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李贺(1) - 唐诗三百首鉴赏 - 雅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5章李贺(1)

第95章李贺(1)

诗人名片

李贺(790—816)字号:字长吉

籍贯:河南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

作品风格:奇诡妥帖

个人简介:李贺少年即崭露头角。十八岁时,他到洛阳,携《雁门太守行》诗拜谒时任国子博士的韩愈,得到赏识。元和五年(810),李贺参加河南府试,被荐应进士举。但李贺的竞争者诽谤他,称进士的“进”和其父李晋肃的“晋”谐音,他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后终未能参加考试。元和六年(811),李贺重返长安,任太常寺奉礼郎。三年后,告病辞官。因家境贫困,他返乡第二年(814),就前往潞州(今山西长治县),投奔友人,在潞州寄食三年,无所获而归。不久死于家中,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他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所写多为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之作,抒发了他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同时,他的诗文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疾苦也有所反映。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他想象大胆诡异,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恍惚的艺术境界,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1,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2,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3。

魏官牵车指千里4,东关酸风射眸子5。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6。

衰兰送客咸阳道7,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8。

【注】

1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雨屑服之,以求仙道。”

2茂陵:汉武帝刘彻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刘彻。秋风客:悲秋之人。汉武帝曾写《秋风辞》。

3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说西京有离宫别馆三十六处。土花:青苔。

4千里:指从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的距离很远。

5东关:长安车出东门,指金人去的方向。酸风:使人辛酸泪流的风。

6铅水:形容铜人的泪水。

7衰兰:正值秋季,所以说衰兰。

8渭城:原为秦都城咸阳,汉改为渭城县,离长安不远。这里代指长安。

这首诗大约作于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城回洛阳途中所作。诗人眼看着叛乱四起,民不聊生,国家动荡不安,空有报国之志,光耀门楣之心,却难进仕途,报国无门,心情悲伤凝重,以此诗一抒情怀。

前四句感慨年华易逝,人生短暂。汉武帝虽然到处炼丹求仙,最后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凋零飘落,只留下茂陵荒冢。虽然他在世时神威无比,可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他不过是瞬间的一个泡影而已。诗人直接称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不受封建等级思想束缚的精神和桀骜不羁的性格。“夜闻”句承上启下,丰富了上句“秋风客”的形象,也为下句表现苍凉冷寂的气氛作铺垫。“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汉武帝在世的时候,宫殿内外,车马喧哗。而现在,物是人非,画栏中高大挺拔的桂树依然枝繁叶茂,花香四溢,而三十六宫早已经荒废,空无人烟,惨绿的苔藓铺满各处,一片冷寂荒凉。以上写金铜仙人的观感。

“魏官牵车指千里”四句,将金铜仙人拟人化,写它离开汉宫时的哀伤的表情。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盛衰的“见证人”,汉室的沧桑巨变已经使他感慨万千,悲伤凄楚。而现在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走,此时,国家盛衰的感触和离别的愁情一起涌上心头,百感交集。“魏官”二句,烘托了金铜仙人不忍离去依恋心情。魏官“指千里”,可见路途遥远。远行的艰苦加上远离的悲伤,使人酸楚难耐,不堪忍受。“东关”表明天气恶劣。东关的寒风,射得两眼发酸。这个“酸”字不仅是眼睛酸,更是指心酸,使主观感受和客观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渲染了哀伤的情调。

接着诗人在“空将”二句中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的感情:“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在魏官的驱使下别离汉宫,开始千里之行。陪伴着“我”的只有天上旧时的明月。金铜仙人得到过武帝的喜爱,看到过汉室繁荣。他怀念故主,对故宫有着深厚的情谊。而现在自己渐行渐远,抚今追昔,不禁落下伤感的泪水。“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金铜仙人悲痛的表情。因为是“金铜人”,所以流出的泪水是“铅水”,而它的情感是人的感情的流露。

最后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景象。此时月冷风寒,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片萧条凄凉的景象。只有路边的“衰兰”相送,而同行的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衰兰”,既是因为天气阴寒而枯萎,也暗示金铜仙人愁苦心情。而金铜仙人的愁其实就是诗人的愁,情感表达曲折委婉。“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想象奇特宏伟,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也就是诗人的艰难处境和悲凉心情,意境旷远辽阔,感情执着深沉。最后,车子渐行渐远,天空月色荒凉,渭水波声越来越小,而金铜仙人前途艰难而漫长,它的愁思也是悠悠绵长。

这首七古,想象奇特,感情真挚深沉,形象鲜明。刚柔并济,爱恨交加,愁绪绵绵,韵味深远。

后人点评

《增定评注唐诗正声》云:“深刻奇幻,可泣鬼神。”

李凭箜篌引1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2,空山凝云颓不流3。

江娥啼竹素女愁4,李凭中国弹箜篌5。

昆山玉碎凤凰叫6,芙蓉泣露香兰笑7。

十二门前融冷光8,二十三丝动紫皇9。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10,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11,露脚斜飞湿寒兔12。

【注】

1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

2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这些都是制作箜篌的材料。这里暗指箜篌制作精良。张:调好弦,准备弹奏。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

3“空山”句:《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指李凭弹奏的箜篌声把行云都吸引住了。

4江娥、素女:均指传说中的神女。

5中国:即国之中央,意指在京城。

6昆山:是产玉之地。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脆响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