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婚姻的保鲜剂-反思(1)
第24章婚姻的保鲜剂-反思(1)
1、婚姻这捧沙不能攥得太紧有了婚姻就有了一个家,一个属于夫妻二人共同拥有的家。哪怕在外多苦多累,一回到自己的空间,也会得以释放。爱情可以激烈,感动天地,但是婚姻却是左手和右手相互扶持的久远的生存,当意识到婚姻对自己的意义时,想必那时候的你已经懂得了婚姻的真谛,你们将会更加珍惜它,呵护它。在婚姻的道路上,夫妻二人学会了反思——一起经营,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谦让、包容、尊重、坚强、责任、珍惜的功课,这一切将会令婚姻这杯酒恒久弥香。
婚姻是一捧沙
婚姻的取胜之道不在于你花了多少时间在爱情上,而在于你对婚姻的态度。对待爱人,即使你天天将他置于眼皮之下也未必是最安全的,而给他一点儿自由的空间,婚姻却会变得更加轻松。
婚姻中100%的爱情会让人窒息,而50%的爱情,却可以留给彼此回旋的空间。在一个人的情感世界里,爱情占到50%应该是最合理的比例。那种100%的爱情叫文学,而只有50%的爱情才叫生活。
所以爱一个人不要爱到十分,用剩下的几分来爱自己吧。经营婚姻需要很强的技巧性,必须从一结婚就要开始,而不要让爱成为对方的负担,如果爱一个人却让对方感觉成了枷锁,那对方还能感觉到一丝爱的甜蜜吗?
看重婚姻本没有错,只是当你越想牢牢地掌控婚姻,拴住对方的时候,那么婚姻越容易出现危机,而且对方会离你越来越远。所以婚姻的道理和一把沙子相似,要想婚姻长久、美满、幸福,就别把婚姻攥得太紧。
女儿即将出嫁,她忽然向母亲提出一个问题:“妈妈,婚后我该怎样把握好婚姻的航标呢?”
“傻孩子,婚姻不是你想怎么把握就能把握的。”母亲笑着说。“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握它呢?”女儿疑惑地追问。母亲听了女儿的问话,温情地笑了笑,然后慢慢地蹲下,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儿的面前。女儿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儿流失,没有一点儿撒落。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泻落下来。待母亲再把手张开时,原来那捧沙子已所剩无几。
女儿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领悟地点点头。
其实,那位母亲是要告诉她的女儿:婚姻无须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婚姻,反而越容易失去。只有适当地放开一些,才能真正地拥有它。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那么,不妨学着用一捧沙的情怀来对待爱情,好好珍惜,好好把握,婚姻必定圆圆满满。
“攥”不住的婚姻
莎士比亚说过一句这样耐人寻味的话:“最甜的蜜糖,可以使味觉麻木;不太热烈的爱情,才能维持久远。”的确,和谐家庭的夫妻关系要有一种新的观念,那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既十分紧密,又各自相对独立。有人曾把丈夫比做风筝,将妻子比做放风筝人。女人可以让自己的男人在天上自由飞翔,但却永远跑不出自己的控制范围。其实,男人对女人也应该如此。有这样关系的家庭,夫妻关系才能越来越好。相反,如果丈夫或妻子总想把对方拴在自己身边,其实际结果是,更容易把对方推入他人的怀抱。
一部名叫《中国式离婚》的电视剧播得很火,此剧给人们很好地提了一个醒:很多婚姻出现问题,甚至最终导致离婚,并不是因为第三者等外部因素,而是夫妻双方自身的问题。
剧中的女主角爱丈夫,并且望夫成龙,同时还想牢牢地抓住丈夫,尤其在自己没有事业依托,而丈夫事业有成后,更是将人生所有的重心和希望都寄托于婚姻。然而因为无端猜忌,她越想抓牢婚姻就越是抓不牢,可以说正是这种心态导致了情感上的失败。
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女子,她们对丈夫一向奉行“高压管理”政策,一方面她们不甘心平淡,希望丈夫成为人上人,于是想方设法、旁敲侧击地施压,给予男人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在丈夫真正成了气候之后,女人往往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于是有了危机感,拼命想“抓牢”婚姻,比如干涉丈夫的生活,除了管生活小事,还要管他的钱包、社交,就连对方的工作都恨不得插一杠子,管来管去,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糟,可是她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她们认为自己为家、为对方付出了一切,理所当然应该享受这份婚姻,享受到丈夫更多的爱,更可怕的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失去对方,便无休止地怀疑和猜忌。
可是,她们忘了,她们的爱已经成为一种沉重的枷锁,套在了男人的身上,而对方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爱的甜蜜。
要知道,婚姻是“攥”不住的。
给丈夫多点儿“自由式”的爱
有位作家说:妻子是家庭中的太阳。的确,妻子掌握家庭生活的火种,能使夫妻之间的感情升温。由于妻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好妻子给家庭带来的温暖是难以估计的。
当然,女性都有一种依赖心理,喜欢与别人在一起;婚后的女性,这种依赖性还会增强,总希望丈夫能陪伴着自己。
而男性则有一种游戏心理。婚后,他们也希望和过去的朋友交往,保持过去的兴趣和各种爱好。有些妻子见丈夫外出就发脾气,从而使小家庭产生矛盾。
另外,由于当下社会中,工作、事业仍是男性生活的重要内容,事业既是谋生的手段,又是建立个人社会形象、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为了取得这种价值,丈夫往往要用一些业余时间安排自己的工作。这也容易使妻子有一种被冷落感。
好妻子应体谅丈夫的这些心理特点,不要把丈夫死死锁在身边,而要给对方留一点儿自由的空间。
如果不给丈夫留出必要的生活空间,而是苛求丈夫整天厮守自己,那就会使丈夫失去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生活色彩;而丈夫事业上的无能,同样也是妻子的不幸。因此,只有既密切又独立的夫妻生活,才是融洽完美的。
男人需要独处,他要在独处中实现自我。只有给他这个空间,他才能更加清醒地思考问题,更能体现他的男子汉气概。
夫妻厮守,相互间的新鲜感和神秘感会消失,爱情的热度也会降低。聪明的妻子,为了让丈夫不断积蓄新的恩爱能量,可以让丈夫停服几天“蜜糖”,喝上几天“白开水”,这样丈夫会更珍惜“蜜糖”的甘甜。
一位丈夫是这样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旦妻子松开了束缚,当她们认识到自由也是爱的一部分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生活一下子向前跃进了一大步。对我的妻子和我们之间共同的东西来说,是这样;对我们非常喜爱的几个真正要好的朋友来说,也是这样;而且我的内心世界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婚姻的道理与此相似,要想让婚姻长久、美满、幸福,那就不要每天“盯着”“看着”“防着”“握着”了,别把婚姻“抓”得太紧,适当的放松才好。
2、婚姻是两个人生活方式的结合
选择婚姻,就是选择新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承接父母的基因,住在父母的房子里,与父母共同生活二三十年,已经养成了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那么,结婚就意味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境遇的两个人,带着自幼在家庭业已形成的一些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结合到一起,他们在言谈举止、交往范围、事业追求、思维习惯乃至生活情趣上都可能很不相同,因此,选择了婚姻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欢笑和泪水都要重新开始学。
婚后的生活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原有家庭熏陶的积淀,但要根本磨灭家庭文化背景给个人留下的烙印,几乎是妄想。因此,在夫妻的日常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映出来的“异源”之差,往往成为夫妻关系中最难逾越的一道心理鸿沟,妨碍着双方最终的亲近、融洽。
一位社会学博士,在写毕业论文时糊涂了,因为他在归纳两份相同的材料时,发现结论互相矛盾。一份是杂志社提供的4800份调查表,问的是:什么在维持婚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爱情、孩子、性、收入、其他)?90%的人答的是爱情。可是从法院民事庭提供的资料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4800对协议离婚案中,真正因感情彻底破裂而离婚的不到10%,他发现他们大多是因小事而分开的。看来真正维持婚姻的不是爱情。
例如0001号案例:这对离婚者是一对老人,男的是教师,女的是医生,他们离婚的直接原因是:男的嗜烟,女的不习惯;女的是素食主义者,男的受不了。
再比如0002号案例:这对离婚者大学时曾是同学,上学时有3年的恋爱历程,后来被分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他们结婚5年后离异。直接原因是:男的老家是农村的,父母身体不好,姊妹又多,大事小事都要靠他,同学、朋友的生活都已进入小康行列,他们一家却还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女的心里不顺,经常吵架,结果就分手了。
再比如4800号案例:这一对夫妻结婚才半年,男的是警察,睡觉时喜欢开窗,女的不喜欢;女的是护士,喜欢每天洗一次澡,男的做不到。两人为此经常闹矛盾,结果协议离婚。
本来这位博士以为他选择了一个轻松的题目,拿到这些实实在在的资料后,才发现“爱情与婚姻的辩证关系”是多么难做的一个课题。
他去请教指导老师,老师说,你最好去请教那些金婚老人,他们才是专家。
于是,他走进大学附近的公园,去结识来此晨练的老人。可是他们的经验之谈令他非常失望,除了宽容、忍让、赏识之类的老调外,并没找出爱情与婚姻的辩证关系。不过在比较中他有一个小小的发现,那就是:有些人在婚姻上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找错了对象,而是从一开始就没弄明白,在选择爱情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这种生活方式上的小事,决定着婚姻的和谐。有些人没有看到这一点,最后使本来还爱着的两个人走向了分手的道路。
据说,博士生导师就因为他这一小小的发现,使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
“在选择爱情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的确,自从两个人把照片贴在一起,放在一张证书上时起,就意味着婚姻的主角开始接受了这一种陌生的生活方式。只不过接受的结果有所差异而已,接受得好的、能适应彼此生活方式的,这张证书将一直伴随他们始终,永不更换;接受得不好的、不能适应彼此生活方式的,最后将由另一张证书履行它的职责,它的名字叫离婚证。
婚姻的三重境界
其实,很多人都不清楚结婚是有境界之分的,以为结婚就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结婚至少要经过三重境界,才能真正理解婚姻的真谛。
第一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第二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结婚。
第三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还有他(她)的亲情结婚。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