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永葆健康的心灵(3) -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 牧之 苏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7章永葆健康的心灵(3)

第27章永葆健康的心灵(3)

“这全是我的了,”她心想,“我要买一件新的斗篷送给妈妈,妈妈就能把她那件旧的给玛丽姐姐了。这样,下一个冬天玛丽就能同我一块儿去上学了。说不定还可以给弟弟汤姆买双新鞋呢。”过了一阵子,她又认为这笔钱一定是汤普森在给她时拿错了,她没有权利使用它。正当她这样想时,一个充满诱惑的声音说:“这是他给你的,你又怎么知道他不是想要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呢?拿去吧,他绝对不会知道的。就算是他弄错了,他那大钱包里有那么多张5元钞票,他也绝不会注意到的。”

她一边往家走,一边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她一路上都在思考着是拿这笔钱买享受重要呢,还是诚实重要。

当她经过家门前那座小桥时,她看到了她与妈妈说话时坐的那把满是斑斑锈迹的椅子。她的耳边立刻响起了黄金准则:“你想要人家怎样对你,你就得怎样对人家。”

苏珊猛地转过身,向前跑去。她跑得很快,快得让她差点连气都喘不过来了,仿佛是在逃离什么无形的危险。就这样,她径直跑回了农场主汤普森的店门口。那个粗鲁的老人见她又一次出现在他面前,忍不住惊讶地问:“你这回又有什么事呢?”

“先生,您给我的钞票不是一张,而是两张。”苏珊一边颤抖,一边回答。“什么?两张?我看看,的确是两张。难道你刚刚发现吗?为何不早点把它送回来?”苏珊脸红了,她低下头,没有回答。

“我猜,你是想留下它自己用吧,”汤普森说,“唉,幸好你妈妈比你诚实,否则我可要白白丢掉5美元了。”

“我妈妈完全不知道有这回事,”苏珊说,“我在到家之前就把钱送回来了。”

老人注视着眼前这个小女孩,当他看到一颗颗泪珠顺着孩子的脸颊滚落下来时,被她的难受触动了。老人从口袋里取出一先令递给了苏珊。

“不,谢谢您,先生,”苏珊抽泣着说,“我不能仅仅因为做了件正确的事就得到报酬。我唯一希望的是,您不要把我看成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因为那对我来说的确是个巨大的诱惑。先生,如果您曾看到过自己最爱的人连寻常的生活用品都买不起的话,您就能知道,要时刻做到对待别人就像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一样,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困难。”

此时,这个一向自私的老人也深受感动。他对苏珊道了晚安,接着回到了屋子里。他喃喃自语道:“这世上有些人虽然年纪小,但却非常明白事理。”老人也为自己的所为感到羞愧。苏珊如释重负地回到了她那简陋的家中。后来,她成了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在她的一生中,她从没有忘记过她是如何抵制住那次诱惑的。

【智慧点睛】

小苏珊以自己的美德给农场主汤普森上了一堂人生课,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类的美德不可丢。

诚实与知识、经验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生智慧。因此,所谓智慧乃是行为中毫不掩饰的知识,是一个人的诚实在经过一段时间所显示出来的结果。一个人不诚实地面对自己,就无法真正拥有成功。用蜡塑成的人或物,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就会融化,内心不诚、不真的人,最终必将显露真面目,从而失去信用这一成功的资本。

今天,利害关系已取代了诚实与正直而成为更重要的考虑因素。只要你有钱,又有关系,就可买到任何东西,然而,你却买不到尊敬、信誉与荣誉。它们是非卖品,必定要用诚实才能得到。在事实与时间的检验下,它们都会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142.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哈佛心语】

借着遗忘过去和投入别人的兴趣当中,我忘记了忧虑。

——杰克·德姆西

【故事殿堂】

威廉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年轻时候的打拼使他的家庭、事业都有了基础,但他总觉生活空虚,感到仿徨而无奈,而且这种情况日渐严重,到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医生听完他的陈述,说:“我开几个处方给你试试。”于是给他开了四帖药放在药袋里,并对他说:“你明天九点钟以前独自到海边去,不要带报纸、杂志,不要听广播,到了海边,分别在上午9点、中午12点、下午3点和5点依序各服用一帖药,你的病就可以治愈了。”

威廉对医生所开的药方半信半疑,但第二天他还是依照医生的嘱咐来到海边,一走近海边,尤其在清晨,看到广阔的大海,心情为之开朗。9点整,他打开第一帖药服用,里面没有药,只写了两个字“聆听”。他坐下来听海风的声音,慢慢地他仿佛听到自己心跳的节拍与海浪的节奏融合在一起。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如此安静地坐下来静听,因此感觉到身心都得到了洗涤。

到了中午,他打开第二个处方,上面写着“回忆”两字。他开始从聆听外界的声音转回来,回想起自己童年到少年的无忧无虑,想到青年时期创业的艰辛,想到父母的慈爱,兄弟朋友的友谊,等等,生命的力量与热情重新在他的内心燃烧起来。

下午3点,他打开第三帖药,上面写着“检讨你的动机”。他仔细地想起早年创业的时候,是为了服务人群,热诚地工作;等到事业有成了,则只顾赚钱,失去了经营事业的喜悦;为了自身利益,则失去了对别人的关怀。想到这里,他已深有所悟。

到了黄昏的时候,他打开最后的处方,上面写着“把烦恼写在沙滩上”。他走到离海最近的沙滩,写下“烦恼”两个字,一波海浪,立即淹没了他的“烦恼”,洗得一片平坦。

【智慧点睛】

生活节奏的加快常常让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忙碌的生活和工作让人不堪重负,然而一旦静下来却又会感到空虚和失落。

虽然精神家园比物质家园重要得多,但是很多人却出于各种原因不肯多费心思。那些类似恐惧、烦恼、焦虑、不安等消极念头一旦成为精神家园的建材,那么它们便可能发霉、腐烂,我们的心灵世界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为了保持心灵家园的纯洁,我们必须选择勇敢、乐观、积极的思想,并且及时进行“精神扫除”。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痛苦。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扫一点,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完。但你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拖累你心灵的东西。此外,你还需要学会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给自己一个空间,让自己静一静,在心里留下快乐,忘掉忧伤。

143.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哈佛心语】

不要预期烦恼,或者为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担心,要保持快乐。

——富兰克林

【故事殿堂】

在哈佛大学曾有一位年轻人,一天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要看看该怎样治自己的病。当他读完介绍癌症的内容时,方才明白,自己患癌症已经几个月了。他被吓住了,呆痴痴地坐了好几分钟。

后来,他想知道自己还患有什么病,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这下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外,自己什么病都有。

他去图书馆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而当他走出图书馆时,却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囚禁,完全变成了一个全身都有病的老头。

他决心去找医生,一见到医生,他就说:“亲爱的朋友,我不给你讲我有哪些病,只说一下没有什么病。我的命不会长了,我只是没有害膝盖积水症。”

医生给他作了诊断,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了他。他顾不上看处方,就塞进口袋,立刻去买药。赶到药店,他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药剂师看了一眼,就退给他说:“这是药店,不是食品店,也不是饭店。”

他很惊奇地望了药剂师一眼,拿回处方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6小时一次。10英里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他照做了,一直健康地活到今天。

这位年轻人幸亏治疗及时,否则一定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囚禁,最后非真得病不可。

【智慧点睛】

有一些人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出毛病,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一种心理疾病。人的许多生理疾病都是由心理不健康造成的,不要胡乱猜测你的健康。拥有良好的心态是身体安康的先决条件。

144.失去是另一种获得

【哈佛心语】

愉快的笑声——这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标志。

——亨利·詹姆斯

【故事殿堂】

有一位住在深山里的农民,经常感到环境艰险,难以生活,于是便四处寻找致富的好方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