身后跟着两个小道童,侍门而立。
“老太君”,张道士对着下轿的贾母拱手微笑致敬。
贾母也很高兴,到了这个年纪,老熟人是见一个少一个,张道士是为数不多相识几十年的老人。
“道士身子可还康健。”
“托老夫人的福,现在能吃能走。”
一路寒喧着,贾每一行被张道士引入了观中。
观中自有贾府安排好的仆人送上茶果点心,让贾府众人歇息。
“好,合口味”,贾母大声赞赏。
都是你贾府带过来的,能不合你口味吗,张道士暗中腹诽。
等茶水喝过,众人气色缓下来,张道士上前又来给贾母说吉祥话。
贾母顺势把贾宝玉叫过来,给张道士和贾宝玉做了介绍。
看贾母说着一样的话,贾宝玉无语,也不知贾母是真的老年痴呆还是假装的。
自己明明和张老道早就照过面,贾母每次都像两人初见一样。
“前儿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模样生得也俊俏。”张老道开口。
来了,在座众人心中一阵紧张。
“屋里闷得慌,我出去透透气”,薛宝钗第一个站起身。
林黛玉似笑非笑看了一眼薛宝钗,“我陪薛姐姐出去看看这道观。”
“清风,带两位女施主在观里各处走走。”站在张道士座位后面的一名小道童应了声,走出来。
“你继续说,那小姐怎么了”,看薛宝钗和林黛玉已经离开,贾母接着问。
“我看哥儿如今年岁渐长,也该寻门亲事了”,张道士看了一眼贾宝玉。
贾宝玉后背发凉,“那个,我也觉得屋里闷,出去转转。”
“坐下,听着”,贾母发话了。
看贾宝玉坐定,张道士继续说,“这小姐无论模样,性情平和,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得上哥儿,也不知老太太意下如何。没问过老太太,小道也不敢造次,只请老太太示下,小道才敢上门跟人家说。”
这是给我做媒吗,贾宝玉紧张盯着贾母,要是贾母敢答应,今天不惜大闹天宫,也要反对此事。
四周看了一眼,还好,今天王夫人没来。
所有人都紧张盯着贾母,就等着贾母宣旨。
贾母扫视了屋子一圈,像是一头狮王在扫视自己臣民,轻轻道:“大家意见如何?”
有您在,大家哪敢说话啊,众人纷纷低下头,生怕被贾母点到发表意见。
什么十五岁,咱们府里就有个十五岁的姑娘,姓薛。
什么模样好,性情平和,聪明智慧,家当匹配,每一个都和薛姑娘相符,这个张老道就差说这户人家姓薛了。
更多蒙在鼓里的人,看了周围人的脸色,也醒悟过来。
难怪贾母突然要来参加这个平安醮,原来是场鸿门宴。
也不知这张老道是受王夫人所托,还是受贾母所托,这就是场新旧狮王争霸啊。
说了同意,得罪贾母,大家都明白贾母的态度。
说不同意,又得罪王夫人,真是让人左右为难。
有些人后悔怎么没早一步跟着薛宝钗和林黛玉出去吹风逛庙。
见大家都不说话,贾母目光定要王熙凤身上,“凤丫头,你说说看。”
王熙凤扔下手中瓜子,清了清嗓子,“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来轮不到外人插嘴。”
“嗯”,贾母轻哼一声,“如今他父亲在外地,难道要听他母亲的?”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哪能呢,这父母之命指的是家中长辈,咱们整个贾府,论长辈也就只有老太太一个,宝玉的婚事,当然听老太太示下。”这话倒是和张老道意思一模一样。
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这张老道是王熙凤指派的。
好历害的凤辣子,这是两头押宝啊。
贾母胜了,她是贾母身前第一战将,最大功臣。
王夫人胜了,她本来就是王家中人,王夫人要掌家,也离不开王熙凤支持,大不了服个软,都是姓王,王子腾也不可能让这俩一直闹不清楚。
贾母微微一笑,目光再次扫视在场,“大家意见如何?”
这是要逼大家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