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柳宗元(1)
第85章柳宗元(1)
诗人名片
柳宗元(773—819)字号:字子厚
籍贯: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作品风格:精绝工致
个人简介: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宏词科,后入朝为官。因其积极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因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元和十年(815)回京,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卒于柳州任所。人称“柳河东”、“柳柳州”。
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世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现有《柳河东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柳宗元
别舍弟宗一1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2,双垂别泪越江边3。
一身去国六千里4,万死投荒十二年5。
桂岭瘴来云似墨6,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7。
【注】
1宗一:柳宗元从弟。
2“零落”句: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3越江:柳州诸江。因柳州是百越之地,故称。
4国:都城长安。
5投荒:抛弃于荒野。此喻被贬谪。
6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瘴:瘴气,热带山林中湿热蒸发致人疾病的气。
7荆、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元和十一年(816)春,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送别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情同手足的骨肉亲情。一联开篇点题,点明别离,描叙兄弟惜别之情。“越江”,即粤江,这里是指柳江。两句意思是说:自己的一颗雄心因长期贬谪生活的折磨,已经成了“零落残魂”;而这残魂又遭逢离别,更是雪上加霜。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泪流满面,依依作别。
第三联重在写景,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被瘴气笼罩,天空不满乌云,象征自己处境非常危险。“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再见很难了。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有才无用,处境艰难,兄弟又远在他乡,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是单纯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流放到“蛮荒”之地,令人绝望、令人愤慨!
柳宗元的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后人点评
纪昀:“语意浑成而真切,至今传诵口熟,仍不觉其烂。”(《瀛奎律髓刊误》卷四)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1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2,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3,妄迹世所逐4。
遗言冀可冥5,缮性何由熟6。
道人庭宇静7,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8。
澹然离言说9,悟悦心自足10?
【注】
1诣:到。超师:法名为超的僧人。禅经:佛经。
2贝叶书:指佛经。因古印度僧人常在贝多罗树叶上写佛经,故有此称。
3真源:指佛的真谛。
4妄迹:指虚妄的事,即世俗琐事。
5遗言:指佛家先贤的遗言。这里指佛经中语。冀:希望。冥:暗合,心里悟到。
6缮性:修养本性。
7道人:有道之人,这里指超师。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
8膏:油脂。
9澹(dàn)然:宁静。离言说:难以用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