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永葆健康的心灵(1) -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 牧之 苏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章永葆健康的心灵(1)

第25章永葆健康的心灵(1)

忧虑与人心相关,在诗人想象的世界中,石有灵气、云有深意、水有柔情。但它们都没有心,唯人有心。人有了心,就有了忧虑。忧虑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快乐。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开心快乐的人,就要记着随时将懊恼、忧虑、遗憾拒之门外,将以往的痛苦抛于脑后。这样,你才能充满希望地走向未来。自己招来的忧伤是最大的忧伤。

——哈佛大学中国政治学教授裴宜理

智者的坚定不过是把焦虑深藏于心的艺术。

——哈佛企业管理学教授斯蒂芬·布莱德利

哈佛精英之约瀚·昆西·亚当斯

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qnincyadams,1767~1848年),美国第6任总统,美国第2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长子,178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哈佛为他提供了当时最好的教育,而跟随父亲在外的经历,更使他成为天然的政治家。他20岁就成了有名的外交官,出使欧洲多年,熟悉欧洲事务。1817年门罗总统上台以后,亚当斯被任命为国务卿,协助起草《门罗宣言》,解决与英国的许多纠纷,从西班牙手中取得佛罗里达,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国务卿之一”。

1825年,约翰·昆西·亚当斯成为美国第一位继承父业的总统。他样样出众,一位哈佛教授称他是哈佛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追随父亲步入政界后,他以父亲的座右铭为自己的人生准则。老亚当斯让儿子按照17世纪清教徒式的道德准则行事,告诫他:“我的孩子,你的人生目标应是追求道德,因为它们是永存的。”正是这类忠告才塑造了这个才华出众的年轻人像他父亲一样卓越的性格。可以说,他的母校哈佛一直是他的灵魂归宿。

132.恐惧死亡的销售经理

【哈佛心语】

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快乐的了,虽然他们在生病之前并不曾觉得那是最大的快乐。

——柏拉图

【故事殿堂】

有一位年轻的汽车销售经理,他的面前本是一条洒满阳光的大道,然而他的情绪却非常消沉。他认为自己要死了。他甚至为自己选购了一块墓地,并为他的葬礼做好了一切准备。实际上,他只是经常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很快,喉咙梗塞。医生劝他休息,泰然处理生活,退出他所热爱的汽车销售事业。

这位销售经理在家里休息了一段时间,由于恐惧,他的心里仍不安宁。他的呼吸变得更加急促,心跳得更快,喉咙仍然梗塞。这时医生劝他到科罗拉多州去度假。

科罗拉多州虽有使人健康的气候,壮丽的高山,但仍不能阻止这位销售经理陷入恐惧。一周后,他回到家里。他觉得死神即将降临。

“打消你的猜疑!”一位朋友告诉这位销售经理,“如果你到明尼苏达州罗契斯特市的梅欧兄弟诊所,你可以彻底弄清病情,而不会失去什么。立即行动!”按照建议,他的一位亲戚开车送他到了罗契斯特市。实际上,他很害怕自己会死于途中。

梅欧兄弟诊所的医生给他做了全面检查。医生告诉他:“你的症结是吸进了过多的氧气。”他笑起来说:“那太愚蠢了,我怎样对付这种情况呢?”

医生说:“当你感觉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的时候,你可以向一个纸袋里呼气,或暂且屏住气息。”医生递给病人一个纸袋,病人就遵医嘱行事。结果他的心跳和呼吸变得正常了,喉咙也不再梗塞了。

此后,每当他的疾病症状发生时,他总是屏住呼吸一会儿,使身体正常发挥功能。几个月以后,他不再恐惧,病症也随之消失。其实,他的病症主要是心病。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找医生看过病。

【智慧点睛】

哈佛医学院的教授们一致认为:心理不健康是导致身体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很多人身体不舒服时,就老怀疑自己得了病,整天陷入恐慌之中。其实,大多时候,这只是些小病或者根本没有病,只不过是心病而已。心病还需心药医,不要猜疑自己的健康,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病自然会被消除。

133.总是感觉饥俄的唐娜

【哈佛心语】

能做到快乐、节制和静养,就可把大夫拒之门外。

——朗费罗

【故事殿堂】

已到天命之年的唐娜得了一种怪病——她一听到“饿”字,马上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尽管两小时前她刚吃过饭。她一天吃十几顿饭依然感觉饥肠辘辘。

唐娜退休后不久,就陷入饥饿感中。“感到饿就吃,才吃一点马上就不饿了,过一会儿,又感到饿。”唐娜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饥饿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强。“吃完饭不到两个小时,就又饿得心慌,一听到别人说饿,马上就觉得自己腹中空空,就是晚上,也要爬起来吃上三四顿饭。”唐娜痛苦极了。

唐娜四处求医,有医生认为她患了胃溃疡,但检查结果却一切正常。

日子一天天过去,唐娜的饥饿感也越来越强烈,已经达到了只要别人一说“饿”字,她就会焦虑得“头发都竖立起来”的状态。她到心理医生那里看病时,还随身携带了大量的方便面、方便粉丝等食品,只要一饿,马上就吃。这一天她吃了13顿饭。

经过心理专家诊断,唐娜患的是非常严重的焦虑障碍,主要是对“饿”很敏感,产生了焦虑心理,这也与她一饿就吃,一吃就饱,每次食量只有一点点有关。

确诊后,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用特殊治疗方案对她进行治疗,一周后,唐娜的饥饿感不再那么强烈;两周后,饥饿感得到初步缓解;到了第三周,唐娜和“饥寒交迫”的日子彻底告别了。

【智慧点睛】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这种病是心理原因所致,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战胜焦虑的方法之一是客观冷静地分析、评估你所处的境遇。确定和佑计一下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通过分析,会发现最坏的结果并没有糟到山崩地裂、地球爆炸的程度,而如果坏事一旦真的发生,你也可以承受并战胜它。有意思的是,我们所预先担忧的事通常不会发生。就算不幸真的发生了,也往往没有预计中的可怕和令你损失惨重。

134.心理医生与喜剧演员

【哈佛心语】

假如我们把大家的不幸都放在一起,每个人都必须拿取相等的一份,多数人都会高高兴兴地领了自己的一份离开。

——梭罗

【故事殿堂】

弗洛姆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他每天要看许多病人,并且要很有耐心地倾听病人述说心中的忧郁和焦虑。他每天所接触的都是愁眉苦脸的病人,所以被那些不快乐的情绪感染得也很不快乐,日子一久,他觉得心中的压力非常大。为了平衡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他时常去看戏剧,而且专门挑喜剧节目让自己开怀大笑一番。

有一天,弗洛姆正低头在一位病人的病历卡上记录诊断结果,却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说:“医生,我很不快乐,生活中没有能够让我开心的事情,活着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我真想死。”

弗洛姆抬头一看,却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他居然是让自己捧腹大笑的喜剧演员。

这样的巧遇,让弗洛姆不禁哑然失笑。他低头想了一下说:“这样吧,你我交换,我当一天喜剧演员,你当一天心理医生,怎么样?”

喜剧演员原本以为弗洛姆在开玩笑,但是看他一脸认真的表情,又不像是开玩笑,于是考虑片刻,接受了这个建议。

喜剧演员扮演了一天“代理医师”,除了药方由在幕后的弗洛姆开列之外,他有模有样地询问病人的病情,并且努力开导病人要寻找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

弗洛姆在喜剧演员的教导之下,也在剧院表演了一幕喜剧。他忘却了自己的医师身份,在舞台上装疯卖傻,惹得观众捧腹大笑。弗洛姆站在舞台之上,看到台下有这么多的笑脸,他的心情好极了。

之后两人又恢复各自的身份。有一天,喜剧演员又挂号来看心理医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