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户部财政中 - 铁血山河志 - 李别一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铁血山河志 >

第723章户部财政中

人多耳杂,因为是为了满洲清国的利益,但是在场的许多满族大臣,和汉人士大夫们,同朝日久,自然而然,有着许多交情,难免把曹继武的策略泄露出去,引发恐慌。所以户部勤政堂,所有不相干的人员,全部被支出去了。只有皇帝、佟国纲和曹继武三人。

皇帝急不可耐,曹继武也开门见山:

文人士大夫集团,早在宋代,就已经形成文弱相争之风。司马光的高尚,不顾边疆将士的流血牺牲,将好不容易到手的土地,白白送给了西夏,令大宋最有战斗力的西军心寒。文人瞎捣乱,军人不卖力,两宋灭亡,在所难免。

明末东林党,和宋代司马光之流,简直就是如出一辙。

纵观整个时代,朱元璋的百万子孙,被杀的一干二净,老百姓死难了成千上万。而文人士大夫,仅仅换了身衣服,剃了脑壳,利益没有一点损失。

东林党能把明国给卖了,自然也不会可怜清国。所以清国目前最大的敌人,仍然是东林党遗留的一群文人士大夫。

这帮人占据着清国各个角落,牢牢掌控着政权基础,树大根深,要想把他们连根拔起,根本是不可能的。

既然拔不掉他们,那就不如另辟蹊径,想法换掉他们,重新整肃清国的政权基础。

听了这番话,康熙心中七上八下:“爱卿的意思,我大清实施番化?”

曹继武点头。

汤若望、徐日升、王儒望等西洋传教士,传授康熙不少西洋知识。可是从小熟读儒家经典的康熙,只是把这些西洋知识,当成猎奇。金日乐的番妖军,给他留下了太深的恐惧。如果全国都来番化,那他这个皇帝,还做不做了?

未知不可控,保守还是相对妥当。

康熙试探的语气:“熊赐履、陈廷敬等人,忠厚君子,不像东林党的虚伪?”

扳倒鳌拜,虽然属于阴谋,但康熙是既得利益者,汉人士大夫们,暗中出了不少力。而且事后由他们加工传扬,鳌拜尽管没有任何罪证,但康熙还是光明正大,英明神武。

曹继武笑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陛下以为,孔圣人所言如何?”

康熙面露喜色:“道尽久别重逢的真谛,圣人不愧为圣人!”

“如果这位朋友,是来向陛下讨债的呢?”

康熙闻言,笑容顿时僵住了:“朕从来不欠债!”

死猪不怕开水烫,曹继武笑了:“他乡遇故知,情敌,陛下能笑得出来吗?”

康熙顿时乐了:“老师真会开玩笑!”

佟国纲摇头:“继武和先帝,就是一对情敌。如果今日先帝也在,他一定笑不出来。”

康熙的笑容,顿时又僵住了。

曹继武和顺治争抢老婆,康熙也有耳闻。可是道听途说,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是真的?

佟国纲从曹继武怀里,掏出了一把扇子。

康熙打开一看,盘龙娟秀,先皇的印章,极为显然。他满脸都是吃惊,愣愣地看着曹继武。

真和先皇抢老婆,眼前的这位老师,胆子也太大了!

曹继武轻咳一声:“扯远了,仁义道德,高尚大义,非常好听,也非常舒服,但没有物质基础作为保障,都是空中楼阁。”

康熙不以为然:“没有圣人之道,华夏为何传承了这么久?”

“陛下崇尚圣人之道,能断了一日三餐吗?”

康熙一愣,随即摇头:“不能。”

“马上要断粮了,圣人之道,粮食会来京师吗?”

康熙闻言,顿时想起索图的话。

粮食是土地种出来的。生产粮食的三大基础——田地、水和粪肥,缺一不可。索图扯了半天,好像没提什么圣人之道。

“南粮北运,自从唐代开始,就已经成为惯例。圣人之道再怎么高尚,粮食不会自动跑来京师。没有粮食,偌大的京师,很快就会发生饥荒。饥荒是要死人的,只要人活着,肚子永远都不会欺骗自己。所以没有粮食支撑,京师所提倡的一切高尚,统统都是无稽之谈。”

康熙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虽然他生于皇宫,不愁吃喝,但金日乐火烧紫禁城,将御膳房烧成了灰烬。那几日挨饿的滋味,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

他不知道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索图也是一知半解,于是向曹继武请教。

曹继武知无不言,旱田、水田,从耕地到播种,从浇水到施肥,非常详尽。

康熙非常奇怪:“听说老师南征北战,怎么会对农事如此了解?”

曹继武笑了:“臣本农家出身,江南水田,自然不陌生。至于北方旱田,则是臣就职汝宁之时学到的。”

原来如此!

康熙有些疑惑:“这些农事,熊赐履等人不知道吗?既然华夏以农耕为基础,为什么朕,从来没听他们提起过?”

“陛下饱读儒家经典,看到过关于农事方面的话语吗?”

康熙闻言仔仔细细地回忆,从孔老夫子到孟老夫子,再到朱熹,儒家所有圣人级别的著作,皇帝都读过,可惜就是没有发现华夏文明的基础——农耕方面的内容。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佟国纲笑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乃士大夫常态。八股文教出来的酸腐,怎么可能知道种地的事?”

华夏文明的基础是农耕,然而最看不起农耕的,同样是华夏。那些说种地好的,一定不是专业种地的。

做了皇帝的刘邦,诘难刘太公,狠狠地出了一口年轻时的窝囊气。所以种地没出息,刘邦给后人做了很好的榜样。

所以华夏的信仰是做官,凡是做官的,不愁吃喝,绝对不会自降身份去种地。勤劳淳朴,都是士大夫为了让老百姓老实种地,老实交粮食,灌得迷魂汤。有荣华富贵的实惠,谁愿意为了得到勤劳淳朴的美誉,去顶着大太阳到田间除草?

听了曹继武一番话,康熙又明白了一次:十年寒窗苦,全是为了荣华富贵,至于种地,那是不得已而为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