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于谦 - 历史混剪师:开局盘点史上逼王! - 一个笑脸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25章于谦

“混蛋!”这边朱元璋是彻底怒了。

这朱祁镇也是真不像话啊,自己搞得一摊子烂事,人家于谦朱祁钰都特么给你擦屁股,到最后可厉害,一个软禁病死,一个直接给杀了。

自己的后代怎么出了个这个玩意?

朱元璋头疼得一批。

刚刚还给人家李大神打赏金子,盼望给于谦增加寿元,让他给自己看着大明呢!

转头于谦让那不争气的大明战神给干掉了?

朱元璋气的肝疼。

败家玩意,真特么是丢祖宗的脸啊,连特么手下都拿你当刀用,这特么还活着干啥!

朱元璋气坏了。

要说于谦,那的确从小就是传奇。

凡是杰出人物的故事总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于谦作为未来帝国最闪耀的一颗星,在七岁时似乎也遇到了天机泄露之人。

某天,年满七岁的于谦在街上溜达,一位和尚就拉住他,大吼一声:“救时宰相是也!”

其实对于于谦和周围人在听到这句话的反应,历史肯定是没有详细的记载。

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倘若有一天我们在街上溜达,一个邋里邋遢的和尚说你未来可以拯救世界,你会相信吗?

大概率是不会相信的,于谦应该也一样,因为洪武三十八年的明朝是东方的一个大国,又何须惧怕外族的入侵?

而且生于清白的人一生大多不会偏离清白路线,于谦从小就十分仰慕文天祥,认为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为了激励自己,他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座位旁。

受文天祥画像的影响,于谦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写出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

当然,为了表达自己对于文天祥的崇拜,于谦还有著名的《文山先生像赞》。

呜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国亡身,舍生取义。

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

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词,久而愈厉。

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

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攸传。

载瞻遗像,清风凛然。

永乐十九年,时年二十三岁的于谦考中了辛丑科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清白仕途。

说实话,于谦是个比较幸运的人,他可以从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御史上开始自己的从政之旅。

宣德元年,汉王起兵谋反,哪位王爷没有一颗想当皇帝的心,这也怪不得汉王。

可是当上皇帝的明宣宗又怎么拱手相让皇位,于是怒火中烧的明宣宗将于谦封为御史,一起出征讨伐汉王。

事实证明,明宣宗是位伯乐,于谦作为御史,敢于冲到汉王面前,厉声数落他的不忠不义。

谁曾想,一介要造反的汉王真的被于谦骂服了。

恐怖如斯!

正统十四年,在明朝官场沉浮多年的于谦已经成为兵部左侍郎。

虽然他已经是满脸沧桑的人了,但是他的内心还是当年写下“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十七岁少年。

于谦曾随明宣宗巡按江西,平反数百起冤狱。宣德年间,山西大灾,是于谦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随分支给。

开封城北尚有他造的“镇河铁犀”,这是他治理黄河的证明。

但人在舒适圈待久了,总会想出去闯闯,这句话当然不是说于谦,而是说明英宗。

同年七月,也先不断挑战明朝的底线,颇有一副要从大明割一块肉下来的决心。

一般情况下,面对周围民族的挑衅,大明人才济济,随便派出一个将军领上十万人马就可以打破他们的美梦。

可是明英宗偏不,皇帝总有一个建功立业的梦,倘若自己御驾亲征打败瓦剌,留名青史的明朝皇帝是不是就多了自己一个?

明英宗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再在王振的“劝说”下,一支精锐看起来可以全灭瓦剌的大军被集结起来。

在明英宗出发之前,不到两岁的朱见深被立为皇太子,朱祁钰被封为监国王爷。

安顿好一切后,年轻气盛的明英宗带走了大部分大明帝国极为精锐的大臣和士兵。

土木堡之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二十万的兵力在太监王振的独断指挥下兵败如山倒,随之带来的是六十六名大臣的死亡和明英宗的被俘。

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了京城,京都大为震动,人心惶惶,有人已经计划着想要逃亡了。

在千钧一发之际,那个七岁时的预言仿佛就要成真了。

朱祁钰监国,有部分大臣提议南迁,最出名的就是换了马甲的徐有贞了。毕竟瓦剌大军随时南下到达京城。

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坚决反对,在他的运作下,朱祁钰得到太后支持成为明景宗,遥尊被俘的明英宗为太上皇,一切事情有了皇帝之后就好办了。

他曾向代宗条陈“安边三策”,并请敕大同、宣府、永平、山海关、辽东各路总兵官,增修备御。

又整顿京营军制,加强训练,创立团法,选择十五万精锐军队,分为十营团练,统一指挥,改变过去京师虽各有总兵而不相统一的局面,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