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汉王陈友谅
汉军大营,气氛冷峻而肃穆。
五月或许已春风和煦,但这里却充满了肃杀。
唰!
刀光,忽然在营帐外闪过。
一个魁梧的汉子,挥舞手中的长刀,刀光掠过他身上绣着龙纹的锦袍,刀啸在风中猎猎作响。
男子手中长刀再次挥舞,呛地一声弱弱却坚韧的龙吟,从刀锋上传出。刀锋所过之处,片片尘土飞扬。
刀并非宝刀,就是平日军中所用雁翅,刀身有些发黑,刀刃却极其锋利明亮,刀身上的摩擦痕迹,代表着这把普通刀,痛饮过敌人的鲜血。
男人步伐越来越快,手中的长刀也越来越快,刀锋之声从一开始的若隐若现,变成了隐隐呼啸。然后从呼啸,再变成了阵阵惊雷。
霎那间,营外满是璀璨地刀光,还有飞扬的尘土。
喀嚓!最后一刀停止。
男人将刀掷于地上,锋利的长刀陷入泥土,转身之时锦袍带起阵阵威风。
一根军旗的旗杆,瞬间一刀两断。
啪啪啪,一旁传来清脆的鼓掌声音。
面容清瘦,目光透彻,身着金色铁甲的武人,大步走到魁梧男人近前,“陛下的刀法,越来越精进了!”
男子傲然一笑,“雕虫小技罢了,于战阵之中恐无大用,不过私下里倒能强身健骨。与定边相比,朕的刀法可差得远啦!”
这个男人,是六十万大军的掌舵者,汉王陈友谅。原名陈九四,本为沔阳渔家之子。
他与三国的曹操极为相似,皆为乱世之枭雄。
陈友谅虽出身寒微,却有着吞吐天地之志。自幼聪慧狡黠,能洞察人心,善权谋之术。
元末天下大乱,加入天完红巾军起事,先杀好友倪文俊,博得首领徐寿辉信任,后又杀徐寿辉叛乱,夺取天完红巾军政权,登基称帝,建国号大汉。
武人名唤张定边,湖北丐阳人,乃为闻名天下的猛将。与陈友谅名为君臣,却也是一起拜过关公的兄弟。
陈友谅伸手接过侍从递来的毛巾,随意地擦拭着脸上和脖颈上的汗珠,“定边,如今那吴军情况如何了?”
张定边笑道,“陛下,咱们看走了眼。朱和尚的侄子,那个花花公子朱文正,今日开窍了,居然亲自登临城头督战。”
“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陈友谅笑了笑,说道,“城内守军不过两万,而我军足足六十万之众,只需猛攻几日,小小的洪都城必破!”
说着,陈友谅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狰狞,“城破之日,我必血洗洪都。让那些忤逆之徒知道,背叛我陈友谅的下场……”
他乃心狠手辣之辈,为达目的不得手段,一生都在背叛与谎言中度过。
曾经倪文俊赏识他,提拔了他,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却用对方的人头,当作筹码,博得了一个上位之机。
赵普胜是个实诚的人,把他当作兄弟,他却为了夺取巢湖水师,亲手射死了赵普胜。
徐寿辉把所有权利都交了出去,只想活着,他却在登基的前一刻,命人砸碎了徐寿辉的脑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最无法容忍别人对他的背叛。
忽然,陈友谅攥紧了拳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说着,手中的毛巾狠狠地摔向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然后大声喊道:“来人啊,给朕备马!”
士兵们迅速牵来一匹骏马,陈友谅翻身上马,一挥马鞭,冲着张定边笑笑,“走,去看看朱和尚的侄子,到底有多少本事。”
~~~~
“各城门,城防,都加固了吗?”
城墙之上,狂风呼啸,吹得军旗猎猎作响。朱文正站在城楼之上,俯瞰着城外乌泱泱的汉军。
“回大都督!”身旁的邓愈神色恭敬,微微弯身施一礼,而后说道,“按您的吩咐,护城河处城墙,已遵令向内收拢。抚州、宫步等八门也皆已加固完毕。”
朱文正点了点头,“邓将军辛苦。”
邓愈微微垂首,“末将不敢,此乃分内之事。”
一旁的黑面鬼赵德胜双手抱在胸前,嘴角微微下撇,眼神斜睨着朱文正。
杀人狂薛显更是扬起下巴,止不住的冷笑。
心中怒骂:“呸,早他娘干啥去了?如今大敌当前,才让兄弟们赶工!加固城墙、挖壕沟的时候,让汉军射死了多少兄弟?你还有脸问。”
朱文正自然察觉到了这二人的不满,只是不愿多与他二人计较,毕竟原主干的那些破事,确实是天怒人怨。
啥事不管跑到窑子里喝花酒……
朱文正心中暗忖:“虽然是亡羊补牢,但也不算太晚。”
毕竟历史上的朱文正,可是出了名的军事奇才,自己继承了他的记忆,还能洞察历史的走向,说不定就能力挽狂澜呢。
突然,一些扛着火器的士兵,引起了朱文正的注意。
“火铳?“
”这么多火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