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竞争力二
三是加强县域支行机构管理。持续支持“6+6”重点县域支行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对“6+6”重点县域支行穿透式管理力度,加强对重点县域支行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强化工作考评、激励约束和动态管理,
二级分行行长对“6+6”重点县域支行实行包行制度,促进其优先发展,示范发展,努力把重点县域支行打造成全行县域支行发展的龙头。针对县域经济发展集群化、园区化、特色化发展特征,加强对重点县域支行产品、信贷政策和营销支持,着力提升重点县域支行市场竞争能力和业务发展能力,促进重点县域支行“横向进位、纵向提升”。根据业务营销对等规则。
对资产总量、创效能力、盈利水平达到一定规模、资产质量管理达到一定水平和同业竞争优势明显的县域支行可申请机构升格。
对部分地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或规划区、未来发展潜力大的县域支行,视同业竞争情况和前瞻性,优先研究机构升格,或者将这部分支行行长纳入所在二级分行党委成员参与辖属二级分行工作决策。
加大对经济一般县域支行和欠发达地区县域支行分类指导力度,各县域支行要依据地方资源禀赋、发展特点,制定本行发展战略和工作措施,促进其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强化县域支行组织建设。坚持将组织建在营业网点上,抓好空白网点组织成员发展和组织建设,以组织建设促经营、强管理,推行基层组织分级管理,着力在县域支行培育先进企业文化。
扎实开展“双培养”活动,努力把业务骨干培养成为组织成员,把组织成员培养成为业务骨干,重点在基层业务一线青年员工和业务骨干中发展组织成员,改善组织成员队伍结构。
积极搭建组织成员示范岗、组织成员责任区等平台,深入开展“三争创”、“四比一承诺”活动,构建基层组织和组织成员充分发挥作用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将“职工之家”和“职工小家”建设资金大部分用于支持员工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基本生活设施匮乏的县域支行基层营业网点,添置小食堂厨具、小休息室床椅、小活动室器材、小阅览室书刊电脑等室内设施和设备。
帮助解决一线员工的基本生活、学习和文体活动需要,激发县域基层员工工作的热情,使之成为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有效阵地和载体,营造出温暖的家园氛围。
第三方面,加强县域支行网点和渠道建设
一是进一步优化县域网点布局。优先发展县支行营业室、“6+6”重点县域支行网点的改造力度;优先解决县域网点原址装修问题。
优先解决百平米以下县域网点,通过购置、租赁的方式进行迁址改造。
对金融资源相对富集、辐射半径大、大谷银行目前没有物理网点的乡镇、县城主要路段可设立多功能自助银行,增加服务三农能力。
二是加快县域网点改造进度。组织开展“网点建设攻坚战”,主要围绕“一加大、三加快、五不停”开展工作。
“一加大”,加大县域网点建设资金投入,县域网点建设立项金额达到50%以上(占网点总立项金额);
“三加快”,加快立项、加快施工、加快决算;
“五不停”,凡具备施工条件的项目冬季施工不停;装修立项不停;设计不停;工程造价不停;网点建设项目招标不停。
三是加强县域电子服务渠道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自助银行业务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县域自助银行运营效率、服务水平、业务收入、渠道分流率、交易量等各项指标稳步增长。
特别要加大电子渠道对客户分流服务的贡献度,在达到电子渠道分流率目标的同时,强化对底端和一般客户的电子渠道分流能力。
继续加大对电子渠道服务“三农”工作力度,在设备布放、维护管理、营销培训等方面增加投入。积极与省农委合作,做强电子商务平台金融结算渠道,提高农村金融市场占有份额。
在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汽车四个电子交易平台和600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终端网店)基础上,到年末建成3000家标准终端网店。
全面推进丰收“惠农通”工程。到年末,电子机具对全省农村行政村整体覆盖率达到70%以上。加大智付通的投放力度,重点向“空白”村屯投放。
尤其是对“6+6”重点县支行加大自助设备投放比例,确保重点推进行所有网点设立在行式自助服务区,点均自助设备数量不低于同业水平;重点帮扶行在网点标准化改造时同步设立在行式自助服务区。
结合农村粮食收购结算环节,面向粮食经销商大力投放无线智付通,开发非现金结算途径,解决大额现金结算安全风险隐患问题。
推行三农特色产品一站式营销策略,将丰收卡发放与电子银行注册绑定,利用电子银行离行式注册系统在丰收卡现场办卡环节提供电子银行现场签约服务,扩大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消息服务对“三农”客户的有效覆盖。
第四方面,加强县域支行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县域网点文明标准服务建设。加大县域网点暗访力度。将营业网点暗访重心由城区转向县域,今年由目前的城区80%县域20%调整为城区50%县域50%。
加大县域网点培训导入力度。将培训导入重点由城区转向县域,今年将县域网点作为重点培训导入对象。加大县域网点银行业协会示范网点创建力度。
重点推荐县域网点,打造县域服务品牌,创建县域三才省五十佳、全国千佳网点。加大县域网点文明服务奖励力度。开展的优质文明服务年活动,评出县域十佳网点,对网点所有员工进行奖励。
二是强化县域个人客户分层服务。实施客户关系维护“高位起步、高层营销、高级维护、高端客户”的四高战略。
实施高价值客户、高价值业务产品发展战略,以中高收入客户群体为核心优化客户组合,创新个人综合理财业务体系,快速提高个人银行业务档次。
加快客户维护体系建设。加快省分行私人银行分部和理财中心建设,统一规划和实施全行贵宾客户关系营销管理。强化对pcrm、cfe系统的推广应用,有效管理和挖掘客户资源。
对贵宾客户实施名单制管理,定期举办贵宾客户沙龙活动营销,提升核心个人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和贡献度。利用叫号识别、大堂引导等方式,提高客户分层、服务分流水平,减轻柜面压力、降低经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加强县域支行电子渠道分流率考核。
今年开始,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电子渠道分流率快速提升,制定提升电子渠道分流率专项考核办法,通过将分流率的提升与网点、与员工综合性绩效挂钩等考评机制促进电子渠道分流率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县域支行电子渠道分流率达到总行标准。
三是持续实施县域对公存款营销目标管理。提高县域对公存款同业市场份额,增强县支行对公存款业务竞争力
。坚持执行并落实好《县域对公存款营销目标管理实施意见》,按照“名单式营销、份额制管理”要求。
对公司类客户资本金100万元以上或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建立电子档案,落实分层营销责任人制度,实施不间断营销,实现广覆盖。
对机构类客户以扩户增份额为主。按季统计监测,实施现场督导、通报和问责,严格实施考核兑现奖罚,适时总结下发工作经验做法,指导全辖开展此项工作,到明年末全省43家县域支行各项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拨备后利润等主要指标力争实现“四行一社”或“四行”同业应有份额。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四是提高县域优质法人客户营销服务能力。确定营销重点。全力做好总、省行核心客户、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优质上市公司、国家和省级国资委直属企业等知名企业在县域分子公司或投资项目营销(如五大电力、中粮集团等)。
择优支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大成集团、敖东集团等);大力支持省级以上(含)开发区(工业园区)内并已纳入国家或省级“十二五”规划支持、运作良好的已建和在建项目。
关注省内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省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县域大商场、大型连锁超市、大型商品流通市场。
重点支持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大商场和大型连锁超市、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县域大型商品流通市场(如欧亚集团、中国外运等延伸县域的商品流通服务项目)。
关注县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列入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土地治理工程、“旱改水”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新型节水灌溉工程、农田水利和农业生产基地工程,支持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包括绿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等。
加大县域中小企业客户信贷扶持力度。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全省县域37个园区)内为大企业上下游的配套型中小企业、地区产业集群中绩效居前的优势中小企业、市场定位明确和专业化经营的特色型中小企业、业务关系稳定和业绩优良的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品牌优势突出和现金流充足的服务型中小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优势明显和国家政策支持的节能环保型中小企业、资源优势突出和具有较强开发能力的资源型中小企业、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好和抵制押率充足的制造型中小企业、属于循环经济且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的优质中小企业,以及园区外正常生产经营三年以上、持续盈利、发展前景看好并能落实抵质押措施的中小企业。
积极支持县域特色资源开发,加大对具有矿产、水电、风电、旅游、土特产等资源禀赋优势项目开发的支持力度;稳妥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贷款营销。
支持有还款来源保证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城镇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及县域园区建设,重点支持省内经济强县中县域商品流通市场建设和县域居民普通住房建设项目,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周边农村新社区建设;积极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融资贷款工作。
强化营销措施。加强对公客户营销,不断夯实客户基础。充分利用省、市、县三级联动营销机制和“四高”营销战略,发挥“银商通”的作用,积极营销对公客户。
加强与工商、税务部门合作,开创营销公司类账户新路径。对县域内注册资本100万元(含)以上或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全面建立动态的客户电子信息档案,持续跟踪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