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 - 穿书之炮灰要活到大结局 - 霜蕖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095章

陶安然当真是睡到日上三竿才醒来,他醒来时看着陌生的床帐还有些怀疑自己到了哪里。然后半晌才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已经回京了,现在是在王府的小院映月阁里。

陶安然刚在床上坐起身来,白露寒露便端着洗漱用品出现在他面前。他懒洋洋地被服侍穿好衣服,见日光照耀,不由问道:"现在什么时辰了?王爷呢?"

白露一边整理床铺一边回道:"王妃,现在已经巳时一刻了。王爷在卯时就已经进宫上朝去了。他临走前特意交代我们不要叫醒您,让您好好休息一下。"

陶安然惊道:"都这个时辰了吗?我怎么睡这么长时间?"

他洗漱好之后便轻轻扭转胳膊和腿,活动一下身体。他们一路从西北云州到京城,一路上不是骑马就是坐马车,舟车劳顿让人心疲。不过好好睡了一觉,终于有脚踏实地的感觉了。

寒露整理好手上的东西后,便问道:"王妃,早膳已经准备好了,要现在就传进来吗?"

陶安然一边做着伸展运动,一边说道:"传吧,时候不早了,简单吃点就行。"

寒露立即领命下去,很快就端来了早膳。陶安然活动开身体后,很快就用完了早膳。随后便准备在府里闲逛一番。

他对云州的王府很熟悉,但对京城这座王府却还陌生着。当初他与萧景瑜在这里成亲,但没住两天就一起去了西北。他现在对这座王府的印象只记得后院有个池塘,连接一座亭子,夏天赏荷观月不错。

陶安然闲适地逛到前院,刚好见到萧景瑜回府。萧景瑜也恰好看到他,立即朝他走过来。

两人都向对方走去,陶安然先开口道:"王爷,回来了。王爷早起去上朝,可用过早膳了?"

萧景瑜回道:"去上朝前吃了一点,不过不碍事。我正好要去找你,跟我来,宫里赏赐了一些东西,你看看可有喜欢的。"

陶安然跟着他走,就看到院里有几个穿着统一服饰的太监双手捧着托盘,上面摆着首饰和布匹。

见到王爷和王妃都在场,一个明显品阶比较高一点的太监连忙开始介绍宫里赏赐的东西。他是负责送东西的人,人称小林子。

小林子先打开一个木盒,然后介绍道:"王爷王妃,这是紫灵芝和百年山参,益气补血再好不过。平常滋补也可延年益寿,美容养颜。"

见王爷王妃没有反应,他继续介绍:"王爷王妃,这两匹布是江南新进贡的云锦与菱锦,只有宫里有几匹。"

他再接再厉:"这些是紫玉所做的一套发冠发簪。这最后的是一对琉璃玉,纯洁无瑕,透明剔透,可用于平时把玩。"

听完介绍,萧景瑜便看向王妃问道:"这些喜欢吗?直接让白露他们拿到映月阁里去。紫玉的发簪你平时可以用来挽发。云锦和菱锦交给府里绣娘给你裁几件衣服。"

陶安然笑道:"这样也行,顺便也给王爷裁一套衣服。不过药材对我来说实在无用,先放府里库房吧。还有那琉璃,倒是看起来挺有趣的,我想仔细看看。"

萧景瑜闻言便直接把托盘上的琉璃玉拿出来放到王妃的手上。陶安然仔细一看,这不就是玻璃吗?没想到摇身一变价值直抵宝石。

萧景瑜见王妃爱不释手的样子,说道:"这对琉璃扣不如让人打磨一下,做成好看的玉佩随身携带怎么样?"

用玻璃当玉佩?陶安然摇摇头,回道:"不用太多玉佩,这个就留着平时把玩吧。"

萧景瑜没有异议,说道:"就依你的意思办。"

萧景瑜向身边示意一下,管家王大海便立即会意地让人端走赏赐的东西,然后抽出一个荷包塞到小林子手里,笑道:"公公辛苦了,一点小心意,拿去请弟兄们喝点茶。"

小林子假意推脱了一下,然后说道:"哪有辛不辛苦的,能给王府送东西是小的福气。"

两人再客套几句,然后小林子便告辞离开。不过他也算看出来了,这镇北王爷对王妃是真的上心,有赏赐直接让王妃先选,恨不得直接搬到王妃房间里。而王妃也不忘给王爷裁衣裳,两人真是恩爱。

萧景瑜和陶安然往府里后院走去,路上萧景瑜突然说道:"然然,明天上元节,宫里会有家宴,你要和我一起去。"

陶安然有些诧异:"家宴?我们和皇上吗?那我需要准备什么吗?是不是该先去拜见一下?"

萧景瑜看着他,说道:"不用准备什么,我已经与父皇说过了,你舟车劳顿,明日再拜见就是。不过虽是家宴,但席上不止我们,到时我再给你介绍。"

陶安然点点头,这样也好,明日再去拜见皇帝,他也可以做好心理准备。

萧景瑜又说道:"不过明日还是穿得隆重一点,你素来只爱穿些简单素雅的衣裳,颜色多数寡淡。明日还是穿些带点颜色的衣服比较好。"

陶安然看了眼身上月白色的衣服,心里记下了。不过他看向萧景瑜的玄色衣服,笑道:"那王爷可是也要换身衣裳,总是见你穿黑色的衣服。我记得之前叫人做了两套墨蓝色的厚衣服,我们可以一起穿上,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们是一对。"

那是他特意让人做的情侣装,不止冬服,还有春夏穿的薄衫。只可惜萧景瑜偏爱黑色,这些衣服穿得少。

萧景瑜一眼看出王妃的小心思,不过他也不点破,反而觉得这样也不错。所以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在镇北王府一片其乐融融,讨论赴宴穿什么衣服之时,皇宫中的御书房却是一片安静的气氛,此时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晋德帝在萧景瑜退下后,一个人思索很久后,便让人召见太师太尉中书令给事中左右仆射等心腹大臣进宫商议事情。

在大臣们到来后,晋德帝便直接了当地说道:"朝堂上臣子们一直请立太子,朕年事已高,也已考虑过这件事。诸位爱卿觉得谁能担此重任?"

原本还在猜测是为了什么事情而被召见的众臣,听到晋德帝这般直白的话,顿时安静如鸡。

太师张选和太尉顾荣,年纪也都大了,平日里以逗趣孙辈为乐,轻易不会进宫。太师和太尉的职位更是一种荣誉。今日却被召见,他们对视一眼,都知道肯定是有大事发生。果不其然,事关皇储,是有关国本的大事。

中书令温觉,给事中王实,左仆射黄崇,右仆射姚原都是朝廷重臣,平日里也都参与朝政的决策与执行。此时听到问话,虽然也想保持安静,但职责所在,还是要述说己见。

于是在沉默了半晌后,左仆射黄崇上前一步说道:"启禀陛下,镇北王守卫边疆军功卓著,梁王则治水有功百姓爱戴,两位王爷各有长处,也都适合立为太子。"

这句话看似回答,实际上啥也没说。毕竟太子之位只有一个,但现在却有两位王爷适合。而且太子在两位王爷之间产生,乃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黄崇说完之后就退下了,他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且圣心难测,谁也不知道圣上到底是怎么想的,一不注意可能就踩到坑里去了。

晋德帝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水,看着底下这些老狐狸。知道自己如果不认真点,他们也不会表态的。只会这样模糊两可地糊弄他。

晋德帝开始点名,"姚卿是怎么想的?温卿和王卿呢?"

既然被点名,那就不得不回答了,姚原上前一步回道:"臣与黄大人所想一致,不知如何选择。"

温觉与王实紧跟其后说道:"臣等亦是如此。"

晋德帝表情不变,问向一旁的太师,"太师,你意下如何,朕想听真话?"

太师张选看着自己已经花白的胡子,心里叹了口气,随后说道:"陛下,老臣倒是有些想法。按理说立储该是立嫡立长,这样该立镇北王为太子。只是老臣听说镇北王的身体经过多年征战似乎不太好,这样于国本不益。但若是因此立梁王为太子的话,似乎对镇北王不公。所以老臣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晋德帝哈哈笑了起来,然后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说道:"这个不用担心,如今镇北王身体健康,没有病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