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走出自闭的世界(1)
第13章走出自闭的世界(1)
著名的思想家爱默生说过,“与世隔绝是不切实际的做法,因为与人交往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不要总是抱怨别人对你冷漠,也不要抱怨这个社会缺乏人情味,打开冷漠的心锁,积极去交往,你就能够走出人际的孤岛,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温暖。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
——哈佛国际经济学教授杰佛里·萨克斯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哈佛心理学、哲学教授威廉·詹姆斯
哈佛精英之西奥多·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roosevelt,1858~1919年),美国第26任总统。他出身于纽约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是一个银行家,母亲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妇女。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同时还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的远房堂叔。西奥多·罗斯福在童年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他有着良好的天资和伟大的志向,加上哈佛大学优良的教育背景,为他成为伟大总统奠定了基础。
西奥多·罗斯福23岁参加纽约州议会,曾任海军部副部长,在战争中成为英雄,1900年当选副总统,1901年总统威廉·麦金莱遇刺身亡,他继任总统。在任期内,他实施了资源保护政策,深受美国人民的爱戴。外交政策方面,他奉行扩张政策,实施霸权主义,出台了著名的“大棒”政策,1906年因调停日俄关系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卸任后,曾到非洲和南美洲进行科学探险,到欧洲旅行。西奥多·罗斯福博览群书,勤于笔耕,留下了大量著作和翻译作品。
64.迷惑的哈里森
【哈佛心语】
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犹如一颗陨落的流星,连一分热也不会留下来。
——罗曼·罗兰
【故事殿堂】
哈里森在一家公司做一名管理人员。在公司产品遭遇退货、赔款而濒临倒闭,公司高层们急得团团转而又束手无策时,哈里森站了出来,提供了一份调查报告,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此举不仅一下子解决了公司的难题,还为公司赚了几百万。
因工作出色,哈里森深受老总的重视,不久就成为全公司的一颗明星。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他又为公司的产品打开国内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两年时间内为公司赚回几千万利润,成为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
哈里森踌躇满志,以为销售部经理一职非他莫属,然而,他没有被提拔。本来公司董事会要提拔他为公司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却由于在提名时遭到人事部门的强烈反对而作罢。理由是各部门对他的负面反映太大,比如,不懂人情世故,不和同事交往,骄傲自大……让这样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进入公司的决策层显然不太适宜。
销售部经理一职被别人担任了,他只好拱手交出自己创建、培养成熟的国内市场。这就好比自己亲手种下的果树上所结的果子被别人摘走一样,令他非常痛苦和不解。
他不明白,公司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呢?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后来,还是一个同情他的朋友为他破解了他的迷惑。
难怪那一次,他出去为公司办理业务,需要一批汇款,在紧要关头却迟迟不见公司的汇票,业务活动“泡汤”,令他很难堪。实际上是一个出纳员给他穿了一次小鞋,因为,平时他对这个出纳不巴结、不献媚、不送小礼品,也就是说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还有一次他在外办事,需要公司派人来协助,却不料人刚到,就被公司撤回去了。原来是一些资格较老的人觉得他很孤傲,目中无人。在工作上从不与他们交流,所以想尽办法拖他的后腿,让他的工作无法展开。
尽管哈里森工作业绩辉煌,但他忽视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那些他不熟悉的、不放在眼里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照样会坏他的大事,阻碍他在公司的发展和成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只好伤心地离开了公司。
【智慧点睛】
一个人如果孤立无援,那他一生就很难幸福;一个人如果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扰如在雷区里穿行,举步维艰。“条条大路通罗马”,八面玲珑的人可以在每条大路上任意驰骋。
许多杰出的人士,之所以被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击垮,就是因为不善于与人沟通,不注意与人交流,被一些非能力因素打败。在美国,如今罗宾汉式的孤胆英雄已被团队精英所取代,不能融入群体无异于自毁前程,把自己逼入死胡同。其实,穷困潦倒的英雄,是常见的事,但只要懂得与群体感情的投资,就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65.懂得付出的小男孩
【哈佛心语】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
【故事殿堂】
有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并不时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任何钱?”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原以为小男孩希望的是也能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小男孩,然后问他:“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门前?”
保罗微微一笑,他想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他又想错了。
“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孩。这个小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任何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辆和这一样的车,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座位上。他哥哥的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三个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真的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智慧点睛】
有位名人说:“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的确,学会给予和付出,你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哈佛大学一位心理学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代社会的通病。”学会付出是人类光辉灿烂人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
66.学会布施的故事
【哈佛心语】
善良的、忠实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
——马克·吐温
【故事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