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新的罗布泊计划 - 我的头像被印在美元上 - 吃肉的熊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07章新的罗布泊计划

张怀南很罕见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媒体们都疯了似的往发布会现场冲,还有一个小时发布会才开始,但是各路媒体已经把地方占满了。

张怀南来到一坐下,就开始念稿子。

“前一阶段罗布泊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沙暴,我们有人牺牲,还折损了大量新种植的树林。我对此感到无比的悲痛和难过。”

“但是难过归难过,痛定思痛,还得继续前行。”

“我们总结了这次大沙暴灾难中损失众多的原因,尤其是人员伤亡方面。我们缺乏专门的救援队伍和救援机械,我们缺乏有沙漠生存经验的专家,还缺乏预警系统和沙尘暴暂避设施。对于大戈壁滩的气候恶劣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充分的准备,因此损失惨重。”

“因此,我们制定了全新的计划。”

“从今天开始,到这个月结束,我会陆续投资三百个亿,构建罗布泊重大沙尘暴的防范系统,包括大量的避难掩体、救援机械,更多的医院和预警站。给所有的工作人员配备更有效的维生设备。同时也派出更多的人手加速植树造林,争取把之前沙尘暴耽误的进度弥补回来。”

“罗布泊整个工程的预算,由原先预定的五百个亿,提升到一千个亿。在五年之内,我们要完成至少三亿棵数目的种植。加速加大罗布泊的绿化速度和绿化规模。”

张怀南一边说,底下的媒体一边全程录像、疯狂拍照、飞快记笔记。

张怀南念稿子花了五分多钟,又有几个罗布泊项目的负责人念了念稿子,然后进入答记者问环节。

第一个记者是国内某家比较知名的报刊的:

“请问张总,之前大沙暴过程中死难人员的赔偿具体是多少呢?方便透露一下吗?”

张怀南脸色一沉:“首先,我要纠正你一点,不是死难人员,而是牺牲人员。这些牺牲者都是在绿色事业中顽强拼搏、力战不屈的斗士。我希望大家发稿时,要写成牺牲者,而不是普通的死难者。”

“关于抚恤金,是按照牺牲者家人和时间计算的。”

“所有牺牲人员的父母、妻子、丈夫、子女,每年会得到我们三十万的汇款。按照人头计。比如说一个牺牲者,有父母,有一个妻子,有两个孩子,那么就是五口人,每人每年三十万。只要牺牲者的父母还健在,就会一直发下去。代替牺牲者完成赡养父母和抚养子女的义务。”

第二个记者是海外某媒体,问的问题非常尖锐:

“张总您好,最近有很多国际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在公开和私下发表观点,说罗布泊植树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都不可能让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您的这个工程完全是不自量力。您对于这种观点有什么看法吗?”

张怀南先是一愣,随即露出非常轻蔑的冷笑。

“什么国际知名人士?什么专家学者?全世界最好的专家学者,有一多半都在须弥院,他们更有发言权。我只听他们说过这件事比较难,但是没人说无法实现。”

“我奉劝某些人,不要打着什么旗号招摇撞骗,蹭着我的名号想走红,都是跳梁小丑而已。”

“你问我罗布泊能不能变成绿洲,能不能有朝一日变得水草丰美。我很明确地告诉你,这是可以的!人定胜天!只要坚持努力,再贫瘠的沙漠也能花香鸟语。坚硬的石头上都能长出五颜六色的花来。”

第三个记者是韩国的某家电视台,如今张怀南在韩国也是有名的大财阀。

“请问张总,您为什么会想要把罗布泊这片荒凉之地变成绿洲呢?商人重利,是不是这里面有什么利益可图呢?”记者问。

“有一点点利益,但是更多的是出于一种道德心。”张怀南说,“如果想赚钱的话,我完全可以有更多赚钱更快的办法。我的初衷是在罗布泊建立罗布泊大学,但是想要建大学,就要有配套的环境。所以植树造林,改善条件,再修建大学城,最后建大学。这是个很曲折漫长的过程。”

回答完这三个问题,张怀南就离开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千亿级别的大老板,日常生活用日理万机来形容毫不为过,没时间在这陪记者们扯皮。剩下的问题就交给手下们去做吧。

很快,浩浩荡荡的罗布泊新一轮建设开始了。

总共有两万多建筑工人先后开拔,前往罗布泊。还有大量的钢材运输车、水泥运输车、管道运输车等等,星夜兼程,前往罗布泊林场。

几条进入罗布泊公路旁的小镇和村庄里,老百姓们很震惊地站在家门口观看,他们这种偏僻的小村镇,人烟稀少,从来没有来过这么多车辆。全是重型大车,从早到晚一直往前开,数不清到底有多少。村民们向司机打听,得知是要去罗布泊建城,都惊骇不已:

“那个地方怎么可能建城嘛!”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那个地方连庄稼都不长的!”

“鸟都飞不过去,人怎么住的下去嘛!”

“你们不要去了,根本不可能建城!”

“我们村以前有人去罗布泊,十年了还没回来!”

司机师傅们通常只是笑笑,然后上车继续往前。

很快,大量的建筑工地在罗布泊周围出现,有的是蓄水池,有的是临时避难所,还有仓库、宿舍、医院、补给站、雷达站等等。上万人同时动工,上千台建筑机械昼夜不息。场面颇为壮观。

张怀南飞去罗布泊视察了好几次,对于大量建筑动工的场景非常满意。

只要建造的设施足够多,大沙暴来临时的惨剧就会更少。每隔五百米都修建了地下避难所,避难所里有通讯设备、食物、制氧机、饮用水、发电机等等。还有几十套特制的防沙暴衣服,外表看上去类似于宇航服。这样植树工人再从荒野遇到危险时,只要前往就近的避难所,就能在里面待上几天甚至更久的时间,等待救援。

很快又发生了一两次沙尘暴,正巧避难所已经建造完毕,因此无人死亡或重伤,只有一些轻伤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