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硝烟散去,战事燃起
第173章硝烟散去,战事燃起周大为是憾山境,蒋芸也是憾山境,可为何一位憾山境会如此不堪一击?
坡顶这个蒋芸是假的!
真的蒋芸呢?他死了,他四天前就死了!
女子死士刺杀的就是蒋芸!
蒋芸为何要死?因为他找不到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他不知道自己的大军是在为了谁而战,他也不知道自己效忠的还是不是那个东唐。
蒋芸是儒将,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
东唐现在是姓孟姓杨还是姓周,他不知道,但总归不是姓姜。
既然君不再是君,儒将还是儒将么?
所以蒋芸决定一死,他死国。既然蒋芸要死,宁无谋便要利用他这一死,使得蒋芸的死重于泰山,使得蒋芸的死能对此间战事一锤定音!
蒋芸的死是真的,这是一处蓄谋的苦肉计,南通背地里用的美人计岂能逃过东唐上下的法眼?宁无谋和蒋芸还有两国的大将都不是傻子。
至于军心,只要是将不乱,军便不乱,何况一直发号施令的本身就是宁无谋。
周大为发现,原来真正的傻子是他,是南通的朝堂。
周大为在坡顶看着下面如草芥般倒下了士兵,口中溅出三尺鲜血就此一命呜呼。
周大为是气死的,也是蠢死的。蒋芸也是如此。
南通北线的十万兵士消耗殆尽,周大为战死,南通还有什么?
南通还有兵,最后的八万兵马,这支部队本身是阻击南越国大军的部队。春晓被一剑拔除之后南越国便退兵了,本身这场战斗就不是南越国的国力可以参与的,即便是打赢了南越也捞不到任何好处。
八万兵马闲置了下来,可却没有了将领,这八万人本来是交给徐世杰指挥,可徐世杰在此前已经被春晓暗杀了。
南通此时缺兵,无将!
如果秦叔班在此,可能南通国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但秦叔班不知去向,而王云却已经确确实实的来到了东唐军中!
兵不可无将,南通最后的希望要交到谁的手上?似乎,只能是南通王亲自带兵了。
其实还有一个人最合适,但却最不合适。
那人也是百战名将,经历过多场大战,曾经和蒋芸王策齐名,而且阻击过徐世杰的大军,那人叫夏侯,从出云归降的夏侯。
关于要不要使用夏侯,南通动荡的朝堂一直争论不休。
一切的争论都结束于夏侯的一句话:“在下的家人,都死在了出云!”
这一句话已经能够反驳一切的非议,各国大将在出征的时候都会有家眷留在都城内,就是怕大将通敌叛国。
夏侯叛了,夏侯的家人全部都死了。
夏侯不可能再回到出云,即便是他想回去,出云也不会接受他。
他现在就是一只丧家犬,需要向新主子证明他是一匹狼。
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南通最后的八万部队在夏侯的带领下北上!
不久之后,南通王就体会到了当年大曌国君的心情。然而除了骂一声三姓家奴之外,他又能有什么好说的呢?
夏侯的行军路线很诡异,孤军深入,而且选在了一处极易被埋伏的地方安营扎寨。
军师华武对夏侯的行军路线本身就颇有微词,安营扎寨之后更是与夏侯大吵了一架,夏侯也不含糊,一枪挑破了华武的胸膛。
“你这条狗命,下去好好给我兄弟道个歉!”
华武死了时候满脸惊诧的看着夏侯,他以为夏侯什么都不知道,却没想到他一开始就知道。
当初华家在投靠夏侯的时候,唯一引起徐世杰注意的就是这位能呼风唤雨的方士华武。徐世杰把这件事情说与了南通的朝堂,华武便就成了他们的策反目标。
策反华武刚开始是很不成功的,但是最后华武倒在了一个女人的手底下。
十二名死士中让人看一眼就欲罢不能的第一女子。
英雄总是难过美人关!
自那以后凤霞关的守备情况南通便了如指掌,这才有了关外的那一场大捷,这才导致了王途和刘青的战死。
也正是因为华武一事的启发,剩余的十位女子死士才会想到以小人物影响大局的战略方针。
华武是一个试验品,也是一匹丧心病狂的野狗,为了女人坑害了自己的父兄和三十万出云的军士。
华武死后,南通最后的部队遭遇了夜袭,混乱的军中已经没有人再发号施令了,因为夏侯自杀了。
八万人就像是八万无头苍蝇死在了荒郊野岭,如果他们知道夜袭的只有不到一万人不知该作何感想。一场完全没有抵抗的一万人对八万人的屠杀!
夏侯是为谁而死的?是为了南通的八万军士还是出云的三十万军士众说纷纭。
可是他却不能再活下去了,理由跟蒋芸有些相似,他一手断送了四十万将士的生命,这其中有阴谋,有背叛,但他是主将,无论如何他都要担主责。
而且他的家人都死了,他的兄弟也死了,他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还是死了吧。
死之前他想到的应该是一个朋友,一段不被人知道的友谊。
十几岁的小卒子遇到了一个十几岁的书生。他们一个要投军,一个要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