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又见发小吴大头
第135章又见发小吴大头吴大头比杜迟年长两岁,是杜家村唯一吴姓吴福贵家独子,因为独子独姓,所以,吴大头小时候没少受其他小朋友欺负,但杜迟与他玩的如胶似漆,丝毫没有相差两岁之沟。吴大头上学时数学成绩很好,远在杜迟俩兄弟之上,因此,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杜氏兄弟的免费家庭教师。吴大头还有一个让其他同龄人望其项背的劳动能力,是他能左右手同时插秧,在“双抢”季节,吴家的承包田总是第一个完成抢收抢种。看到杜迟俩兄弟顶着烈日在喷热气的秧田里艰难地后退,吴大头经常会主动跑下田帮助杜氏兄弟插秧,这让杜迟兄弟俩感谢不尽。
一个月前,吴大头就打电话给杜迟,说他宝贝儿子要到x港读书,他还问杜迟对x港是否熟悉。
吴大头也算是一位命运多舛之人,高中毕业那年,近到高考前一个月,突然得了急性脑膜炎,在医院住了整整一个月,错过了当年高考时间。祸不单行的是,就在吴大头准备复读来年再战时,他的父亲又得了重病,为了家里生活能继续下去,吴大头选择了在家务农至今。
像其他当地农村孩子一样,高中毕业的第二年,吴大头与从小一直崇拜自己的邻村女同学夏俊熙结了婚,当年生下儿子望龙,寓意望子成龙的意思。吴望龙还真不负父望,小学连跳两级,初二就参加各种比赛,并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今年刚上高一,就执意要参加高考,以全省第五名的梦幻考分被各大网站相继报导,科大少年班,北大清华等国内少有的顶级高校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但吴望龙却选择了香港一所著名大学,理由很简单,这所大学每年的奖学金高达一百万港币之巨!
对于吴大头儿子的优秀,杜迟上次在电话里听吴大头简单说过。他也没有向深处想,只是说你到x港必过深圳,到时我到火车站接你,咱们兄弟伙儿也有很多年没有见过面,趁这个机会在一起聊聊。
杜迟正要向吴大头回电话,他电话又打过来了。
杜迟说马上他就开车到火车站接他父子俩。
杜迟作为快迟公司老板,是配有专职司机的,但今天他却自己驾车去接吴大头,这也许是植入灵魂里的乡俗在作崇。在杜家村,自己开车远比做在别人车子里风光,因此,喜欢冒泡的那拨人总是自己开着刚买的小汽车从村子东头开到村子西头,然后拉了几下震天的喇叭,稳稳地停在自家院子门前。不过,杜迟今天还有另外一番心思在,那还是在初中二年级,当年农业大丰收,家家户户有余粮可卖,从杜家村到泥坝镇公家粮站足有五公里远,吴大头雇了一辆农用拖拉机,顺便把杜迟家余粮也搬上,让杜迟非常感谢。走在路上,司机突然肚子痛,开不了车,吴大头双眼无助的望着杜迟:我们什么时候会开拖拉机呀?
能开拖拉机确实是杜迟的梦想,为此,他还鼓动过父亲去买一辆二手的拖拉机,借口是拖拉机犁田耙地运粮食远比人工强,但杜父对那个铁家伙无动于衷,甚至嗤之以鼻。在杜父看来,农民就是农民,靠的就是双手和身体上使不完的力气,其他的都是在瞎嚷嚷,做不好田地的。
今天此刻,当杜迟接到己谢顶的吴大头,看到他那双仍清澈的双眼时,脑子里很自然的想起他们小时候说过的这句话。
“杜叔叔,村子里人说您是大老板,看来都是谣传呀!”等吴大头和儿子坐上车后,杜迟的寒暄话还没有说完,吴望龙猛然说。
吴大头在后排座小声地责怪儿子乱说。
为了证明自已不是在乱说,吴望龙更进一步地采用数学几何证明式地问:“杜叔叔,既然您现在是大老板,怎么还自己开车呀?”杜迟先是一惊,然后哈哈大笑,再仔细观察坐在副驾驶上的吴望龙,这小子不只是身高足有180厘米,浓眉大眼,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童稚里透露出男初的阳刚之气,外表虽显单薄,但能看得出来,这是副动作敏捷还处在发育期的男孩子勃勃欲动的身体。
在杜迟思维里,学习成绩拔尖的孩子一般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就拿他的同学李波龙来说吧,去年因他在中关村搞了个私人实验室,杜迟主动赞助了一些资金,但他家伙连一声谢谢的话都不愿说出来,其间也打过几次电话,但后来就没有他的主动联系了。杜迟在逢年过节时,还想到打电话给李波龙。最初他还接听,后来就时而接,时儿不接,让人感觉好像这些搞科研的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今年才14岁,长到一米八了,我不知道这小子长得像谁,我家族也没有这么高的长辈,男孩子长的太高也不好吧?”
吴大头,身高只有一米六,老婆身高也刚达到一米五五。不知道他们这个儿子继成了谁的基因。在农村,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长的太高却不一定得到别人的欣赏。“我今年才14岁半,我还要长高到2米,不然怎么打篮球啊?你看乔丹有多高?”吴望龙边说还边做着手势,提示这两位肯定是不懂篮球的长辈。
打篮球?杜迟呆了,打篮球能不耽误学习?想当初,只有成绩不怎么样的同学才整天泡在球场上。
吴大头笑着回答,他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这个孩子几乎每个周末都到学校球场打篮球,他还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中锋呢。
杜迟没有再深入地讨论吴大头儿子的“奇迹”,但他心里似乎明白了,现在社会变了,看来企业要变,因为人们都在变!作为企业的一把手,要用动态的眼光审视一切,今天是好的,明天就不一定好;今天不好的,明天不一定就是坏的!
快迟公司在罗湖某较高档小区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林机锋建议以杜迟个人名义买房,房款由快迟公司代付。杜迟却摇了摇头,既然房款是公司付,那房产证上还是写上公司名字吧,再说啦,快迟公司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在深圳一处正儿八经的不动产也没有,快递网点和办公场所基本都是承租的。据业内传出,兔顺快递公司老板王本这几年在大陆大购物业,还建了好几处兔顺物流园和快递中转基地。“闷声不响的王本在下一盘别人几乎看不懂的大棋!”
也有人说王本野心冲天动地,他要做中国乃至世界快递之王!
“这套房子要值百把万吧?”吴大头刚进屋就被房间装修豪华所吓倒。吴望龙笑爸爸不管人间事,“深圳房价都快要追上x港啦!一百万只能买这套房子的两个卫生间。”
看着吴望龙一身轻松的自然样,杜迟忍不住又问:“你学习成绩这么好,怎么会有时间看房价呢?”
吴望龙晃晃自己手上的手机,意思是现在什么事情手机里都有,“深圳是世界热点房价城市。”
惊讶归惊讶,杜迟不想和这位天才少年讨论房价的来龙去脉。
“这是你父亲叫我带来的上拐山野生的干山笋。”
“我父亲身体怎么样?”杜迟己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回家乡了,其间也发生过“一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与父亲之间的联系也只是电话沟通,后来微信可以视频了,杜迟希望与父亲视频通话,竟被父亲拒绝。
在深圳有房子住后,杜迟叫父亲来深圳常住下去,也可互相照应一下,但父亲叹口气说,“你妈妈不在了,我一个人到深圳还有什么意思?”
“你爸爸身体还是很硬朗的,只是现在说话少了许…”
杜迟听着都要掉眼泪,父亲这个人实在难说,每个月寄回去的钱,他也不花,上次听说杜快要到东南亚接王小玲,他老人家一次性寄两万块钱给都快,说是让他到东南亚花。
“我父亲就是一个操心的命,据他自己跟我在电话里讲,他是不是还在种田啊?”
吴大头点了点头,杜父现在确实是在种田,他自己和别人说,要是再年轻十岁,他要把所有村子里荒芜的土地都种上稻谷子,“绿油油的田地才叫村。”这是杜父经常重复的一句话。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不说我家呢,说说你自己吧,你就这么一个男孩子,现在远走高飞不在家,你老俩口打算怎么办呢?”
吴大头其实也就三十来岁,但他下一代已诞生,熟人就称呼“老俩口”了。
“孩子她妈也是这样说,要是在附近上大学,她还能去做做清洁工什么伍的,照顾照顾孩子,毕竟孩子这么小…”
听吴大头老婆说想就近在孩子身边打工,倒让杜迟想起在x港快迟公司。x港快迟公司成立比较早,但现在业务增长非常缓慢。江湖老规矩,因业务增长不尽人意,所以x港那边快迟公司负责人,像走马灯一样的一年一换,甚至一年多换,但还是改变不了公司现状。
“到x港务工,那可是境外啊!”
吴望龙一听父亲这样无知,不干了,“爸爸,你是什么水平?那是中国的地方,怎么会是境外呢?我还是在中国土地上读书!”
“这么的吧,长话短说,我不绕弯子了。你这次回去和你爱人协商协商,如果你们俩有意愿到儿子身边工作,你们可以到我x港的快迟公司里任职。至于务工手续问题,公司会给你办妥,好不好?”
吴大头听着非常地感动,竟叹口气说:“唉,难怪村里人都和你爸爸说,还是你兄弟俩做事稳当,一步一个脚印地发财,你看石嘴村那个宋建忠,这几年一冒一冒的,一会在天上,一会在地上,几年前说他已经变成亿万富翁,跟在他后面的老婆小姐一大堆,但前几个月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又回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