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这些孩子为什么迷途
柳霞烦躁地将手机扔在沙发上,无力地靠着柔软的靠背,却丝毫感受不到舒适。柳霞心烦意乱,思绪纷杂,像一锅沸腾的粥,翻滚着,冒着泡,却找不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她起身,在客厅里来回踱步,时而停下脚步,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空,时而拿起桌上的相册,翻看着郑秋从小到大的照片。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和焦虑。柳霞叹了口气,努力想要平复自己烦躁的心情,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
弟弟的咆哮还在耳边回荡,像根毒刺扎进她心里。「你倒好,甩手掌柜一个!当初让你帮忙带陶立,你推三阻四的,现在孩子这样了,你满意了?!」弟弟的声音嘶哑,带着绝望和愤怒。柳霞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头翻涌的烦躁。「我现在能怎么办?你冲我吼有什么用!」
「你……你你跟大姐商量一下!她不是认识人多吗?让她帮忙想想办法!」弟弟的声音软了下来,带着一丝祈求。
柳霞挂了电话,心乱如麻。陶立那孩子,从小就机灵古怪,现在却变成了这样……她揉了揉太阳穴,无力感像潮水般涌来。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却感觉自己置身于一片冰冷的孤岛。
这时,郑秋的信息发了过来:「妈,我们吃完饭了,我一会儿就回去。」
柳霞看着信息,心头一酸。她刚才的语气肯定伤到儿子了……她快速回复:「好,路上小心。」然后拨通了俞老师的电话。
「俞老师,我弟弟家的孩子……沉迷网游,据我弟弟说找过你,您建议送特殊学校戒网,有这么严重吗?」柳霞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问道。
电话那头的俞老师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柳霞啊,陶立平时玩的不是单机游戏啊,你们家长未必不知道?现在网游太容易让孩子沉迷了,尤其是那些缺爱的家庭,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的孩子,网游简直就是精神鸦片,那危害啊,堪比海洛因!家长要是处理不好,孩子很容易就废了。」
「那……有什么办法吗?」柳霞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目前对于网瘾治疗尚未有特别的疗效,但是有一个结论:强行管制是完全没有用的,甚至适得其反,唯有一个字:爱。只有用爱去唤醒他。」俞老师没有展开说。
柳霞愣住了。爱?怎么爱?她一直觉得,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爱了……
她还想再问些什么,俞老师也似乎还有很多要说……柳霞拿着手机,茫然地站在原地。
另一边,柳芳也接到了弟弟的电话,得知了陶立的情况。她比柳霞更了解那些所谓的「特殊学校」,知道里面鱼龙混杂,收费高昂不说,教育方式也未必科学。但弟弟一家已经走投无路,她只能尽力帮忙。
「弟,你别着急,我这就去找找相关的资料,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学校。」柳芳安慰道。
挂了电话,柳芳立刻开始行动。她利用自己记者的身份,联系了一些教育界的专家和朋友,咨询了关于青少年网瘾的问题,并收集了一些特殊学校的资料。
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柳芳不禁叹了口气。这些孩子,本该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却因为各种原因,误入了歧途……这不仅仅是家庭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晚上,郑秋回到家,发现妈妈正坐在沙发上发呆。
「妈,你怎么了?」郑秋关切地问道。
柳霞回过神,挤出一丝笑容:「没事,就是有点累。」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和郑秋谈谈陶立的事情。「秋秋,你表弟陶立……他沉迷网游,现在情况很严重……」
郑秋愣住了。那个成天抱着手机,叫他写作业就说「再打一把」的表弟?他印象中的陶立,虽然贪玩,但不至于到「情况严重」的地步吧?暑期还好好的。
「有多严重?」郑秋问道。
柳霞叹了口气,把弟弟电话里说的情况告诉了郑秋,包括陶立的暴躁脾气和暴力行为。
郑秋听完,心里也有些沉重。他虽然不喜欢陶立的性格,但毕竟是亲戚,听到他变成这样,心里也不好受。
「那……舅舅打算怎么办?」郑秋问道。
「你舅舅想送他去特殊学校戒网瘾。」柳霞说道。
「特殊学校?」郑秋皱起了眉头。他听说过那种学校,都是些问题少年,进去之后能不能变好还是两说。
「是啊,我也很担心……」柳霞的声音里充满了焦虑,「可是,我们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郑秋听着妈妈焦虑的语气,心里也跟着烦躁起来。「哎呀,妈,你也别太担心了,表弟那小子鬼精鬼精的,说不定过几天自己就想通了。」
柳霞白了他一眼:「想通?你以为网瘾是感冒啊,过几天就好了?你俞老师都说了,这玩意儿比海洛因还厉害!」
郑秋撇撇嘴,他对俞老师那一套「教育至上」的理论是了解的,总觉得老人家有点夸大其词。不过看着妈妈愁眉苦脸的样子,他也只能闭嘴,绞尽脑汁地想着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时,救星来了。柳芳的电话过来了,语气里带着一丝兴奋:「霞,我打听到一个学校,专门治网瘾的,叫长江少年培训学校,感觉还挺靠谱的!」
柳霞一听,似乎有了希望:「真的?快说说,什么情况?」
柳芳便把学校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什么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生活老师、文化课,还有全封闭管理,一个月不让见孩子,只能写信……
郑秋在一旁听着,心里暗暗吐槽:这哪是学校,分明是监狱啊!不过,看妈妈那一脸期待的表情,他也不好泼冷水。
柳霞听完,觉得这学校简直就是为陶立量身打造的!「姐,这学校在哪儿?我们得赶紧去看看!」
柳芳也觉得眼见为实,于是雷厉风行,第二天,姐妹俩都往长江少年培训学校赶去,大约十点的样子在约定的地点会合了。
学校在郊外的深山里,只有一条道路通往,学校四面环山,环境倒是清幽,就是大门看着有点森严,高高的围墙上还拉着铁丝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秘密基地。
接待她们的是一位穿着制服,身材魁梧的老师,姓张。张老师带着她们参观了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还有心理咨询室等等。
柳霞一边看,一边不停地点头,这学校的硬件设施确实不错,教室宽敞明亮,宿舍干净整洁,食堂的饭菜也看起来挺卫生的。
操场上,阳光炙热,一群学生正在接受军训。他们穿着统一的迷彩服,身高不一,男女混杂,稚嫩的脸上写满了疲惫。有的学生在教官的严厉指导下练习正步走,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有的则在教室里上文化课,目光呆滞,无精打采。他们的眼神普遍缺乏自信,神情木讷,如同被困在牢笼里的鸟儿。柳芳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痛楚,这不就是应试教育的「成果」吗?孩子们本该在阳光下自由奔跑,追逐梦想,而不是像这样被禁锢,被压抑。
柳霞看着那些在操场上训练的学生,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孩子,就像陶立一样,曾经也是天真烂漫,充满活力。如今却一个个神情木讷,眼神空洞,如同行尸走肉。想到这里,她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样疼。送陶立来这里,无异于把他送进了一个「改造营」,每天都要接受严格的管教和训练,失去自由,失去快乐。可是,不送他来,又能怎么办呢?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他继续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最终毁掉自己的一生吗?柳霞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她的眼前一片模糊,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多么希望陶立能够理解她的苦心,能够迷途知返,重新找回那个阳光开朗的自己。
张老师在一旁介绍,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学校,都是家长哭着送来的,原因不外乎厌学、逃课、网瘾、早恋等等。有的孩子曾经成绩优异,却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一蹶不振;有的孩子性格叛逆,与家长和老师格格不入;有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他们就像一颗颗被遗弃的种子,失去了阳光和雨露的滋养,逐渐枯萎凋零。
柳芳和柳霞陷入了沉思,一股无力感在心头蔓延。她们意识到,教育的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它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如何才能让这些迷途的孩子重新找到方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