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借道
“父皇。”太子往后退了一步,朝武德帝行礼。
武德帝向来对太子温和,却因着方才太子和沈惊松的对话,心中不喜,轻声斥了一句:“冒冒失失不像话。”
待沈惊松朝他行礼,武德帝脸上神色瞬间缓和了下来,语气热络地虚扶沈惊松一把:“爱卿不必多礼。”
太子站到一旁,抬眼悄悄觑了眼武德帝。他心思向来敏锐,能察觉到今日的父皇待他并不如往日那般亲近,原本想问行宫一事的话,就咽了下去。
武德帝见他这般畏缩不前,心中更是不悦,堂堂东宫太子,日后的天下之主,岂能是这种,以后如何坐镇朝堂,威压百官?
思及此,武德帝脸色就沉了下来。
沈惊松却恍若不觉武德帝和太子之间的风潮暗涌,笑着道:“陛下来得巧,臣正和太子殿下说到兴建避暑行宫一事……”
“朕都听到了。”武德帝打断他的话,转过头看了眼太子,不咸不淡地问:“太子的意思,朕明白了。沈爱卿,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禀陛下,若只单论建行宫一事,臣亦赞同在京州选址。”沈惊松垂着头,语气恭敬,“陛下建行宫,目的就是为了避暑,没有必要因为外因而改了初衷。若不然行宫建成了,还要遭罪受。”
武德帝神色淡淡地看着沈惊松,心中虽有些许不悦,却也被他说服。
这行宫建在汴京城郊,到了盛夏,还是热。甚至还不如皇宫凉快。
沈惊松接着道:“陛下,建行宫一事,非同小可,工期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五年,此事需得交由您信得过的人来监管。”
武德帝神色一动,当即听明白了沈惊松的言外之意。
是啊,这建行宫是件大事儿,马虎不得,得仔细斟酌斟酌。
这调去监管的人,既要其防止贪财偷工减料,又要防止其没有异心,不在行宫上做手脚。
那么,该调谁去建行宫好呢?
转瞬间,武德帝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他面带微笑地看着沈惊松,语气温和道:“那依爱卿的意思,朕该派谁去监管?”
“臣不擅工事,亦与朝中诸位同僚私交甚浅,委实不知谁能胜任。”沈惊松将头垂得更低,“不过臣知庄少卿家中门客有不少能人异士,他那儿兴许有合适人选。”
“你是说庄屿啊……”武德帝沉吟片刻,笑了。“好,朕现在就召他进宫。”
武德帝拍了拍沈惊松的肩膀,满意地走了。
太子目送武德帝走远,随口转过头,似懂非懂地看着沈惊松:“太傅方才明知父皇心中的人选是谁,为何不说呢?”
沈惊松微微惊讶:“殿下看出来了?”
太子道:“本宫都猜到了父皇想让宣威将军去建行宫,太傅这么聪明,不可能猜不到。本宫只是不明白方才太傅为何要装不知,还叫父皇去找庄少卿。”
沈惊松笑了笑,“陛下心中既已有人选却还要问臣,殿下可知这是为何?”
太子不假思索地道:“父皇不想同宣威将军闹得太僵,自然不好自己开口的。”
“臣亦然。”沈惊松道。
太子仍旧似懂非懂:“父皇说你是孤臣,既是孤臣,怎么会怕得罪人?”
“若是可以选择,这世间无人愿做孤臣。”沈惊松道,“何况,由庄少卿来开这个口,比臣更合适。”
“这我明白。”太子道,他如今肯用功学习了,很快想明白这其中缘故,“这就是书上所说的制衡之道,让庄少卿来制衡宣威将军,没有一家独大,父皇的位置就能更稳。”
沈惊松目光温和地看着太子,赞许地点头:“殿下聪慧。”
次日,到了午时,赵衡便收到了消息――武德帝将张显调去京州建行宫,其手上的权职,暂由魏胜代管。
这是张显和庄屿两方人在朝堂上争执不休一上午的结果。
庄屿妄想调走张显,将自己的亲信安插进军中。张显却不想放权便宜了庄屿,最后将自己心腹魏胜推了出来。
魏胜这人,心思简单,好掌控。
因此武德帝满意,庄屿满意。
张显自己也十分满意,魏胜对他忠心耿耿,哪怕他被调离一两年,再回来时,也不担心魏胜不肯交还兵权。
三方和打算盘,最终魏胜得利。
下了朝,魏胜还晕乎乎地跟在张显身后,问他怎么突然就被调去建行宫了。
而宫外得知消息的赵衡已迅速有了动作。她先是写了一封信到桂州给谢颐,让他在这一年内挑出一万精兵前往汴京城,随后又叫立夏去了一趟田家庄,命蛰伏在庄子里的席家军加快动作,在一年内教出一批忠心可用的人。
最后,她自己也出门去见了辛渐。
见到辛渐,她开门见山,第一句便是:“子钰,我想借你外祖家粮道一用。”
辛渐不问她借粮道干什么,也不问她借多久,也干脆道:“好。”
随后他起身,去里屋取出一个巴掌大的精巧匣盒,手指轻轻在底部按了几下,盒盖便自动向两边分开,露出里面一枚白玉私章。
“这是我外祖父的私章。”辛渐道,“他只有我娘一个女儿,去世前将这枚私章传给了我娘。我娘前两年将这枚私章给了我,便同我父亲出门云游了。拿着这么私章,这粮道便由你说了算。”
说罢,辛渐连匣带章一起塞进赵衡手中,教会她如何开启匣盒上的机关。
赵衡未想过辛渐会大方至此,愣了好一会儿,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原本酝酿了满腹说辞,如今都没有开口的机会。
“先前沈惊松也来找我粮道,我想你和他借粮道的用意是一样的。”辛渐朝她笑道:“待你事成后,再把这枚私章还我即可。”
赵衡握紧匣盒,只觉手中沉甸甸的。
她拿着的不止是一枚私章,还有辛渐这一份毫无质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