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军师山砍 - 铁血山河志 - 李别一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铁血山河志 >

第557章军师山砍

潞江一路向南,乃是孟养城。白文选竭尽所能,将几度引向了孟养城方向。但精明的吴三桂,却没有上当。吴军的突然出现,望天崖吊渡的明军,顿时乱了套。朱由榔过不了望天崖,李定国只得命令刘震:带上自己的三百卫兵,护送皇上赶往乌龙渡口,请求悠忽的帮助。

没有了朱由榔这个拖油瓶,李定国、靳统武等人,很快就攀过了望天崖。吴三桂见望天涯惊险,象征性地派兀良哈骚扰一下。

夷丁突骑出现,李嗣业当机立断,要斩断藤索,却被李定国制止了。

乌龙渡被官府把守,因此这条藤索,虽然极为危险,但却是两岸贫苦乡民,互通山货的唯一通路。为了搭成这条藤索,乡民一定花费了不少心血。李定国贩过私盐,深知贫贱穷苦人生存不易,他不愿斩断他们的生路。

吴三桂即便有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攀上藤索。夷丁突骑虽然强悍,但根本不可能吊渡索过来。吴军北方人氏居多,本来就不善吊索,当然也更不愿拿命去冒险。

李嗣业听了李定国的理由,放弃了断索。

望天涯对岸,靳统武留下来把守。兀良哈等人,望着李定国远去的背影,只能望索兴叹。

巡哨的吴应麟,突然发现了朱由榔的踪迹,于是吴军立即舍弃望天崖,向乌龙渡追击。

不管怎么说,朱由榔也是上邦大国天子。然而在吴三桂面前,他竟然不堪一击,大大出乎缅军的意料。本想隔岸观火的缅军,见吴三桂把朱由榔追得到处乱窜,上至悠忽,下至士卒,全都惊得目瞪口呆。

一只牛皮小筏子,奋力劈开水路,冲了过来。这是上次的刘震,悠忽见他又来了,知道麻烦也跟着来了,于是急忙转身走入了中军大帐。

果然朱由榔陷入险地,刘震苦苦哀求悠忽发兵救援。然而对岸吴三桂的十万大军,已经压向乌龙渡,悠忽怎敢轻举妄动?

见刘震一身水湿,悠忽有些不理解:“将军既然过来了,皇上为什么不跟着一起来?”

牛皮筏子被激流冲的团团转,刘震过来一次,简直是九死一生。养尊处优的朱由榔,哪里受得了这般折腾?

而乌龙渡所有的船只,都被悠忽事先控制了。所以没有船,朱由榔还真过不了潞江。长腿天子,跑的是快,但能耐却没有一点长进。要不然,他朱由榔早攀过了望天崖。但天子的囧态,刘震怎么好意思说出口?

他转了脑筋想了一下,对悠忽道:“皇上龙体尊贵,遣臣特来请求大船。”

都这副光景了,竟然还要摆尊贵的大谱,悠忽犹豫了起来。山砍给他递了个眼色,悠忽顿时起身离去。

二人来到后帐,悠忽立即询问山砍的主意。

山砍早有预谋,毫不犹豫地对悠忽道:“请大王立即发兵,接应上邦天子。”

悠忽吃了一惊;“如今的朱由榔,犹如一只过街老鼠,要他何用?对岸的吴三桂,可是有十万大军,为了这只老鼠,惹上一只老虎,我脑袋被驴踢了?”

山砍摇头:“不接上邦天子,大王过不了道义这一关。”

自大元帝国时代,缅中已经归化中原王朝,至此将近四百余年。当年的云南行中书省,梁王亲自坐镇,对缅中行省进行了大力开发。接下来的大明帝国,继承了缅中。但万历朝的失策,导致缅中大乱,自此也不过三十多年。

所以缅中的大多数仕人,对大明还是有着很强的向心力。虽然中原王朝鞭长莫及,但缅中称王,明显就是僭越之举。无论是缅中仕人、大明、或者接下来的大清帝国,从道义上来说,对僭越称王,都是无法接受的。

虽然大明帝国即将灭亡,但名义还在。上邦天子落难不接,悠忽的名不正言不顺,就会更加糟糕。

听了山砍的一番剖析,悠忽顿时明白了:“军师的意思,接回朱由榔,让他承认本大王的称号。接着再利用他,和大清讨价还价?”

山砍点了点头。

毕竟悠忽名不正言不顺,但有了朱由榔的册封,他就能名正言顺了。有了名正言顺,自己就不用遮遮掩掩了,悠忽高兴得蹦了起来。

然而如今的朱由榔,毕竟穷途末路。吴三桂过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大清也刚刚得了天下,他们会在乎一只过街老鼠?

见悠忽犹豫,山砍微微一笑:“明清之争,没有朱由榔,结局就不圆满。云南乃边陲重地,有了朱由榔,吴三桂和大清讨价还价的筹码,就会更大。二十大军,是咱们的倾国之力。无论是大清,还是他吴三桂,脑袋只要没有进水,他们就不敢妄动。”

明清相争二十多年,朱由榔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逮住朱由榔,大清取代大明,就有了圆满的结局。所以为了这个结局的圆满,朱由榔落入他人之手,大清是绝对不允许的。

虽然吴三桂事实上占据了云南,但大清至少在名义上,还没有承认这一事实。既然没有承认,一切都存在极大的变数。吴三桂实力强劲,但大清实力更强。所以要想获得大清的名义,吴三桂不能耍横,而朱由榔无疑成了最大的筹码。

所以对于朱由榔,吴三桂是志在必得。

悠忽起倾国之力,加之潞江天险,所以大清和吴三桂,都不敢明目张胆的地耍横。经山砍一番点拨,悠忽高兴地跳了起来。

“山军师不愧为再世诸葛亮!”

悠忽大赞一番,立即前往中军大帐,准备发兵迎接朱由榔。

然而悠忽一只脚刚出门口,却听山砍一声且住。

山砍凑近悠忽,提醒道:“朱由榔身边,还有三百人,这三百人,可是精锐中的精锐。”

三百卫队,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无数次拼杀之后,存留的精英,其战力远超寻常士卒。有这三百人护持,悠忽想挟持朱由榔,一定有不小的难度。

经山砍提醒,悠忽点了点头:“本大王只派三只小船,接回朱由榔了账!”

山砍的眼神,露出一丝悲凉,点了点头。悠忽大喜而去。

悠忽刚出营帐,帐后一人突然窜出,揪住山砍就要打。山砍却没有反抗,更没有叫喊。

原来赵全水躲在帐后偷听多时,二人的话,他早已按耐不住。赵全水虽然瘦弱,但发起疯来,力量也是惊人。

幸亏侯得林四兄弟死死架住,要不然,山砍非挂彩不可。

朱由榔尽管一坨烂泥,但他毕竟还是汉人天子。作为汉人,袖手旁观也就算了,却想着法子把他往死里坑,你山砍还算人吗?

赵全水把山砍骂的狗血喷头,山砍却一句话也没说。

想到三百侍卫的命运,赵全水忍不住愤怒:“朱由榔也就算了,三百侍卫,有什么错?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你山砍难道是狼心狗肺,竟然连他们也坑!”

赵全水愤怒异常,跳起来又要打山砍。

四兄弟急忙架住,侯得林偷偷耳语道:“想要报仇吗?办了正事,就能如愿。”

听了侯得林的提醒,赵全水的情绪,顿时冷静了许多。无谓的愤怒,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尽管如此,对于山砍的行径,赵全水还是忍不住愤怒。

朱由榔一坨烂泥,死了也就算了。可三百卫士,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实打实的英雄。他们大多数,是李定国的家乡子弟,二十多年来,为了汉人的尊严,他们奋不顾身,四处拼杀。可是因为山砍一句话,他们就要葬身在这蛮荒之地。这种愤怒,作为汉人,谁能受得了?

过了良久,见赵全水情绪恢复了许多,山砍叹道:“我是做了一次坏人,可这是他们最好的结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