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李白(7)
第38章李白(7)
这首诗大概写于于天宝初李白在长安时,因为当时他政治理想没有实现,所以,心中郁闷孤寂。借这首诗一发心中的抑郁之情,《月下独酌》有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诗人在首句描绘了一幅独饮的画面,为整首诗提供了一个背景。在花丛间摆放着一壶美酒,这是一个很优美的环境,如果此时两三个好友相邀在这里谈笑欢饮该是很惬意的事情,但是一个“独”字,遏制了这种可能,诗人是一个人在这里喝闷酒,这美丽的景色反衬了诗人孤独的身影,诗人越发显得孤单。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然自己形单影只,但是诗人并不甘心这样寂寞地独饮,他看到了天空的明月,还有自己影子,这样再叫上自己,那么不就是三个人了吗?此句一出顿时打破了开场单调孤寂的氛围,场面变得热闹起来。这里诗人想象奇妙,立意新颖,且又自然合理。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虽然诗人盛情邀请明月和自己一起饮酒,但是,月亮毕竟是不懂酒的,而影子也只是空随诗人,不会饮酒。诗人写道这里又让人心中为之一紧,这该怎么办呢?也许写到这里诗人可能会陷入孤独愁苦的情绪吧,但是,没有。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诗人豁达写就一笔,暂且让它们陪我喝酒,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及时行乐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饮酒渐渐进入醉态,开始载歌载舞起来,诗人歌唱时,看到月亮在天空中徘徊不去,好像倾听着他的歌声。身舞影动,因为诗人在酒醉中舞姿很不规范,所以,在月光下的诗人影子也变得零乱,在模糊中好像诗人在和影子一起跳舞。这是多么热闹的场面啊,诗人一个人自娱自乐,把酒言欢,竟然好似比和他人共同饮酒更加欢快、热闹,从中可见诗人旷达的心胸。“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诗人醒时和明月、影子欢娱,非常快乐。待到自己酩酊大醉,停下来的时候,月光和身影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四句中,诗人与月亮、影子好像相交多年的老友。无情的月亮和影子在这里却变得满含神情。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最后,诗人真诚地和明月、身影表白要永结无情游,约定在银河相见。诗人不忍和它们分离,于是诗人想到这个“无情游”,无情游就是忘掉世间的利害,忘掉自身的存在,也忘掉他人的存在,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诗人就永远和月亮、身影不再分离了。诗人和月亮、影子共同去银河过逍遥自在的快乐生活,这是何等的自由、逍遥啊。
诗人在这首五言古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独自饮酒的场景写得分外热闹,但是,热闹的背后却更衬托出了他的孤独寂寞,诗人的自娱自乐,让人倍感凄凉。诗人的境况或寂寞或凄凉,但是,从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消极的李白,乐观追求自由和光明,豪迈旷达。
后人点评
清人爱新觉罗?弘历: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陶潜云“挥杯劝孤影”,白意本此。(《唐宋诗醇》卷八)
早发白帝城1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
1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
2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早发白帝城
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受永王李璘案的牵连,被流放夜郎,行到白帝城遇赦,随后他乘船下江陵,在去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写诗人在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离开。“彩云间”三字,既体现了白帝城的地势高,同时也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愉快舒畅的心情。
正因为白帝城地势非常高,所以,江水落差大,诗人乘舟而下,速度非常快,所以有“千里江陵一日还”之说。这里“千里”空间之远和“一日”时间之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行程之快,快捷无阻地行舟江上,加上诗人遇赦,可想而知,诗人行舟江上当是倍感神清气爽。“还”也暗含了诗人归心似箭,心情舒畅之感。
接着诗人写到了在行舟的情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在江中不断地听见两岸的猿猴啼叫声,不知不觉间轻快的小舟已经驶过了万重山。这里“啼不住”表明两岸辕啼不断,但是,如果船行缓慢,那么辕啼声应该是悠长,那么,这里猿啼不断就侧面衬托了行舟的速度之快。一个“轻”字,不仅表现的是船行轻快,也体现了诗人历尽艰辛,现在前途开阔的畅快心情。
这首七绝诗风格轻松明快,清新俊朗,充满动感,流畅飘逸。感情饱满充沛,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历尽艰辛后的轻松快感。
后人点评
清人宋顾乐:读者为之骇极,作者殊不经意,出之似不着一点气力。阮亭推为三唐压卷,信哉!(《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卷三)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1。
红颜弃轩冕2,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3,迷花不事君4。
高山安可仰5,徒此揖清芬6。
【注】
1风流:古人常用风流赞美文人文采好,善词章,且风度翩翩。
2红颜:指青年时。轩冕:指车子和冠,都是官员使用的东西,所以,它代指官爵。
3醉月:月下醉饮。中(zhong)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典出《三国志?魏?徐邈传》,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4迷花:指陶醉于鲜花美景中。事君:侍奉皇帝。
5高山:表示孟浩然品高洁,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揖清芬:向高洁的品格致敬。
赠孟浩然
这首诗大概写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727—736),这时他常来往于襄汉,期间与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人在拜访孟浩然时,正遇孟浩然出游,诗人写下这首诗表达对孟浩然的敬仰,表现了两人志趣相投而未能见面的遗憾。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直抒胸臆表达,立场鲜明,自然飘逸,没有一点矫揉造作,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的仰慕,一个“爱”字统摄整首诗,称为诗文抒情的线索。“风流”二字概写孟浩然的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孟浩然倜傥超然的风姿,同时引起下边两句诗人对孟浩然倜傥风姿的详细描绘。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两句主要写孟浩然辞官不就,归隐白首。“卧松云”,形象地勾勒一位归隐山林,醉心山水,超然物外的隐者形象。孟浩然能摒弃高官厚禄而一心归隐,表现了他高洁的情操。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这两句写了孟浩然隐居生活,孟浩然醉心月下畅饮的闲适逍遥生活,沉醉自然,流连忘返,不愿侍奉君主,表现了孟浩然的高雅情趣,不为俗世摧眉折腰。这里先说隐居,再说不事君,和第二联先弃官,后说“我松林”真好是正反结合,笔法成熟灵活。
最后一联诗人直接抒情。把孟浩然的高雅情操比作高山的巍峨,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写道“安可仰”,写到只能在此对您高洁的德行表示仰慕,其中也暗含了诗人没有遇见孟浩然而内心的些许遗憾之情。
这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语言自然有种古朴神韵,鲜明地描画了孟浩然飘逸脱俗的形象。诗文首尾抒情,更深层次地表达自己的对孟浩然的爱戴、敬仰。文章行云流水,感情率真自然。
后人点评
元人方回:太白负不羁之才,乐府大篇,翕忽变化。而此一律诗(《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乃工夫缜密如此,杜审言、宋之问相伯仲。别有《赠孟浩然》诗曰:“醉中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虽飘逸,不如此诗之端整。(《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七)
赠汪伦1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