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唯有套路得人心 - 我的头像被印在美元上 - 吃肉的熊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80章唯有套路得人心

“你之前不是开发了一个小南搜题吗?你可以把小南搜题和这个中文学习app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使用你的app搜索一些中文题目,或者搜索一些名家的文章、诗词等等。”田邱芸掰着手指头开始讲。“还可以做一个旅游版块,和国内各大旅游景点合作,在app上面提供这些旅游景点的照片、游记、宣传视频。做的越漂亮越好。凡是海外到这些景点旅游的人,都可以在这个app上发表游记和攻略。然后用户可以点赞和打赏。打赏的钱会由发表者和平台五五分。”

张怀南两眼放光,“妙啊!”

“还可以设置海内外的论坛。比如说海外的学中文的学生,在论坛上询问一些文化问题,例如说甜豆腐脑是正统还是咸豆腐脑是正统,或者说有什么话会被误解成脏话,然后国内的学生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田邱芸道,“学习一门语言,很重要也很困难的一点,就是一些有关文化习惯的问题。如果有这么一个交流平台,学起来就要容易的多。”

“没错!”张怀南猛点头。

“大概就这些了,你做这个肯定比我脑子活,你想想还有什么好功能加上就是。”田邱芸道。

“你真是聪明绝顶啊!”张怀南激动的不得了,本来他对这个中文app的开发已经打算放弃了,可是田邱芸一说这些功能,他忽然觉得似乎还有搞头?

“我得走了,去部署工作。”张怀南掀开小被,从秋千上跳下来。

“什么玩意儿啊!”田邱芸怨念颇大,“这就走啦?早知道我不给你说了,让你沮丧的躺在我怀里哭唧唧······”

张怀南一心想着工作,摆摆手告别,连扔在绿草坪上的外套都不要了,飞一样跑走了。

很快,到了公司,再开会。

“重启南中文的制作。”张怀南开场就说。

底下一众高管都傻眼了。

不是几个小时前刚刚说了不做了吗?

怎么又要做?

朝令夕改真的好吗?

“当然了,重启制作,并不意味着原样继续做。我新规划了一些功能,打算加进去,你们看看,有什么要补充的。”张怀南一边说,一边拿过旁边的一打a4纸,让梁唐依发给参会的高管们。

高管们皱着眉头去看。

刚开始,高管们表情都还满是怨气,觉得这根本就是浪费时间,市场先机已经没了,还要钻牛角尖地去做,这不是糊涂吗?

但是看了一会儿手里的a4纸之后,有的高管忽然“咦”了一声!

再过两分钟,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

这份新功能的设计稿,以前完全没见过啊!

太新颖了!

和旅游论坛、搜题软件、交流论坛结合?

“都看完了吧?”张怀南见很多高管放下了稿子,笑眯眯地询问,“觉得怎么样?”

高管们面面相觑,竟然一时间没人表态。

不是他们不想表态,而是不知道怎么说!

张怀南提供的这些新功能实在是闻所未闻,市面上的语言学习软件大家都见过很多,但是翻来覆去就那几种,没有提供这些功能的。说这些功能加上去以后南中文app会火,或者会变成一个臃肿的烂app,谁都不能确定。

“那既然大家都没啥意见,就按照这上面说的开工吧。”张怀南给自己找台阶下,“接下来我给大家分分工。”

梁唐依给张怀南倒了杯热茶,张怀南没喝,一直和高管们讲分工的事儿,讲到茶杯上的热气消失不见。

南中文app的开发,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停工,下午太阳落山又开工。十几个小时的停止,所有的功能、界面规划都变成了全新的。

接下来的两周,公司程序员们忙着编程,张怀南自己也没闲着。

张怀南联系了国内很多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名教授。对于很多资历极大的语言学大儒,张怀南甚至亲自上门拜访。能聘请的,就聘请他们当南中文app的顾问,聘请不了的,则征询他们对汉语在全世界普及的看法。

听说是要把中文学习推广到全世界,很多教授学者都激动的很,觉得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有个老先生,甚至有把女儿许配给张怀南的意思!

毕竟张怀南模样长的板正,年纪轻轻就白手起家获得这么多财富,还对语言文化方面有如此大的兴趣,想来是个财、貌、智、德四全的好小伙子!让自己闺女嫁过去准没错!

张怀南诚惶诚恐,没想到居然还能遇上这种事儿,田邱芸知道了还不把他打死啊!于是慌忙拒绝了。

推广汉语本来就是很多学者愿意做的事儿,加上张怀南开出了百万年薪,很多语言学的大学者都愿意受聘当南中文的顾问!

他们会对南中文app的发展提出意见,偶尔在上面讲讲课,写文章专栏,或者在问题区指点一下外国学生之类的。

张怀南找这些国内的名教授坐镇,并不仅仅是为了惠及外国的学生们。

开玩笑,非亲非故的,张怀南又不是慈善家,怎么可能干亏本买卖?

之所以聘请这些名教授,是为了制造噱头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国内每年面向外国人的一些中文资格考试,出题人和审卷人,就是聘请来的这些名教授!

只要把这些大神挖来了,南中文app就可以傲娇地对海外学子们说:

“想获得中文考试的高分吗?”

“xxx考试和xxx考试的出题人,就在我们南中文app上开设讲座!”

“把出题人教的重点学会了,还愁考试不过么?”

这个套路其实很多教育机构都在用,比如说张怀南高中的时候,有的英语听力书上就标注“高考英语听力播音员录音”,有的辅导材料上则写明“本书编辑组含多位高考命题组成员”,现在南中文app又把这个套路用了。

套路老,为什么还用呢?

因为它确实管用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