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朝堂应对
第234章朝堂应对
永乐五年,征服安南返国的张辅大军弄了不少的俘虏,直接阉割带了回来,而且这些孩童,各个都是聪明俊俏的,聪明伶俐,这匹送入皇宫之中的人,金英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大约十三四岁。明朝对战俘严格的方法十分粗鲁,直接就是一刀子下去,之后扔到草木灰当中,每天只供应一些水,能活下去,说明你命好,如果死了,那就抱歉了,反正你也是俘虏,死了也能算作是烈士,你的国家和人命会永远记住你的,而且这些军汉阉割和皇宫阉割大大不同,至少专业的阉割匠还会将刀子用火烤一烤消毒,而这些军人就不会这么想了,他们直接用自己手中的刀剑就是一刀子下去,所以,死亡率特别高,能活下来也就已经是奇迹了。
在大明的历史当中,在战俘当中阉割来的人,最值钱的就只有一个人,三宝太监郑和。
朱瞻基诧异道,“我听说他不是要去礼部学习礼仪吗?怎么又不去了?”
“哎!殿下你还不知道吧?”金英叹气道。
“知道什么?”
“卫英啊!今天卫英奉命前去礼部学习礼仪,孔公诚担任讲师,教他礼仪,可结果这卫英直接大骂一通,直接将孔公诚个骂的晕了过去,到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呢!”
朱瞻基闻言,淡淡道,“原来如此啊!估计这孔公诚又去给卫英讲那些之乎者也了吧!你并不是作死吗?给一个武夫讲这玩意,听的懂吗?会听吗?这还是看在礼部的面子上,要不然,估计把礼部拆了都有可能!”
金英一听,原来如此,这卫英是皇太孙朱瞻基最亲近的人,想来也是早就习惯了,反正他的话也已经传到了,至于剩下的事情,那就不是他们这些小太监能够参与的了,这是大人物的博弈,像他这种小人物,只有沾边靠的份,要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被人给拍死。
朱瞻基问道,“那皇上是什么反应?”
金英思索了一下,看了看周围。
朱瞻基笑道,“不用看了!这里是我的别院,没人的!”
“皇上很生气,今天有不少的书生大臣因为这件事情上书弹劾卫英目无尊长,侮辱先圣,要求陛下杀卫英以谢天下,那奏折起码也有数百份了。”金英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朱瞻基闻言,沉思了片刻,拱手笑道,“多谢公公了!”
金英受宠若惊,连忙叫道,“殿下客气了!”
送走了金英,朱瞻基是满腹的怒火,这卫英胆子也太大了吧!当真是什么人都敢得罪,居然连孔子的后人都敢得罪,孔氏一族,是那么容易得罪的吗?
孔氏一族,从最初的孔子,最后有西汉后期大臣孔光,西汉的开国功臣孔藂(cong),东汉的孔融,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其当中不知有多少大臣,不知道培养了多少传人,如今已经是名满天下,卫英得罪了这样的人,就是在打孔子的脸,在打读书人的脸,这天底下,又有多少儒生,可随后朱瞻基便想到了卫英的行为准则,似乎这些只会唧唧歪歪的书生,对卫英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卫英也好像从来都没有将这种事情放在心上,或许,在他的眼里,这些书生,根本就不值一提。
想了想,朱瞻基让人去驿馆通知卫英明日上朝,他相信,卫英既然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也一定有解决的办法,他又何必着急呢?何况卫英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一直都没有出过差错,所以,朱瞻基对于卫英还是相当信任的。
……
第二日,天边渐渐发白,白茫茫雾气聚集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天地之间仿佛融为一片,分不清天地房屋树林,整个金陵城如同笼罩在仙境一般。朱瞻基早早的来到了驿馆,亲自带着卫英向着皇宫走去。
金陵虽然是江南水乡,可在春天,像这种大雾天气还是难得的少见,可是,这种天气,依旧抵挡不了官员们的早朝。朱棣和他的父亲朱元璋,同样都属于那种强势君主,虽说朱棣在刚刚登基的时候,有许多的建文帝旧臣对他不满,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永乐帝在这个金陵城已经居住了十几年了,十几年的时间,足以建立自己的卫英,组成一个强大的君臣团体。
朱棣清楚的知道,对于卫英的弹劾,只不过是一个借题发挥的小喽啰,真正较量的则是他的两个儿子。
朱高炽和朱高熙两位皇子的争斗,已经朝野尽知,朱棣作为帝国的掌控着,不可能不清楚这种事情,只不过,都是他的儿子,而且他都十分的看重,所以,朱棣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他还在,想要废太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纵使朝臣全力反对,可在他的眼里,这些都不是障碍,只要他愿意,没有人可以阻挡他的脚步,可废太子也不是一件说干就干的事情,尤其在皇室,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关乎天下,所有的文臣武将都在目不转睛的看着这里。
对于皇宫,卫英并不怎么了解,他也不用了解,因为这个皇宫,对他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感触,只不过是一栋好看的房子罢了,修建的比较高大,比较宽敞,规矩比较多,除此之外,好像并没有多么突出的地方。
皇宫,说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可从另一方面说,又何尝不是一个囚笼呢?
囚禁着男人、女人,以及不男不女的太监,一入宫门深似海,这里面的黑暗,或许只有在这里面的人才能清楚的感受到他的阴冷。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
在卫英眼里,他宁愿做一个土地主,也不愿意做这样一个关在宫里的高官,江湖人自有江湖人的规矩与爱好,喜欢的就是自由,若不是因为他想要得到夏千雪,或许,他根本就不会去当兵从军。
上朝的大臣们匆匆忙忙,规规矩矩的,手中拿着一块笏(hu)板,相互行着礼,时不时的有几个人向着卫英这边瞄过来,议论纷纷,只不过因为有朱瞻基在这边,他们只能小声议论,对此,卫英选择最简单的无视。
原因无他,因为卫英并没有和其他大臣一样,穿着花花绿绿的朝服,他穿的依旧是他那一身洁白如雪的长袍,乌黑的长发用白布简简单单的竖起,显得是那样的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