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元稹 - 唐诗三百首鉴赏 - 雅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8章元稹

第88章元稹

诗人名片

元稹(779-831)字号:字微之,别字威明

籍贯:河内(今河南洛阳)人。

作品风格:辞浅意哀

个人简介:贞元九年(793)以明经擢第。十八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又登制举甲科,授左拾遗。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又任通州司马、膳部员外郎等职。长庆二年(822)由工部侍郎拜相。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终年五十三岁。

元稹和白居易是至交,一起提倡新乐府运动,唱和极多,天下称为“元白”,号为“元和体”。其乐府诗创作遵循“美刺”,最为警策。著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二十八卷。

重赠乐天1

元稹

休遣玲珑唱我诗2,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注】

1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

2玲珑:中唐著名的歌唱家。

这是元稹与白居易一次别后重逢又将分手时写的赠别之作。先已有诗赠别,所以此诗题为“重赠”。

首句“休遣玲珑唱我诗”,提到唱诗,把读者引入离筵的环境中。发端奇突,“休遣”二字,有先声夺人之势。好朋友难得重逢,分手时共饮几杯美酒,听歌手唱几支歌曲,本应该是很愉快的事,而诗人为什么不让唱呢?次句“我诗多是别君词”作了回答。原来离别筵上唱离歌,本已增添人很多离别愁绪,而更何况商玲珑唱的大多是诗人和对面的友人的赠别之词呢,不免使诗人由眼前情景回忆到以往日在欢聚,共同度过的情景,心中百感交集,难舍难分,心中沉郁。“君”和“我”,同时出现了一句话中,使人倍感亲切。上句以“我诗”作结,此句以“我诗”起,两句话自然连缀在一起,读起来款缓从容,流丽顺畅,音情有一弛一张,朗朗上口,而妙不可言。句中“多”“别”,为下文“又”“别”做了铺垫。

三句“明朝又向江头别”,诗人由眼前情景想象“明朝”离别。“又”字上承“多”字,以“别”字贯串上下,承接紧密,诗意转折自然。最后一句“月落潮平是去时”,是诗人想象中分手时的情景。因为别“向江头”,所以,只能江潮稍退才能开船;而潮水的涨落和月的运行紧密相关,所以诗人想清晨刚月落之时,太阳初生之际,那时潮水最大,应该“是去时”,诗人想象具体细腻。景中含情,余韵绵绵。

虽然这首七绝好像只写了就要分手和“明朝”分手情景,通篇都只是口头语、眼前景,显得简单浅白。但诗人用“休遣”的呼告开篇,创造了语势,不同凡响,使人印象深刻。接着又用“我诗”二字联系一二句,有用“多”“别”和“又”“别”前后照应,反复说别离,这样回环往复,便形成了余音袅袅的效果。再加上诗人想象出的在熹微的晨色中,潮平时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壮阔,诗人和友人别离而去的情景,更流露出了无限的惆怅和惋惜。难得相聚,刚聚又不得不分别,这种人生聚散的情景,借助诗文回环往复的音律感,就更能引起读者共鸣。使人读完印象深刻,余味无穷,耐人回味。

后人点评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凡情无奇而自佳者,景不丽而自妙者,韵使之然也。”元稹的这首《重赠乐天》就是这样一首诗。

菊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2,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

1秋丛:即丛丛的秋菊。陶家:陶渊明的家。

“秋丝绕舍似陶家”,首句写丛丛菊花开得茂盛,围绕着房屋,好像到了陶渊明的家。而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种满菊花。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怎能不让人心情愉悦呢?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遍绕篱边日渐斜”一句,就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神情,诗人被菊花深深地吸引住了,不断地绕篱欣赏,观看,津津有味。诗人醉心于美丽的花景中,竟然连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心情。

那么,诗人为什么这样爱菊花呢?诗人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是最后凋谢的花朵,菊花凋谢之后,就无花可赏,所以,诗人就所有的爱花情感寄托在了菊花上。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这首七绝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题材,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1,除却巫山不是云2。

取次花丛懒回顾3,半缘修道半缘君4。

【注】

1“曾经”句:是从《孟子·尽心》中:“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来的。

2除却:除了。巫山:在今重庆市东北部,地跨长江巫峡两岸。

3取次:随便,漫不经心。

4缘:因为。君:指诗人的妻子韦丛。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用优美的景物,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情深,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化用《孟子·尽心》中“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句,暗喻沧海深远广大,以至于其他的水在它面前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雾缭绕,美妙无穷,而其他地方的云和巫山之云比较起来,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都是世间极大极美的景物,诗人引此暗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恩爱感情,就像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最深沉最美丽。所以,除爱妻之外,就再没有让诗人动情的女子了。表达豪壮,境界开阔。这两句也成为了千古广为传颂的名句。

“取次花从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诗人写自己经过“花丛”间,懒得回顾,用花比喻女子,表示自己不眷恋女色。接着诗人写到“懒回顾”的原因,一半是为了为了“修道”,净化心灵,修养品德。另一半原因是为了亡妻。然而,修道,是忘却凡尘苦恼,而诗人的苦恼就是对亡妻的思念啊,诗人失去妻子,心中无所寄托,悲伤心情无法排解,就只好靠修道来缓解心中的痛楚。“半缘修道”一出,使那种思念之情更加深沉。

这首七绝,前两句表达情感激烈,真挚豪迈,语气急促。后两句语势舒缓,情感婉转深沉。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挚瑰丽,悲伤豪放,诗界绝美。

后人点评

陈寅恪认为此诗是“微之自言眷念双文之意,形之于诗者”。(《元白诗笺证稿》)

遣悲怀三首(其二)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1,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2,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3。

诚知此恨人人有4,贫贱夫妻百事哀5。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