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船师徐老 - 穿越三国之开挂人生 - 胖胖的大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4章船师徐老

第54章船师徐老  忠义,忠于刘璋,为义赴死是周仓的真实写照,也算是他的一生。一起前来参加葬礼的士卒,官员们,无不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刘璋在河边站了许久,等时间已近中午的时候,才将士卒遣散。带着剩下的四十八名铜墙军,在一名向导的带领下,沿着河边,向东走去。

虽然心头的悲伤仍然挥之不去,但是刘璋也不能耽误了接下来的事情。便跟着当地的向导,朝那个fl比较小的造船厂走去。

本来甘宁还想护卫刘璋,但是被刘璋拒绝了。益州的水军也在创建的初期,做为水军的元帅,的确是事务繁忙,刘璋也不想耽搁。

“刺史大人,这fl船厂是民办的工厂,主要是造些渡船和货船的。”当地向导,走着走着便给刘璋讲解了起来。

刘璋只是点了点头,也没有回应,向导便知趣的不再言语了。

一行人跟着向导走了一个时辰才到了那个船厂,入目是一片低矮的屋舍,和一个个已经搭建好的船的雏形。

船厂里的人忙忙碌碌,数量却并不多。刘璋扫视一番,也就五六十人。

刘璋刚入船厂,便有一头发已经花白的老人迎了出来。

一旁的向导给刘璋介绍道:“这位是徐老,造船厂资历最深的船师了,他从事造船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哦?徐老,你好你好!”刘璋神色突然变得谦卑了起来,快走了几步跟徐老打了个招呼。

徐老的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一双浑浊的眼睛却依然有神,连忙推辞。

“州牧大人大架光临,我一个小老头子怎敢称尊啊?”

“要的要的,徐老已经在造船方面干出了一番名堂,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前辈。”

徐老对刘璋谦卑的态度极为认可,说着便把刘璋往屋里引。

“州牧大人,快来屋里坐。”

刘璋便随着他进屋,一进屋是漆黑一片。刘璋一时不能适应,便停在了原地。

徐老呵呵笑道:“我老头子白天不在屋里待着,所以屋里黑一点也没关系。等我去点盏灯。”

听着徐老缓慢的脚步声,接着是一阵寻找东西的沙沙声响。接着黑暗的屋里出现了一盏亮光,整个房屋都被照亮了。

徐老又走回门口,走到一张破旧的大木桌旁,木桌上全是扑开的图纸。徐老拉出一把凳子,请刘璋坐下。

“州牧大人,我们这没有太师椅,您也别责怪。”

“不责怪,不责怪。”

刘璋接着说道,看着徐老住所的朴素简朴的样,让刘璋不禁心生了疑问。

“徐老,找你们船厂造船的应该不少吧?怎么还住的这么艰苦呢?”

刘璋这一句话,又勾起了徐老的心酸回忆,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州牧大人,您别看我们船厂有两三艘小船在建,但是我们蜀地船少,价格自然也就不高。除去了木料,和工匠们的工资,剩不下多少钱了。”

通过徐老的解释,刘璋明白了这个小的造船厂确实艰难。

接着刘璋还想看看这个造船厂,有没有造大战船的基础,便又开口问道:“徐老,你们造过最大的船是多大?”

徐老脱口而出,似乎对那段回忆记得十分清楚。

“我们造过最大的船是长二十米,宽五米的货船。”

刘璋点了点头,心想,还算是有点基础的,便准备开门见山的,跟徐老谈起改成官府船厂的事。

“徐老,我此次前来,是想在fl船厂的基础上组建一个官府主导的船厂。”

刘璋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徐老一听,心中先是一喜,但是仔细的一想却犯起了难。之前他们自己造船,自由,不受约束。如果归了官府,那肯定会有人来专门管理,那个时候他们就没有现在这么自由了。

刘璋看出了徐老有些为难,便解释道:“徐老,您不必担心会受到什么限制,我还是任命您为益州船厂的厂督,管理造船事宜。”

刘璋的这一句话让徐老吃了一颗定心丸,徐老脸上的为难之色,瞬间一扫而空了。

“如此来看,政府还需要给我们多拨一些资金。”徐老便开始位船厂的经营谋划了起来。

刘璋笑道:“这是自然,我们肯定会支持船厂建设。不过在船厂的发展规模上,我想我先与你交个底比较好。”

“你们这里有没有铁匠?”

“有,自然是有,船的关键部位的衔接都需要铁匠铸造专门的器材。”徐老便急忙答道。

“如此甚好。我想以徐老的号召力,能否召集一千工匠呢?”

徐老面色一僵,似乎在思考什么事情,不久徐老便信誓旦旦的说道:“凭我老头子的威望来看,千人不成问题!”

“好,好!如此甚好。”刘璋高兴的连连夸赞道。

刘璋吩咐众人退下,只留徐老和自己在屋里。刘璋问徐老要来纸笔,按照自己脑中的印象,在纸上画了起来。很快三艘战船的结构,已经跃然纸上。

徐老看刘璋如此轻松的。就设计出三种战船来,也是大吃一惊。

刘璋拿起图纸给徐老一一解释了起来。

“这一张小炮船图纸,船长三十六米,宽六米。船体两侧放置八门火炮,至于火炮,一会说完了我再跟你讲。夹板上还可以组成一个二十人箭阵,增加对敌人的杀伤。”

徐老听完刘璋的讲解,惊得合不拢嘴。至于传说中的从未见过的火炮,徐老心中也是充满了好奇之感。

“这一张运兵船图纸,长二十八米,宽五米,分两层,上层为盖,抵挡敌军的攻击。下层藏兵,可载三百人。”

徐老看完,不禁感叹工程的浩大,不过他又对手下的工匠数量产生了质疑,这么大的工程,一千人?远远不够。

“最后这个大炮船,长四十八米,宽八米,尖头。分三层,上两层放置火炮,共二十门。第三层存放弹药,储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