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书院开张 - 三国之白马公孙续 - 布衣米豆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41章书院开张

第441章书院开张蔡邕、刘虞来到襄平已经有半个月了,冬季的到来使得大雪封锁了道路,想要返回蓟县已经是不可能的。

在详细的了解了公孙续的办学计划之后,蔡邕便爽快的答应了公孙续的请求。

辽东书院早已建成,等到来年开春,便是整个书院对外宣传之时。

眼下,借着冬季无法返回的时间,蔡邕、刘虞二人正在筛选着各类典籍,以便印刷储备。

至于辽东书院的目的,公孙续现在一口咬定是为了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能够读上圣贤书,但实际却是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子衡,理是这么个理,但不能仅招收寒门子弟。”刘虞出声提醒。

书院若是仅招收寒门子弟,想要打出名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从儿女的角度讲,蔡邕这个年龄应该好好享清福了,可眼下的局势,即便是想,也是不可能的。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而作为辽东学院的院长,蔡邕亦是百忙之中为这些刚刚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的孩童讲上一课。

“书信是有,可邀其前来还需礼物送上。”蔡邕捋了捋胡须,向着公孙续笑了笑。

先不论这些孩童能不能写,但至少在认字方面比以往都要快很多。

最+近+章节+在6=9=书=吧阅读!

嘭的一声传来,公孙续这才被惊醒过来,望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公孙续发现蔡邕的神色有些激动。

兴奋之下的公孙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刚刚念了一句后世的名句,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

但凡北军将士家中的适龄的学童,必须进入辽东书院学习。

万一那一天刘氏王朝倒塌,他们也需要一个庇护伞,而公孙续正好就是最合适的一把。

将书院的事交出去之后,公孙续几乎把时间都用来陪伴有身孕在身的二位夫人。

公孙续已经无语了,特么的自己怎么又满嘴跑火车了?这一下还把自己的岳父拉下了水?

尤其是公孙续编纂的《汉语》一书中的拼音教学法,在实践之中的反响极高。

春耕还在继续,但原本空空荡荡的辽东书院中,已经隐隐传来了儿童的读书之声。

公孙续顿了顿,接着又道:“邴原避祸与辽东,某以请其出山,昨日邴原派人传信,其好友管宁已经答应来书院任职。”

就这样,开春之后,随着辽东书院额名声越来越响,公孙续不得不再一次的忙碌起来。

如今大汉的运势已去,不是刘虞不愿意承认,而是他身为刘氏皇亲,肩头还有责任和义务将大汉维持下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寒门学子举步维艰,所以,但凡书院的寒门子弟,统统管吃管住,毕竟那些世家子弟可看不上这些。”

辽东现在的情况,已经足以说明了问题,在新政的刺激下,各方面都表现出了蓬勃的朝气。

天子在蓟县的新政,处处受到伏完、董承等人的阻止,相对于辽东来说,二者高下立判。

而刘虞,带着蔡邕的请辞奏折返回了蓟县,同时又给天子刘协带回了不少的书籍。

公孙续的强势崛起,已经被无人可当,刘虞之所以全力支持公孙续,在如今看来,也是打算给刘氏血脉找一条后路。

“使君、岳父,所需印刷书籍尽管安排元俭去取便是,某这里别的不多,印刷书籍要多少有多少。”

其实,刘虞、蔡邕二人早就商议好了,并且已经写了数十封书信,但想要让天下士子闻风而来,还需要大力宣传纸书。为了教书方便,蔡邕干脆搬入了书院,整日融在其中不能自拔。

“伯喈如此,老夫何尝不想,可陛下年幼……”

刘虞的话说了一半,如果刘协再大一些,他何尝不想学蔡邕这样不问世事。

当然了,这一纸政令并不是公孙续脑袋一发热就随便发出的,而是预谋已久!

刘虞虽然老了,可心里却十分的清楚。

要想迅速的让辽东书院的名声传遍大汉,纸书是一方面,世家的响应是另外的一方面。

春耕之后,公孙续的一纸政令在辽东掀起了更大的波浪。

不对,大家本就在一个池子里,何来拉下水之说!

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启蒙教学的教书先生早就到位,再结合蔡邕选出的教材,所有的事情做起来顺风顺水。

缓了缓神,蔡邕接着又道:“老夫这就辞官,助子衡完成心愿。”

有了蔡邕的权利支持,公孙续便将书院的事一股脑的丢给了自己的岳父,此举也引来了蔡琰的不满。

“使君所言极是,某正是为此,才请岳父出山!”

好在,蔡邕整日里乐呵呵的,这才让蔡琰安心了不少。

“哈哈哈,好!既如此,吾等二人亦是要私下脸皮不可。”刘虞笑着说道。

此政令一出,一时激起千层浪,好在范围仅限于北军将士,否者辽东书院还真就容不下这么多的适龄孩童。

语毕,三人哈哈哈大笑起来,虽然公孙续说这话有些大,但书信再加上印刷的书籍,必然能够吸引大人前来辽东。

偶尔指挥暗部,送送信,偶尔散播一下辽东书院之事。

这东西别人缺,公孙续这里是绝对不会缺的。

“好一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公孙续怎能不知道二位老人的意思,无非就是要印刷的纸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