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夺位
书接上回,且说此刻的秦烁,看着失魂落魄的自家徒儿,他问道:“怎么呢?浩然,看起来萎靡不振的。”皇甫浩然看着自己这位不知活了多少年的师父,他坐在师父的对面,看着眼前的这局棋,问道:“师父,你老活了多久呢?”
秦烁看着周围已经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青山绿水,他却依旧感到毫不厌倦。他看着眼前的皇甫浩然,答道:“这片天地,就归你们呢!为师该离开了。”
“为何?”皇甫浩然疑惑地问道。
秦烁则对他说道:“不论为何?你的子孙们之中,必定会有数代应运而生的英杰出现,拯救你重新建立起来的帝国。”
皇甫浩然看了看眼前的棋盘,他突然定睛一看,突然恐惧地从中发现了一丝天机。顿时,他吐出一口鲜血,眼神中带着一抹难以置信之色,“难道我皇甫一族要面临灭族之灾么?”
此刻,秦烁已经化为一位落魄书生,来到了大胤帝国都城胤都府。此刻的大胤帝国已经处于极度强盛之时。不过,秦烁却知道,如今看起来一统天下的大胤帝国,内部的矛盾却越发的激烈,尤其是位于帝国荒海四道之地的荒族人、北部溟海、瀚海、龙腾河一带的北胡部、龙戎部、狼羯部、鬼戎部、白氐部和虎厥部等部更是在蠢蠢欲动,尤其是这一代的皇帝皇甫煊的六个拥有朝廷重权的儿子还正在夺嫡。
在此盛世之下,皇甫煊自然是不曾发现这种情况。当秦烁化名为端木易,经过科举考试,成功成为了皇甫煊众多儿子之中的一个因为其母只是一位宫女出身、极其不受宠爱的平王皇甫赜王府内的学官丞。虽然是个小官,但是他却可以接近这位才不过十六岁的小王爷。
至于为何?因为秦烁发现这个小王爷竟然有未来定国之功。如今,整个天下,像自己的那位名叫皇甫拯的徒弟一般境界的修玄者,已经不再出现。修玄之道本身就与修真之道一般,都是与天争命,甚至因为天地玄气与天地灵气相比实在是云泥之别,所以修玄之道更是比修真者弱上不少。
这也是为什么皇甫浩然这个徒弟依旧活着,但是他之后的大胤帝国的皇帝到皇甫煊这一代,都已经达到了第三代帝王。
如今,皇甫煊继位也不过五十年,他的子女却已经达到了近百人,自然平王皇甫赜根本就不可能脱颖而出。
秦烁则对这个平王挺喜欢的。由于这位小王爷的封地在了无人烟的辽东道的平州,而该地附近可是拥有着众多猛兽,而且还充斥着鲜夷部、东丹部、东貊部、扶余部、粟末部、黑貃部等以抢掠为生的渔猎部族。
本来,对于自己流落到这种境地的平王皇甫赜,自以为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京都呢!他恨悲伤,而他身旁的近臣,更是陆续逃走,最终堂堂一位王爷,麾下却只有秦烁这位小官一位属下,以及自己的王妃。
正来到平州治所平宁郡城附近的一处名为天嵕山的山峰顶部,遥望京都方向,他的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秦烁侍立在他身旁,自然是看出了这位小王爷的心事。对于这个未来的一国之主,他直接开口问道:“不知道王爷是否想要回到京都?”
皇甫赜则回答道:“是啊!本王真的想要回去啊!只可惜,本王母妃早逝,后宫内并无可依靠之人,而朝廷之中,更是无一亲近之臣。再者,本王虽为一介藩王,但是却并无兵权钱粮。呆在这寂寥无人之地,无异于是送死啊!你看,如今本王身旁近臣已经全数逃走,先生为何不逃?”
秦烁则说道:“王爷何必如此卑微?您虽然身在平州之地,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土地辽阔,沃野千里。只需妥善经营,便足以成事。而如今帝国虽然强盛,一统天下,然而内忧甚重,再兼之诸王夺嫡,日后国内必定生乱,王爷便可趁机起兵,匡扶天下。”
皇甫赜转过身来,他的眼神中带着一抹惊慌之色,他立刻问道:“先生为何如此说?可知,此乃谋逆之言啊!”
秦烁则淡淡地说道:“王爷,难道您心中不如此想么?”
皇甫赜终于沉默了,没错,从他被赶出京城之时,心中早就已经生出了谋夺帝位之心,他看向眼前的端木易,终于开口问道:“那本王就请教先生,如何积蓄自己的力量?”
秦烁立刻将自己早就想好的谋略,一五一十地告知了皇甫赜。皇甫赜听到之后,立刻大喜过望道:“从此之后,先生便是本王之师。”
此后,皇甫赜与秦烁交情越发深厚,并且成为了莫逆之交。而曾经寂寥无人的平州之地,也在秦烁所教导的皇甫赜地精心治理之下,不仅将周围的六大部族要么降服,要么被消灭。而当地的人口,更是不断地增长。
只是,此刻的大胤帝国国内,终究因为随着皇甫煊的突然驾崩,而彻底陷入了大规模内乱,而荒族人、北胡部、龙戎部、狼羯部、鬼戎部、白氐部和虎厥部等部更是也随之列土封疆,整个帝国六十四道,终究开始纷纷造反。
如今,平王皇甫赜麾下已经有精兵八十万,他开始趁机起事,迅速便将整个辽东道攻占。而秦烁看着他亲手教导长大的这位小王爷,终于开始展露出他的锋利的爪牙,他不由得心中略有些成就感。
而皇甫赜对秦烁这位亦师亦友之臣,一直十分信任,他特地拜秦烁为讨逆大元帅兼任太傅、大柱国,全权授命他统帅全部大军。
秦烁也是想要试试身手,所以他便率领大军南征北讨,迅速地将神玄河以北十八道之地纳入平王麾下。不过,他也不断地在军中培养皇甫赜的子女十二人以及其亲信子弟数千人。
对于皇甫赜而言,秦烁此举,令他明白,是为了让他放心。他当然不知道,秦烁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助此人一统天下之后,他便立刻假死离去。
此时,皇甫赜已经定都燕京府,他的仁义之名早已名扬四海,自然无数贤能之才都立刻如同过江之鲫一般拜入他的麾下。
自然,便有一些奸佞之徒,认为化名为端木易的秦烁,其权势太大,王爷必定有所忌惮,所以便纷纷上谗言。没成想,皇甫赜直接当着众朝臣们的面,冷冷地对这些上书之人说道:“太傅自孤少年孤苦之时,便一直陪在孤身旁,尽心竭力辅佐孤。他从来淡泊名利,温厚待人。虽领兵在外,孤信之如己身。尔等宵小之辈,进此谗言,实乃奸佞之徒,来人,将他们下刑部治罪。”
“遵命,王爷。“很快,就有侍卫将他们拖下去。
自此之后,再无人胆敢离间秦烁与这位王爷之间的关系。
而秦烁则不断地在军中培养了一大批的文武皆备、道德高尚的弟子,他们除了是皇甫赜的子弟或者亲信,也有大量的父母失散或者被屠杀的孤儿。
随着秦烁率领大军南下攻破了胤都府,皇甫赜甚至在胤都府内的敌人都还没来得及扫除干净之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胤都府。
这整整三十六年的战争,皇甫赜已经手掌天下六十四道之中的三十六道之地,整个天下大局已定。不过,他虽然看着乾清宫内的那个金光四射的皇位,却不敢轻易坐上去,他对侍立在身旁的秦烁,问道:“太傅,你说,学生能够胜任帝位么?这条路,死了多少兄弟姐妹,学生终于明白,当初明祖皇帝为何要在一统天下之后,却立刻退位让贤。这皇位,只有冷血无情之人才可坐啊!”
秦烁看着这位虽然心怀帝王之志和澄清玉宇、拯救万民之心,但却不希望自己的子孙也如同自己的那些骨肉兄弟一般自相残杀,更不想最终失去他这位老师的平王皇甫赜,他说道:“王爷之志,不就是想要让这天下万民安居乐业,让大胤国祚继续绵延长久、长治久安么?既然如此,何必顾虑太多?”
皇甫赜看着自己的老师,又看了看那皇位,他却默不作声地走出乾清宫,并且召集了自己的子女十二人,指着秦烁说道:“你们应该知道,太傅是为父之师,更是你们之师。你们都知道,如今为父已经手握半壁江山,即将一统天下。然而,为父却不得不问你们,你们愿不愿意永远辅佐你们的长兄皇甫宏?”
皇甫宏眉目清秀,长相英俊,容貌不凡,器宇轩昂,温文尔雅,为人温厚,对自己的弟弟妹妹们都疼爱有加。当他听到父王此言,便明白父王是准备在登基为帝之后,便要立自己为太子。他心中却不太喜欢,作为深受秦烁悉心教导的他,其实对于皇位的血腥厌恶至极,他立刻说道:“父王,儿臣实在是无才无德接任此位,不如立七弟为嗣。”
然而,在秦烁这位严师教导和考验之下的七弟皇甫谌和他的其他兄弟们,早就对自己的大哥甚为信服,更何况他们都是同母所生,他们彼此都是历经千难万险,彼此之间感情深厚,所以皇甫谌直接说道:“父王,儿臣认为,大哥德厚,才能卓著,必定能够担当大任。”
皇甫赜心中甚感欣慰,所以他说道:“好,你们这么想,为父就放心了。”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过了数月之后,皇甫赜应众臣所请,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天授大业。
至于,此刻的秦烁更是除了太傅、大柱国、讨逆大元帅之职之后,还让秦烁直接封为辅国公、兼任兵部尚书、总督帝国南部九道诸军事等职,朝中自然有人再次进谗言,结果不仅受到了皇甫赜这位皇帝地下旨流放,还被太子和其他六位王爷都严厉痛斥。
此时,秦烁已经收养了三位义子:端木国忠、端木国栋和端木国梁。他们三人都是勇武过人、文武双全的儒将,而他们都入太学读书,对太子和陛下忠心耿耿。在秦烁所率领的大军大规模南下之后,终究让占据着南方九道之地的称王称霸的势力们,纷纷都被全部消灭。
然而,当秦烁率领大军南渡南玄海,收复了琼洲岛之时,登临了天崖山山顶,看着眼前广袤无垠的大海,如今看起来白发苍苍的他,对身后的三位义子,说道:“你们三个,记住,在我死后,一定要将兵权归还,尽心竭力辅佐陛下和太子,知道么?”
三位义子都泪流满面地答应道:“遵命,父帅。”
秦烁看着他们,终于看起来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而他的这三位义子各自悲痛欲绝。当皇帝皇甫赜闻听此事,竟直接晕厥,昏迷整整九日,而后他下令追封化名为端木易的秦烁为定南王,谥号忠毅,为之辍朝百日。
在迎接秦烁灵柩入京之后,他更是一病不起,最终不过数月驾崩。
当已经金蝉脱壳的秦烁,在半空中,看着如今四海升平的大胤帝国,心中充满了喜悦之色。在他手中兴起的端木家族,也在不断地壮大。这盘棋,已经是越下越大,他实在是不明白,为何那个人要让自己如此做?而且还逼得自己不得不如此做。这让秦烁越发地担忧自己在乾天域的妻子和六个儿子们。以至于,他越发地想要回去。
只是,看着自己面前重新出现的棋局,他的心中充满了一抹无奈,这个莫名存在,实在是太可怕呢!似乎算准了自己的一举一动。
所以,他也不断地关注着整个玄霄大陆,发现在皇甫宏在继位以来,他的那些弟弟妹妹们竟然真的没有生出异心,尤其是五位妹妹,三位都分别嫁给了秦烁所收到那三位义子,而其余两位也嫁给了由秦烁所亲自教导的南宫家族和墨氏家族的子弟。
只是,随着时间地推移,皇甫宏的这些兄弟们的子嗣们之间,却因为血脉的越来越淡薄,终究还是反目。终究,他们彼此之间为了皇位,再次开始了自相残杀,即便最终叛乱平定,但是大胤帝国国力日衰,已呈现江河日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