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颕娃久虎直言犯谏 - 备前宰相 - 日月合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备前宰相 >

第444章颕娃久虎直言犯谏

第444章颕娃久虎直言犯谏

颕娃久虎话音说完自己的想法,沉默了片刻继续突然开口对着秀家告诫道“其实殿下在京都这么多天,找关白殿下直接提出不满表明态度恰恰是最合适的时机。现如今您已经回来了,再表态自己的顾虑和不服从安排,很有可能会让关白殿下对您的形象大打折扣,您恐怕会被订上个管束家臣无能被家臣胁迫的形象。

我跟从殿下的时间最短,但也看得出殿下对关白殿下极为崇敬,甚至有的时候失了君臣之度。

殿下确实是关白殿下之臣,但是殿下对于关白殿下也有奉公之情,御恩奉公不是殿下一直常挂在自己嘴边告诫我等之意吗?

怎么到了您和关白身上,自己却忘记了这句话了?

殿下奉公竭尽全力,关白殿下给您下达恩惠是本分,如果他有处置不得当的地方伤害的您的感情,您就应该直接提出来。

殿下不应该因为您与关白殿下的父子之情就忘记了你们的君臣之道,当时不提出来,您不是在顾及他的恩情,相反是在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还有损关白殿下的威名。

殿下更不该忘记的是您不仅仅是关白殿下的养子,是他的家臣,更重要的是我等的主公,是吉备7国135万石庞大领地的共主。

这些知行并不是关白殿下降恩于您的,是您和在座的诸位大人们,这么多年来死命拼杀换来的,是你们应得的战功!

您真的不应该因为和关白殿下的私人关系影响您对局势的判断,其实您并不欠关白大人什么。”

秀家坐在御阶直接痴呆呆的看向颕娃久虎,他这是多少年没有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告诫了,更别说这话出自一介家臣之口。

然而颕娃久虎口中的话并没有停下来,在讲完一通大道理之后,他膝行出列向秀家行大礼告罪道”臣出身卑鄙,殿下不计前嫌擢升于我,赐我美宅、知行、权柄,对臣有着天大的恩情。

作为新晋家臣,虽加入本家不久,却时常受到殿下和各位大人的教诲,不知道应该如何报答殿下的恩情,思来想去还是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尽到为殿下查漏补缺,提醒告诫之责。

在下虽痴长主公几岁,但过去又一直在低级武家间厮混,说出了一些不值得思考的话,叨扰了殿下还请殿下降罪于我。”

颕娃久虎说罢,想着秀家狠狠的磕头于地,等待秀家的发落。

看着跪在殿中的颕娃久虎,秀家沉默了许久,心中顿时五味杂陈。

颕娃久虎今天说的话可以看出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和秀家坦诚了,在日本的文化中臣子对君主应该绝对的服从。

特别是经历了战国时期的下克上后,君主对于臣子的直谏更加抗拒,认为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即便命令其切腹都不为过。

更被说颕娃久虎话语的最后更是直接诽议了自己和秀吉的关系,往大了说就是离间关白秀吉和右近卫大将秀家之间的君臣父子之情,拉倒三条河源铡头都不为过。

可是即便可能面对这么多严峻的问题,颕娃久虎依然选择直言劝谏,他的想法秀家又如何会不知道呢?

这些年来随着自己威望与日俱增,再加上长船贞亲是个属泥鳅的家老,这些年秀家基本没有听到国别人对自己的错误有过指正。

现在听到颕娃久虎指出自己的错误,不正是自己将他从岛津家挖来的目的吗?

自己作为穿越者或许确实有许多想法比正时代的人开智的多,但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秀家而言也有着秀家所不了解的经验。

再加上秀家也是人,宇喜多家的各种操作具出自自己的手,自己难免会有出现纰漏的地方。

但是自己的旧家臣有队自己非常信任,即便自己错了都会无条件的服从,着就使得宇喜多家没有人能把控着就这个方向舵的左右偏转极限。

而现在颕娃久虎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正是秀家所乐于见到了。

因此秀家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走下御阶将其扶起说道“在还对面的明国古代有一对君臣,唤作唐太宗和魏征。

每当唐太宗犯错的时候,魏征都会对其进行指正,即便会使得太宗生气任不畏惧。

唐太宗看重他的品质对他说道“你就是我的明镜,帮我指正我的问题。”现在我将这句话送给伱,希望你能成为我的魏征,成为我的明镜。

如果今后我有什么做的不合适的地方,希望你及时出声为我查漏补缺。”

颕娃久虎没有想到秀家会给自己这么高的评价,惊讶这说的:“殿下谬赞了,臣愧不敢当!”

战国时代的大名大多是世袭传承,骨子里有一种上天赐予我权利就是高人一等的感觉,因此在颕娃久虎向秀家劝谏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被放逐的准备了。

饶是如此,他对秀家劝谏时候的用词用句已经是斟酌再三的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秀家对于他的职责并没有生气,还给予他极高的礼遇。

其实在颕娃久虎提醒自己的时候,秀家也在思考是不是真的对秀吉太过懦弱。

或许是因为自身前世最秀吉太过推崇;或许是太过受制于对历史的执念;又或许是自己处于对之后秀吉残暴形象的恐惧,使得自己在面对秀吉逼迫的时候反应很软弱。

虽然在此前秀吉逼迫自己的时候,自己有过一两次强硬的坚持,但是也相对应的让秀吉摸准了自己的底线。

颕娃久虎今日的话算是点醒了自己,我和秀吉在法理上是有父子之情,稍稍偏袒没有问题,但是日本不兴“父亲之命儿子必须遵从,不然就是不孝”这一套。

最重要的是秀家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秀吉的儿子,秀家的根本盘是自己亲生父亲宇喜多直家留给自己的四位宇喜多三老,是留给自己的备前和美作强军,是留给自己的40万石领地和其对应的民众。

这些年征战下来,为了巩固自己对新领地的统治,自己不断的在越级提拔美作和备前人。

比如说许多过去宇喜多直家时代的足轻众们,在他国永远一辈子就是足轻的名,在秀家这边却被特别授予了武士的身份并被分封在其他领国,充当自己对他国的基层统治力量。可以说他们对于秀家是感恩戴德的,对于秀家统治是非常推崇的,如果有有朝一日真的要作出悖逆之事,秀家都不需要学明智光秀骗他们,就算和他们坦诚相告,他们都会跟着军役状要求组织兵力参战。

这就是秀家统治下的吉备7国与其他大名的领地最大的不同。

秀家或许是受了历史上秀吉对丰臣秀次处理的影响,随着秀吉不断的上位,在他面前愈加敬小慎微起来。

但是可别忘了,秀家和秀次最本质的不同就是,秀家的135万石是自己实打实打出来的的,不论是领内武士还是别国大名对自己都绝对认同。

而历史上秀次的百十万石知行,是秀吉格外开恩赐予他的,他领内的家臣如田中吉政、福岛正则等人都是秀吉派给他的。

他们或是秀吉潜邸之臣,或是与与秀次一道被秀吉提拔上来之人,真正施恩于他们的是秀吉而并非秀次,这也是在接到秀吉暗示之后,他们果断选择帮助秀吉推翻自己主公的原因。

从日本法理来看,既然秀吉将他们派给了秀次做家臣,秀次就是他们唯一的主公,可是却又在秀吉一声令下后成为推到自己主公之人,并因此受赏,是在有些讽刺。

秀吉最初一直致力于恢复旧律令体制下公武合体,本质就是要恢复旧的礼乐制度。但是恰恰他自己就是最大的破坏旧式礼乐之人,实在有些讽刺。

秀次被秀吉一句话推翻并不奇怪,但是秀家和他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性格上也有着很明显的不同。

秀次这栋屋子的筋骨明明不结实,可是他对外的时候却格外强硬;而秀家这家的筋骨格外坚固,但是在面对秀吉的时候却总是这么软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