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她的秘密》(10)
1.蛛丝
凝视着一整面墙的外滩照片,陈骏突然把门口的守卫喊了进来。“我离开之后,有人进来过吗?”陈骏冷峻地问道。
“连只苍蝇也没有飞进来过。”守卫挺了挺胸,自信地回答。
这样的天气当然不会有苍蝇。陈骏心里是这样想,嘴上说:“可我发现有人动过了这里的照片。”他用一只手指戳戳墙上的照片。
“不可能呀!”守卫仔细看看照片,用力摇摇头。
“你看,”陈骏摆弄起照片,“现在这些照片全部都按照拍摄日期排列……”
“有什么问题吗?”守卫不明白。
“我走之前,为了更好地理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按照照片上建筑物在外滩的排列顺序重新摆放过。”陈骏给自己的强迫症胡编了一个借口。
“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你过来以前,保安曾经来过,因为水箱里捞出尸体的时候,一度整幢楼停了水。这幢楼水管老化,所以他要进房间检查一下,确保不会暴裂。”
“那个保安是不是一个大个子?”陈骏惊道。
“好像块头挺大。”
一定是他,是犯罪嫌疑人回来调整的照片。
谁也不会想到犯罪嫌疑人竟有如此大胆,装扮成保安重新回来,陈骏也没有责怪守卫,支走了他,一个人在房间里踱开了步。
住在这个房间的大汉身份至今未能查明,他隐于这幢不起眼的居民楼里,却可能策划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他冒着极大的危险回来,难道就为了调整一下照片的位置吗?
结合自己家被窃的情况,陈骏诞生了一个出乎预料的设想。
到自己家里行窃的人就是犯罪嫌疑人,一定是在相撞的时候,犯罪嫌疑人看见了陈骏皮夹里的身份证,才会有了陈骏的地址。
犯罪嫌疑人先回了家,而去了陈骏的家,没有拿走任何东西,只是分别动了墙上的照片和陈骏的杯子。
想必此人是在找某样东西,他一定以为是在相撞时遗落的。
而他摆放照片和杯子的原因,或许只有陈骏才能理解他,他有着和陈骏一样的毛病——强迫症。那些杯子他按照形状大小重新排列了一遍,就算是偷偷潜入别人家里时,强迫症也令他无法忍受杯子的杂乱摆放。
陈骏对犯罪嫌疑人的胆大妄为感到担忧,因为墙上贴的是上海最负盛名,光芒璀璨的外滩,但没人知道他想对它做什么。
胡晔很快查出了jane被害前一晚反复拨打她手机的那个号码,那个号码居然属于之前在小巷中被杀的女死者夏美。
陈骏很欣赏这个古铜肤色的年轻警员,胡晔神速的办事效率应当全部归功于移动通讯。
手机号码实施实名登记,通讯公司的初衷是怕自身垄断的恶行导致客户欠钱不还,以便找上门要债,就算要不到,也可以搞臭客户的信用。
如同强盗打劫时,间接协助了捉拿杀人犯的工作,功过权量之下,群众也就相信了强盗打劫其实是为了公众的利益着想。
既然号码属于小巷中的死者,那么手机想必就在凶手的手上了。
陈骏从拿到jane的手机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拨打这个号码,对方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上帝可能都对陈骏打电话时的忙音不耐烦了,濒临绝望的陈骏居然打通了。
“喂!找谁?”对方有点稚嫩的声音,唤醒了陈骏记忆中的一个人,是那个被他误会成杀人犯的大学生。
陈骏迅速作出了反应:“我找的就是你啊!难道你忘记我啦?明天我过生日,想叫你来一起喝喜酒,你有没有空?”
“你打错了吧?”对方很谨慎。
“怎么可能?”陈骏绞尽脑汁拖延时间,他故意慢吞吞地报了一遍自已手中的手机号码。
陈骏知道公布自己的身份一定会吓跑他,索性装到底:“你不方便也没关系,告诉我你在哪里,我到时候开车过去接你。你也可以……”
不等他说完,电话那头早已没了声音。
听得出,对方已经认出了陈骏的声音,看来从这个电话号码里已经榨不出有价值的线索来了。
除了这个号码,还有另一个号码陈骏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打过去,号码上署了两个英文字母c和z。
陈骏第一反应是“蠢猪”,这个号码的主人要么和死者很亲密,要么就是被死者很鄙视。
经查,这个手机号码属于一个名叫程震的男人。
看公寓女死者高层次的生活条件,她的手机里说不定会有一些第三者打不得的电话。但这个“程”打电话的时间,恰好与女死者的行程相符,所以陈骏一直犹豫不决要不要打这个电话。
现在,线索全部中断,也就剩下这条路了,陈骏才下定决心。
那个叫“程”的人只是在电话里发了一声“喂”的男中音后,就像吝啬他的声音似的,匆匆挂了线。
短促的通话时间,却让敏感的陈骏捕捉到了极为重要的讯息,他听见了钟声,清晰的钟声。
由此判断,名叫程震的男人现在就在外滩,而且就在海关大楼附近。
再加上他做贼心虚的表现,陈骏认定他与本次命案有重大关系。
死者jane所住大楼的传达室看见有帅小伙送她回家,而帅小伙的头发颜色也和在沙发上取得的毛发样本吻合,从jane手机的通话记录来看,这个叫“程”的男人说不定就是黄头发的帅小伙。
陈骏想到了漫画里的超级赛亚人。
正是因为对这部漫画的深刻印象,陈骏动员了手头能用的所有警力,赶赴外滩。
可惜虽然把握住了时机,但行动缺乏部署,眼睁睁看着嫌疑人从几十个人的包围圈里逃掉了。
陈骏就像五次围剿失败的蒋委员长一样,大骂“娘西匹”。
几个宁波小商贩听见家乡口音,亲切无比,拿着各自贩卖的商品围着陈骏兜售起来,说以进价卖给他。
结果第二天的报纸上,赫然一条醒目的新闻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