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浏口定策一 - 铁血山河志 - 李别一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铁血山河志 >

第529章浏口定策一

晚冬的湘水,透骨的冷。然而越是水冷,江鱼越是肥美。当别人都躲在家里,睡大觉的时候,一个老人,赶着冰冷的晨曦,在杳无人迹的江滩,已经下了钩。即使是冬天,湘水仍然没有停止流淌的脚步。远方的洞庭君,似乎在向湘神招手,湘神不知道有什么事,于是加快了步伐。

然而斜刺里,浏公子窜了出来,打乱了湘神的脚步。浏公子推动着厚重的水流,搅动着湘水,在湘神怀里,点起了一片片泛着白浪的漩涡。漩涡周围,一堆被霜打的芦花,就像湘神的孩子,被浏公子一搅,个个垂头丧气地低着头。

湘水怀揣的是灵性,而浏水推来的则是养分,二者被芦苇牵扯交汇,因而浏口这里,是鱼儿最喜欢的地方。

冬天的鱼儿,恬静而慵懒,没有那么容易上钩,但老人有的是时间和耐心。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老人脸上留下的,也不过是平淡和坦然。远处的梅林花海,飘来一阵阵幽香,尽管冬风很冷,但梅香却很足,老人还是很满意。

忽然一阵急促而纷乱的马蹄声,打乱了老人的惬意。

老人无奈地摇了摇头:“鱼儿还没上钩呢,你倒是急什么?”

身后一阵马蹄声碎,紧接着嘶鸣顿起,铁蹄骤然停止。

“咚”——

一个沉重的脚步,窜下马来,紧接着急促而杂乱地靠近了老人。那人离老人身后三尺,忽然停住了脚步。

老人没有回头,却知道他在行礼。

“军师安好!”

吴三桂恭恭敬敬打了个招呼,但语气中却夹着急躁和怨气。

刘玄初没有回头,他知道吴三桂来的目的,叹了口气:“你又沉不住气了?”

清军细作报知,衡州的十万明军,开始撤退。穆马等人认为,这是反攻报仇的好机会,于是鼓动吴三桂,趁机出兵,打他个措手不及。

刚刚当了征西大将军,成了清军主将,因此吴三桂也想来个开门红。衡州乃是荆南门户,位置非常重要。一旦得了衡州,向西可以进攻黔中,向南可以进击广西。八万精锐在手的吴三桂,磨刀霍霍,在穆马等人的吹风之下,准备大干一场。

大明内部,出现了纷争。主将李定国,并不在衡州前线军中,吴三桂得到确切情报,认为机不可失,于是调兵遣将,忙活了一夜。

天刚蒙蒙亮,吴军准备祭旗出师,然而吴三桂左瞅右看,却不见军师刘玄初的影子。

大军开拔这种大事,没有军师坐镇,这怎么能行?吴三桂急唤吴应麟去找。然而刘玄初一大早,就跑来浏口钓鱼了。

部队马上要打仗了,军师却跑去钓鱼,众将几乎气歪了鼻子。但刘玄初毕竟是军师,吴三桂无奈,只得亲自带着吴应麟的一帮人,赶来问个究竟。

刘玄初的叹气声中,带着责备的意思,吴三桂极为吃惊:“军师的意思,难道此时不宜出兵?”

“十万滇军,是乌合之众吗?沐天英是不是酒囊饭袋?忠贞营李来亨,又哪里去了?”

刘玄初没有回头,一阵反问,顿时把吴三桂给问住了。

对于前两个问题,吴三桂没有十分的把握。而李来亨的忠贞营,骁勇善战,这么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哪里去了呢?征西大将军吴三桂,竟然还真不知道。

于是吴三桂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真想不起来,众将之中,有谁提过李来亨的动向。也难怪,如今吴军八万精锐,目空一切,自然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然而自信归自信,目前的忠贞营,早已脱胎换骨,永州一战,打得满蒙八旗屁滚尿流,实力绝不容小觑。这李来亨哪里去了呢?一支大军突然消失了,这怎么可能呢?

正在吴三桂苦思冥想之时,刘玄初的声音,又轻轻传来:“从长沙到衡州,一路南下桂林,只有湘滨官道,适合大军行进。你当沐天英和李来亨,都是傻子吗?”

南方山多林密,有水才有路。而湘滨这条官道,面临湘水,背靠群山,极为的艰险。因而从长沙到桂林,近两千里的路上,到处都是打伏击的好地方。李来亨突然消失,一定埋伏在暗处。

如果清军贸然追击,沐天英回头迎击,李来亨再截断退路。一边是险峻异常的高山,一边是川流不息的湘水,清军被前后夹击,连逃跑的路都没有。

刘玄初回过头来,继续反问:“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八旗那帮人,有那么好心吗?”

衡州一战,清军大败,而吴三桂却得了大把的好处。满洲八旗,个个恨得咬牙切齿,怎么可能好心,让自己再去占便宜呢?

明军撤退之时,显然已经扎好了口袋阵,正等着哪只傻鸟往里钻呢。老奸巨猾的济朗,早就看出了门道,因此暗中严令八旗军,不得贪功出战。

吴三桂得了征西大将军,成了主将,八旗军将领,个个羡慕嫉妒恨。因此穆马、纱布等人,想趁此机会,看他吴三桂的笑话。

所以又是点兵,又是遣将,统筹谋划,吴三桂白忙活了一夜,此时才如梦方醒,跳脚大骂穆马等人幺蛾子。

军师乃心腹之人,如此大事,不跟军师商量,却听信别人的串唆,吴三桂后悔不已。要不是及时来找军师,自己不但成了笑柄,弄不好还要赔上性命。

此时的吴三桂,暗自庆幸没有上当,连连向刘玄初行大礼。

刘玄初叹了口气,告诫道:“凡事不可急躁,特别是以后,咱们树大招风,稍有不慎,就会掉进陷阱里。到时候连哭的机会,恐怕都不会有。”

吴三桂连连称是。

如果不是自己心急建功,怎么会轻易听信别人的黑话?如果不是自己心急,怎么能事先不找军师商议呢?心急差点犯了大错,看来沉住气,才是正道。吴三桂对自己的急躁,真心的后悔,对着军师,一揖到地。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然而眼前的失误,是避免了,接下来怎么办呢?吴三桂急忙询问刘玄初。

刘玄初没有回答,而是征询吴三桂:“先说说你的想法。”

吴三桂闻言,想了一会儿,凑到刘玄初的身边:

“既然面前李定国的部队不好打,那咱们就打他孙可望。孙可望这家伙,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要不是他在背后瞎捣蛋,说不定现在的李定国,正在黄鹤楼喝茶呢。”

“如今的孙可望,妄杀大臣,毒杀高一功,软禁刘文秀和艾能奇,挟私报复李定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即将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所以目前孙可望的阵营,貌合力不齐,只要我们一出……”

吴三桂还没说完,刘玄初就忍不住给打断了:“我们打孙可望,目的是什么?”

“目的?!”

平西王一愣,随即想当然地回道,“消灭孙可望,占领黔中,就可以开藩立府,成为一方诸侯。将士们有了安稳之地,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再也不受寄人篱下之苦了。”

闹了半天,吴三桂是急切想要地盘。

的确,大清国的亲王,数不胜数。爱新觉罗家的,那是皇族,没什么好说的。蒙古人亲王,一抓一大把,那是因为人家有着绝对的实力。只有汉人最悲催,因为汉人空有万万人口,实力却是最弱的。

事实上的清国,满人一等,蒙古人二等,汉人可能连三等都不是。满蒙一家,人家蒙古人从来都不信。然而满汉一家,汉人却感激涕零。可以说当代的汉人,是华夏历史上,最无耻的一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