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王维(4)
第30章王维(4)
明人李东阳: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诗“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麓堂诗话》)
渭川田家1王维
斜阳照墟落2,穷巷牛羊归3。
野老念牧童4,倚杖候荆扉5。
雉雊麦苗秀6,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7,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8,怅然吟《式微》9。
【注】
1渭川:即渭水。田家:农家。
2墟落:村落。
3穷巷:深巷。
4野老:老农。
5荆扉:柴门。
6雉雊(zhigou):野鸡鸣叫。秀:禾穗摇曳。
7荷(hè):扛着。
8既此:就这样。此,指上述诗人见到的农家情景。
9《式微》:《诗经?邶风》有《式微》篇,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句。王维取该文中归隐之意,表达他归隐田园的向往。
该诗描写了一幅自然如画的田园风景,表达诗人对隐居田园的向往。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诗人在开篇写夕阳斜照下村落的景象。点明了本诗的地点和时间,在暮色中村落都被染上了昏黄色,烘托了恬静苍茫的气氛。第一句是整首诗的背景,之后描绘的一切人和物都是这样这个背景中的人和物。暮色降临,牛羊远山回来,又渐渐地没入深巷。《诗经》中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此时此刻诗人看到的景象不就是这样的吗?诗人看着牛羊入神。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这时诗人又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倚靠在柴门外,等待着牧童放牧归来,诗人用朴素的笔触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而温馨的画面,读来不觉阵阵暖意袭上心头。这种朴素感情,也深深地感染了诗人,诗人好像也感觉到了牧童归来的情趣,诗人忽然感到乡野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在麦地里,野鸡在吐穗的麦苗间欢快地鸣叫,声音那么悦耳动听;桑林里的桑叶已经稀疏了,蚕儿要开始吐丝作茧,建造自己的安眠的小窝了。“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田野中,农夫们都扛着锄头归来,他们在路上碰面,相互亲切地说着话,谈得欢畅,都快要忘记回家了。
诗人看到了这美妙的暮色村景,心情舒畅而惬意,在此时,诗人联想到了自己,此时张九龄已经罢相,王维深感在朝廷没有依靠,正处在进退两难的矛盾中,诗人看到人们都有所归依,而自己彷徨在中途,不知道何去何从。因此诗人慨叹:“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虽然农人也并不一定都很安逸,但是,此时此刻在诗人眼里,比较昏暗的官场,农夫们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和闲逸,所以心生羡慕。于是,诗人吟诵《式微》,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心愿。最后一句和首句“斜阳照墟落”中的意境相照映,浑然一体。同时也和“归”字应和,揭示诗人想要归隐这一主题。情景融合一体。读完全诗,我们发现,整首诗用“归”字展开全篇,深刻地衬托了诗人隐居的心愿,这个“归”用得可谓精妙。
这首五言古诗,全篇不事雕绘,用白描手法,将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清新自然,情景交融,情趣盎然。
后人点评
清朝王夫之:通篇用“即此”二字括收前八句,皆情语,非景语。属词命篇,总与建安以上合辙。(《唐诗评选》卷二)
杂诗三首(其二)1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2,寒梅著花未3?
【注】
1杂诗:原题下有三首,这是第二首。《文选?杂诗》:“不拘流例,遇物即咏。”说的是此类诗多是诗人随感而发的作品,无法归入如游览等诗体中。
2来日:来的时候。绮窗:雕刻花纹的窗户。
3著花:开花。
杂诗三首(其二)
王维共写有杂诗三首,都是些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的。本书选其二,这首写了游子思乡之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诗中一个久别家乡的游子,突然遇到了从家乡里来的朋友。游子非常的激动,这也激起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游子急切想了解家乡发生的事情。这第一句单刀直入,直接选择游子问朋友这个镜头,表明了游子内心的思念积之已久,今天终于可以一解思乡之愁。两句话中出现两个“故乡”,这正体现了游子怀乡心切。诗人首句纯用白描写日常生活一景,非常形象传神地描绘了游子当时激动的心情。仿佛那个游子拽着老乡胳膊痴痴地问这问那的场面就在眼前。
游子此刻想到了家乡的一草一木,想到家乡的一山一水,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而往往此刻,最让游子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和自己联系较紧密的一些很平常的景物,本诗中的主人公就是很多事情浮现脑海,但最深刻的是窗前的寒梅,于是游子问“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是诗人对游子的据实描写,真实自然而亲切,毫无矫揉造作之色。朴素的思乡之情也在这平凡的一问中涌现了出来,这小小的寒梅也寄托了游子无限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皆用口语,如在叙家常中的谈话中流露出了游子真挚浓郁的感情。本诗若拙大巧,正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后人点评
清人黄叔灿:与前首俱口头语,写来真挚缠绵,不可思议。着“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
终南别业1
王维
中岁颇好道2,晚家南山陲3。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4。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5,谈笑无还期6。
【注】
1终南:即终南山,在唐朝京城长安附近。别业:即辋川别墅。
2中岁:中年。道:这里指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