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杨延寿 - 铁血山河志 - 李别一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铁血山河志 >

第547章杨延寿

藤甲军一出现,就打破了吴三桂,扭转了对峙沉闷的战局,七星关明军士气大振。于是庄志城准备殷勤款待藤甲军,但杨延寿并不领情。藤甲军根本就没有入城,而是驻扎在了七星河滨,隔河与明军互成犄角。杨延寿的不领情,让明军将士个个心怀不满,纷纷要求庄志城以主将的身份训斥,让他知道知道天高地厚。然而庄志城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杨延寿不领情的真正原因。

三十年多前,万历朝改土归流,播州杨氏被灭,连同僰人,几乎被灭绝。当年的庄志城,就是因为灭僰有功,而被朝廷封为千户,从此镇守七星关,以防僰人死灰复燃。

杨家虽然起源于太原,但早已僰化。对于灭族这样的大仇,短时间之内,是根本无法调解的。庄志城没有将真正原因,告诉任何人。然而华夏固有的传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庄志城可谓是僰人的死敌,所以他总感觉杨延寿不保险。

但藤甲军战力非凡,庄志城不敢来硬的,于是一面暗中提防杨延寿,一面派人催促白文选,让他火速赶来。

杨延寿也不是傻子,庄志城的小动作,自然看在眼里。灭族之痛,久久在杨延寿心中萦绕。所以藤甲军战心力怠,杨延寿迅速调整部署,一面提防吴军偷袭,一面暗防明军幺蛾子。

明清双方部队,在七星关对峙,十几天过去了,两方都没有太大的动静。

这天夜里,杨延寿正在喝酒,忽然卫士前来报告:有三个怪人渡水而来,要见杨延寿。

杨延寿一脸的疑惑,急忙起身出帐。

对方三位,身穿妖异的服饰,全是披肩散发,形同疯子,和跳大神的神汉,僰人的巫师,没什么两样。

仔细辨认之下,杨延寿终于认出了三兄弟,吃了一惊:这三个混蛋,可是清军的心腹人物,他们来我这里干什么?

三兄弟动机不明,杨延寿的手,不由自主地攥紧了刀把。

见杨延寿一副随时出击的紧张神态,金月生微微一笑:“文竹坳时隔两年,杨大哥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当年在文竹坳,三兄弟曾助杨延寿等人,逃出甲弑营的追捕。金月生提到这事,杨延寿的手,顿时松开了刀把。

金日乐不耐烦地叫道:“你这黔耗子,我们好不容易来了,连个茶水也没得吗?”

杨延寿见说,急忙将三兄弟请入军帐。

知道二金好酒,杨延寿特意拿出了夜郎香酿。

这种香酿,乃是播州特产,醇香扑鼻,入口圆润,二金大喜,一口气分了一坛。二金还不过瘾,就要拆开另一坛酒封,却被杨延寿伸手摁住了。

金日乐老大不满:“你个播州耗子,这么小气!喝你一坛酒,比睡你媳妇还心疼?”

知道二金讽言讽语,不走常人的路子,因此杨延寿也没有生气,一脸的笑眯眯:“你们两个混蛋,不只是带着肚子来的吧?”

“什么肚子肠子的,喝了酒再说!”

金日乐一把推开杨延寿的手,就要打开酒封。然而杨延寿的手法如电,迅速封住了金日乐的手。

“吆和!想不到你爪子挺麻利的!”

二人立即在酒封上,交起手来。金日乐暗器出身,手法自然高超。杨延寿惯使苗刀,手上功夫,虽然差些,但他内力要比金日乐更为深厚。

正在二人旗鼓相当之时,金月生瞅准机会,抢了酒坛子。杨延寿立即伸出另一只手,封挡金月生的空手,阻他开酒封。

二人相斗,金月生也被迫加入了进来。杨延寿以一敌二,凭借深厚的功力,丝毫不落下风。

二金年轻力壮,以二敌一,既不贪也不抢,默契配合,采用熬油战术,消耗对方。杨延寿年过四旬,精力自然不如两个后生小子。

过了半个时辰,杨延寿渐渐耗不起了。二金一阵抢攻,杨延寿只好收手。金日乐一阵得意鬼脸,杨延寿无奈摇头。

二金欢天喜地,又分了一坛好酒。而曹继武却一直喝酒,一句话也不说,好像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不闻不问。

作为大师兄,曹继武的睿智稳重,杨延寿是领教过的。杨延寿六岁那年,全家遭明军杀害,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也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曹继武如此态势,顿时让杨延寿看出了二金此行的目的。

过了一会儿,见二金满足了酒瘾,杨延寿直言不讳:“劝降的话,我看你们还是回去吧。自唐代以来,播州杨氏,还没出现过一个投降的人物。”

“放屁!”

金日乐一脸坏笑,“当年的大元帝国,怎么讲?”

杨延寿摇头笑了:“蒙古人虽然勇猛,但从未攻占播州。大元帝国因俗而治,播州可不是投降。”

当年的蒙古帝国,为了对南宋形成战略包围之势,首先出兵灭了大理国。然而僰人土司,就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云南的面前。蒙古人数次攻伐,均大败而归。

后来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采用因俗而治的方法,对僰人进行了招抚。当时天下已定,僰人也就不再对抗,归建大元帝国。真正摧毁僰人命运的,却是自以为正统的大明帝国。

金月生叹了口气,对杨延寿道:“我们是来合作的。”

杨延寿疑惑地看着金月生:“合作?”

“大元帝国因俗而治,大清帝国也是如此,不会采用明国的压迫灭族政策。汉人剃发易服,然而苗疆之人,风俗不变。清国不了解苗疆情况,杨大哥身为杨家传人,自身优势非常明显。所以清国愿意和杨大哥合作。”

金月生说完,掏出了自己的正黄旗参将腰牌,递给了杨延寿。金日乐也将自己的腰牌,在杨延寿面前晃了晃。两黄旗乃是大清皇帝自领的精锐。二金代表两黄旗,就是代表大清的皇帝,可谓是诚意满满。

自以为正统的明国,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诚意,杨延寿不由得心动了。

然而和大明众将数十年的交情,令杨延寿心里很矛盾。他一直搞不明白一个问题,此时不由得脱口而出:“自以为正统的明国,为何非要灭亡我僰人?”

寻常的答案,杨延寿肯定听过几百遍了。二金也不想费口舌,于是抬头望着曹继武。

曹继武只顾喝酒吃菜,金日乐不高兴了,踢了他一脚:“你这吴油子,身在曹营心在汉,吃了我清国的饭,却不想给我清国做事!”

曹继武放下碗筷,白了金日乐一眼,对杨延寿郑重说道:“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的纷争,都是利益在驱动。僰人灭亡,自身最主要的根源,是不够团结强大。其背后利益的推动力,则是金银铜。”

“金银铜?”

杨延寿吃惊地看着曹继武。连二金也觉得不可思议,金日乐嚷嚷道:“金银铜不过是钱而已,僰人并不缺钱,这和灭亡有什么关系?”

“女真二十万,灭了大明。僰人百万,却被大明所灭。二十万女真,能将力量集中使用。而百万僰人,则是四分五裂。所以自身不够团结强大,是僰人灭亡的根本原因。”

“金银铜这三样东西,是货值的体现。大明灭亡的背后推动力,同样也是这三样东西。缺钱是大明朝廷的常态,所以大明历代皇帝,都是想法设法搞钱。没有魏忠贤的捞钱手段,崇祯只能坐在空荡荡的乾清宫里,天天发愁银子的事,所以大明最终灭亡了。”

“云南和贵州出产的金银铜,占据全国九成以上。而僰人地域,正好卡住了滇黔通往中原的咽喉。因此僰人不除,大明就得不到金银铜。最终因为实力的原因,僰人被大明灭了。所以金银铜,是导致僰人灭亡的关键。”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