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天下无战争
“怎么,又想小媳妇了?”司马俊路过看见元泽坐在平地上遥望着将要西下的夕阳,走了过去,坐在元泽的身旁,元泽轻笑,
“我小媳妇便在眼前,何须想念。道着,便要将司马俊圈在怀中。“嘿!”司马俊高声拒绝,望着元泽暧昧的眼神,不不禁猛打寒颤。竟然想不到元泽也有如此顽皮的一面。
“这大漠里的日落可真美。”司马俊望着如火般的漫天云霞,感叹,日日都看到如此夺目的日落,却又每每都感到惊奇。元泽也叹着,心中想,白光定也喜欢眼前绚丽的黄昏。若有机会,定要带着白光一起策马至此,闲享黄昏。
“在此守了多少年?”元泽问。
“三年。”司马俊有些无奈,不是无奈于要镇守在荒芜的边疆,不能回京享受繁荣舒暖,而是无奈战争带给双方平民百姓的凄凉。他们生来只希望一路平静安稳,但从他们来到世间之前,早已有上千种规则和苦难等着去经历,特别是在这动荡的战乱周边,安稳是一种奢望,谁也未知何日自己会被冰冷的刀刃击杀,何日自己会被拉去充军,何日又会战死沙场。即使自己拼命厮杀,也不过是为了生存,那皇宫里的金碧辉煌,凝脂玉露,佳丽三千,万里江山,都不会有一分是属于自己的,永远只属于那世袭的皇权皇族,即使自己身为少将,司马俊也认为自己不过是一枚棋子,也是每场侵略中的牺牲品。
“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司马俊望着红黄的夕阳,
半晌,元泽道,
“天下无战争。”
天下无战争?天下无战争!司马俊搭在元泽肩上的手不禁用力,显得些许激动,
“少将,将军请两位过去。”
“何事?”
“二位过去便知。”来人一脸谨慎,不透露一个字,不禁引得元泽与司马俊二人疑惑相望,匆匆赶去司马相的帐篷,暗地里,一双老鼠般隐晦却阴鹫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二人。
帐篷内,早已集齐往日里的左臂右膀,中间立着一名小兵打扮的士兵,这是前几日派出去的探兵。司马俊和元泽立马找了个位置坐下,司马相瞥了眼二人,道,
“说吧。”
“是,将军。”小兵作揖,“属下打探到敌军计划着几日要突袭我方,时间未定,另外,属下似乎被敌军发现了,忙逃了出来。”小兵甚是羞愧。
司马相摆摆手,
“既然如此,你先下去歇息。记住,莫要泄露半个字,否则,军法处置。”
“是。”小兵匆匆退下。
“诸位,有何想法?”司马相望向众人,帐篷内沉默无声,半晌,一名身材魁梧的大胡须道,
“敌军发现了我方派去的探兵,定不会在这几日做出突袭,估计突袭的时间会延后。”
“嗯。”司马相赞同点头,大胡子终于粗中有细了。大胡子见自己获得了赞许,心中喜悦。
突然,元泽做出噤声,众人疑惑,顺着元泽所指的方向望去,司马相椅背后的帐篷凸出来一块弧形,一看便知有人立在帐外偷听。元泽与司马俊眼神交流,司马俊顿时明了。
“既然如此,这几日便无需加强防守,那胆小的敌军不敢前来。”道着,示意大胡子绕出帐篷去看究竟是何人在帐篷外。
“对,便如少将所言,几日一过,便有我方突袭,杀他个措手不及,将军认为如何。”元泽配合道。
“好,此次便如此计划,散了罢。”司马向应声道,话音方落,被压得凸出来的帐篷也恢复了原样,大胡子也掀起帘子走了进来。
“是二牛。”大胡子低声道。
“果然是他。”司马俊很是气愤。
“柳也,你轻功好,这几日便由你监视二牛的一切行为。”
“是。”
“将军,这几日的饮食要更加注意了。”司马俊不禁担扰起自己的父亲,除了元泽外,其他人都震惊了,那个憨实的二牛竟然还敢下毒害将军?
“不,所有人都要注意,但是,将军要假装不注意。”
“元泽这是为何?”众人不解。
“我方派出探兵,敌方也可以,且说,前几次我方袭击都未成功,有一次还落入圈套之中,似乎每一次敌军都做好了被袭击的准备。”
“二牛便是敌军的眼线?”大胡子惊得睁大双眼,这土气的小伙竟然胆子比水缸大。
“若二牛真是眼线,等下定会找机会溜出去报告敌军,知会其于这几日内突袭我方。”元泽道,司马相脸色变得深沉。
“继续。”
“因此,为了有更大的胜算,二牛便会在饮食上弄点事情,因为这是最快速降低我方兵力的方法。”
众人越听越惊心动魄,真是越不起眼的人越是一鸣惊人。
“二牛果然溜出去了。”大胡子又匆匆跑进来道。
“好,行动。”
“是。”
营地内,所有士兵都在忙碌,默默地做着手上的活,将仓库里的所有粮食都移至了别处,接着,一把火烧了仓库,浓烟冲天而起,等二牛匆匆赶回来之时,士兵正在忙碌地救火。
“怎么回事?”二牛拉过一名小兵小声询问。
6◇9◇书◇吧
“方才做食时有人不小心把灶房烧着了,接着连仓库都烧了。”
“什么!”二牛压住心底的惊喜,真是天助我也。
经过一番抢救,火终于扑灭了,但是仓库却被烧得一干二净,除了那几十麻袋的干粮,一切都被烧没了。
司马相立于高台之上,面对着底下灰头灰脸的士兵,
“还有几日粮食便会运到,运到之前,只能靠这面前的干粮了,等下,每人排队领取,一人一份。”
一人一个干馒头?对于每日辛苦训练的士兵来说,这哪里够,估计未到一日,眼前闻风丧胆的军队便会成为四肢无力的饿鬼了。二牛躲在暗处,心中嬉笑,望着高台上的司马相,眼里闪过阴鹫,就让自己加最后一把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