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李益 - 唐诗三百首鉴赏 - 雅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8章李益

第68章李益

诗人名片

李益(748—约827)字号:字君虞

籍贯: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作品风格:豪放明快

个人简介:大历四年(769)及进士第,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郁郁不得志,便辞官游历燕、赵。后入幽州节度刘济幕府任从事,随军出征边塞。宪宗时,历任都官郎中、秘书少监等职,官至礼部尚书。

李益边塞诗居多,擅长七言绝句。今有《李益集》二卷,《全唐诗》存其诗二卷。

汴河曲1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2。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注】

1汴河曲:李益创作的怀古诗。汴河,指隋炀帝所开凿的通济渠的东段,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

2宫阙:宫殿。这里指隋炀帝建在汴水边的行宫。

汴河曲

这是一首怀古诗。隋炀帝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凿通济渠,为他游览江都提供方便。汴河就是通济渠的一段。隋炀帝在汴水岸边建造华丽的行宫。所以,这条汴河见证了隋炀帝穷奢极欲、劳民伤财最后灭亡的整个过程。诗人作《汴河曲》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诗人在开篇写因汴河水引发的诗人对历史的回忆。汴水碧波荡漾,缓缓东流,堤岸上春柳随着清风飘荡,显出无限柔情,两岸都笼罩在一片花红柳绿中,到处都是一片春光无限。诗人写春,但没有具体描绘春的景象。但是诗人巧妙地加上了“无限”二字,便使春意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接着诗人联想到“隋家宫阙”,隋炀帝华丽的行宫现在已经荒废,只有断壁残垣供人凭吊。“已成尘”,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昔日华丽消失殆尽,而现在荒废的隋朝的行宫和上句的永恒、无限的春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历史沧桑,世事变迁之感油然而生。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诗人继续写汴水岸边典型的杨柳来抒发感慨。柳絮随风飘荡,纷纷飘落,这该是让人心情舒畅的春色,但汴河堤柳,却连接着隋代的兴亡,这些春色如今见证着历史,而当年,隋炀帝沿堤栽种柳树,本是他南游奢华之举动的一个点缀而已。这不禁让后人面对垂柳生发出繁华易逝,历史永恒的感慨。随风飘荡的杨柳和飘飞的杨花,引起诗人对历史的无限感怀,杨和隋朝的姓相同,所以,这杨柳、杨花在春天中摇曳,象征了豪华一时的隋朝。诗人感慨之余想到了现世,隋朝的历史之鉴,现在的统治者熟视无睹,诗人对国事深切担忧,所以有“风起杨花愁杀人”的深深愁绪。

这首七言绝句,对比的运用,使隋炀帝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更加深刻。诗人将吊古伤今之情融入到了春色中,委婉曲折,感情深沉。最后伤今之笔,将诗人忧国愁绪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后人点评

胡应麟称:“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诗薮》)

江南曲1

李益

嫁得瞿塘贾2,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3,嫁与弄潮儿4。

【注】

1江南曲:乐府《相和歌》旧题。《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为男女之情。

2瞿塘:三峡之一的瞿塘峡。贾(gu):商人。

3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称潮信。

4弄:戏、玩。

这是一首闺怨诗。唐代写闺怨的诗很多,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在唐代,国家疆域辽阔,所以,边防战事频繁,朝廷征集大量人员戍边。这就使大量的妇女独守空闺。同时,唐朝商业发达,有商人常年在外经商。这也造成妇女留守家中,饱尝分别思念之苦。而本诗中思妇独守空房,就是因为第二种情况。诗中白描了思妇的心声,表达了思妇思念中夹杂怨恨的复杂心情。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这是思妇自述聚少离多的事实。妇人嫁给瞿塘商人后,两人常常不能相见。“朝朝”二字,凸显了思妇和丈夫无法见面的次数之多,这也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抱怨和谴责。语言平白如口语,没有刻意的修饰,也没有各种表现手法的渲染。让人感觉真实淳朴。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少妇的情感由原来的简单抱怨变成了愤怒的谴责,感情激愤。少妇突然想到潮水有信,便想弄潮儿也必定有信。读到这里一个天真、痴情、口快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其实,弄潮儿也不一定有信,而少妇宁愿嫁给弄潮儿,这既不仅表现了少女的天真,也表现了少妇的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其实,少妇并不是真想要改嫁,而只是一种感怀身世愁苦的牢骚话。

这首五绝小诗,最为精妙的地方就是少妇看似无理的表现却是她愁苦心情的最真实流露。无论是少妇怨丈夫无信还是后悔嫁给丈夫,这些想法都是因为少妇因盼不到丈夫而生怨恨,由怨恨转到了后悔,都是少妇真情实感的表达。这种朴素的表达方式也使读者更接近少妇的心理,读者的思想情感和少妇的更容易形成共鸣。同时,这首诗也充满生活气息。

后人点评

钟惺在《唐诗归》中评这首诗说:“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

喜见外弟又言别1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2,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3,秋山又几重。

【注】

1外弟:即表弟,姑母之子。

2沧海:葛洪《神仙传》中载:麻姑自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后人便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的变迁,变化不定。

3巴陵:唐朝县名,在今湖南省岳阳。

喜见外弟又言别

这首诗紧扣题目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和表弟久别重逢而又匆忙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喜悦而又惜别之情。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诗人单刀直入主题,两人相逢的背景。社会动荡,使两人分离了有十年之久,分别时两人还都是幼年,十年之后,两人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一”字,表现了相逢得突然。这两句话语言简洁明快,充分反映了诗人和表弟相见的惊喜和激动的心情。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