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大局即成
书接上回,且说,当此时的皇甫启在彻底改革了帝国以往遗留下来的弊政之后,他便开始准备削藩。自然,对于这位皇帝的心思,这十三位藩王也隐隐约约都感觉到了。所以,为了阻止这位皇帝的削藩行动,他们开始扶植皇甫启的同胞兄弟皇甫卓。而这位一向对帝位虎视眈眈的兄弟,可谓是野心勃勃,他不断地将那些因为触犯国家政策的地方豪强的余孽子弟都收到自己的府邸。结果,随着他的实力越来越强,他便立刻在十三位藩王地支持下,开始立刻起义对抗朝廷。结果,在他眼中不堪一击、过于仁厚的兄长,却直接御驾亲征,直接将这些藩王们全部平定,而皇甫卓也被其部下所杀。不过,这十三位藩王树大根深,其余孽以及那些被流放的那些犯人都彼此相互勾结,同时与被消灭的龙胡帝国和坤元帝国余孽们一起密谋报仇。
不过,当皇甫启死后,他所亲手确立的太子皇甫炎虽然同样是一位明君,但是无奈身体虚弱,他这才刚刚即位没多久,便过世了。而他则将自己的唯一儿子皇甫泰托付给了他的兄弟福王皇甫昪为摄政王。这位野心勃勃的王爷,虽然在皇甫炎托付之时,赌咒发誓,但是在他的心中,却已经准备伺机夺取皇位呢!在他眼中,皇甫泰不过是区区一个稚子而已,在他手中无非是个傀儡。所以,一时之间,他统摄朝政,出行几乎与皇帝一般。
但是,这位摄政王却也算得上是对朝政十分用心,并且依旧延续现代帝王们所实行的各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当然,他之所以不敢太过露骨的原因,自然是监国院、监龙卫和宗正寺一直在监视着他。一旦他胆敢篡权夺位,那么他必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不过,他也在秘密积蓄力量。与此同时,北方和西南又一次相继出现了数十股的力量,他们秘密整合了那些曾经被灭亡的国家的残部,很快就发展壮大。自然,一直在边关防守的十八大柱国及其所率领的军队,自然是都发现了这一状况,他们自然迅速地发起了反击,相继击退了这些部族地进攻。
然而,随着皇甫昪越发的骄横跋扈,开始大兴土木,搅扰百姓。监国院、监龙卫和宗正寺意欲废之,然而没想到,他们内部有叛徒,很快收到风声的皇甫昪竟然先下手为强。
不过,谁能想到,被罢黜的这十三位藩王的残部,也在听到这个风声之后,陆续开始勾结被流放的那些地主豪绅、贪官污吏、江湖门派的余孽们,纷纷起义造反,而同时,众多对帝国心怀敌意的部族们也伺机反叛。
虽然民心所向,很快皇甫昪及其党羽彻底被诛灭,但是这些内外勾结的敌人,却让帝国局势危在旦夕。所幸,十八大柱国一直忠心耿耿地戍守边疆,即便他们伤亡惨重,但是他们地牺牲却让帝国内外势力根本无法接触。所以,这让年仅十二岁的皇帝皇甫泰有机会先后解决内忧外患。但是,他却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帝国内部发动叛乱的这些势力却一时之间难以攻克,因为他们根本毫不畏死,他们一味地残杀百姓,结果众多当地官员不得不拼死保护着百姓离开家乡。而这些势力都并不占据帝国兵力强大的地方,反而是占据一向地广人稀的边境之地,或者是帝国内部山川之地。由于他们战斗力强横,而且对帝国极其仇恨,所以究竟战争的帝国大军却对他们一时之间无可奈何。
而此时,先后建立起来的北夏、北祁和大晟三大帝国却相继建立,他们内部的建立情况很类似,是以各大部族相互聚合,以及由那些主动投靠他们的帝国叛徒和因为帝国利国利民的新政而对帝国恨之入骨的世家门阀、反动宗门和富商大贾们提议并且一力促成的联盟国家。他们在建国之初,自然是战斗力极其强悍,以至于常年与他们一同血战的帝国将士们,颇有些惊讶不已。不过,即便这三大帝国不断地入侵,但是有着帝国将士们用自己的血肉做长城,他们依旧是无法占到丝毫便宜。
而由于这十八大柱国的伟大功绩,他们也被帝国百姓当成了帝国的保护神,但是在大胤帝国内部,那些有着远见卓识的读书人,却惊讶地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仿佛是世袭罔替的大柱国家族,似乎都从未有过谋反之心。即便他们内部有一些有心之人,但是很快也会被予以揪出,按照朝廷律法处决。而他们与皇帝朝廷之间的关系,谈不上什么太强的关联。毕竟这十八大柱国家族心中,他们放在心上的,第一位的就是国家和百姓,至于皇帝在他们眼中还是排在第二位的。而他们彼此之间虽然属于战友,是绝对的铁哥们,但是他们彼此之间绝不通婚,而他们的驻地也会十年一换,他们麾下的将士们也都是只属于国家朝廷,如果他们谋反,怕是连一个兵都带不动,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十八大柱国家族却从始至终没有一个家族背叛过帝国。
由于这十八大柱国家族、监国院、监龙卫和朝廷三省二院六部九卿等相互制衡的官府地监督之下,以及帝国国法地限制之下,帝国即便出了几代昏君,也并不会造成太大地危害。
实际上,此刻观察此局的秦烁,已经有点看穿了眼前这位莫名存在的良苦用心。毕竟,这个皇甫一族统治这片大陆的这九万六千多年之内,虽然也出现了几代昏君,但是英雄却远远比庸碌之才要多得多。尤其是,被他注入了自己祖国优秀文化的这个大胤帝国,更是随着这些年的苦难,就像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样,将众多有害于帝国团结和进步的落后黑暗势力都纷纷被排除出帝国内部。但是呢!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人,便总会有良莠,总会有品行高尚之人,便也有品行卑劣之辈,而大多数人又是灰色的。所以,这个帝国需要不断地排除毒素。
而如今,在帝国依旧盘根错节、再次复立、凶狠残暴的十三位藩王们,以及建国不久的北夏、北祁和大晟三大帝国自然成为了帝国不得不需要用铁与血排除的这些随时随地都会危害到帝国健康的毒素。
不过,虽然这十三位藩王遭受过一次毁灭,但是他们的根基依旧存在,如今他们更是与外部势力互相勾结,一时之间竟令皇甫泰这位皇帝有所忌惮。为了稳住他们,他还是下达了确定这些藩王地位和封地的诏书。而这十三个藩王,也知道,他们现在需要时间休整,所以纷纷表示归顺朝廷。由于他们暴虐落后地统治,所以在他们暂时占据的地区内,人烟稀少,而他们要想得到发展,他们就必须要得到更多的人口。于是,他们开始从北夏、北祁和大晟三大敌国那里购买了大量的三大帝国内部各大部族因为战争而沦为奴隶的人口。
如此一来,他们辖区内的人口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在他们内部的辖区内,他们依旧实行着落后的压榨百姓的种种政策,尤其是他们内部更是形成了一个完全牢不可破的腐朽不堪的统治阶层,这个阶层垄断着他们封地内的经济、文化、修炼功法和资源等等,因为畏惧帝国百姓们的强大力量,他们甚至不允许他们辖区内的百姓读书,在他们眼中,这些来自于三大帝国内部的奴隶们,从来都不是人。
实际上,皇甫泰在不断地御驾亲征击退三大帝国地入侵之时,也是一直在关注着这十三位藩王们内部地变化。他自然不会养虎为患,在他眼中,这十三位藩王就像是自己所养的老母鸡一般,等着他们将他们控制之下的帝国的不毛之地彻底开垦建设出来,到时候他或者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可以杀鸡取卵。所以,他甚至下令帝国可以与这些藩王们通商。而这十三位藩王们,仅仅只需要向帝国缴纳一定的赋税,就可以不用担心帝国会找他们的麻烦。
这十三位藩王以及他们的后代和与他们勾结的被帝国驱逐的势力们,都以为帝国不敢触犯到他们,他们也由当初的警惕,逐渐地开始麻痹大意。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由于他们推行的暴虐害民的种种政策,却让他们统治下的百姓们,纷纷开始向往成为帝国百姓。他们开始秘密组织起来,纷纷开始朝着帝国逃亡,而帮助他们逃亡的就是帝国派往这些藩王境内通商的商人们。
而这些藩王们越发的骄奢无度,他们的后代子嗣更是酒池肉林,歌舞升平,草菅人命,这让他们更加失去了人心。不过,他们依旧算得上是实力强大,所以皇甫泰一直在隐忍着。
随着与三大敌国血战不知多少场的皇甫泰,终究倒在了又一次胜利回师的道路上。临死之时,他召回了他借着一次大过错,而将自己的三个儿子直接送去了东部的离洲道历练的三个儿子皇甫舜仁、皇甫舜义和皇甫舜礼。离洲道是以离洲岛、琉洲岛、昆洲岛等大型岛屿为主,包括大量的中小型岛屿在内的一道之地。这一道之地因为土壤肥沃,气候温暖,再兼之海路通畅,所以商业发达,百姓富庶,但是这也让众多因为新政而逃亡海外、盘踞岛屿的海盗们开始对这一道之地以及帝国沿海富庶地区烧杀戮掠。所以,这三个孩子相依为命,皇甫舜仁更是如同父亲一般,悉心保护着和照顾着自己的两个弟弟。除了受苦,他们三人更是还要经历父皇给他们设置的重重考验,这让他们彼此之间的情义十分深厚。
不过,在临终之时,皇甫泰还是以至尊无上的皇位为考题,最终一次考验了一下自己的这三个儿子。结果,皇甫舜义和皇甫舜礼对父亲袒露心声,并且彻底拥护大哥为皇帝。
终于,皇甫泰放心地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皇甫舜仁。而这位皇甫舜仁,对待他的兄弟皇甫舜义、皇甫舜礼却如同雍正和他的十三弟一般,完全如同一人。他们继续推行利国利民的新政,由于皇甫舜仁要呆在京城,所以他总是派出自己的两位弟弟替他巡查帝国四方,甚至东征西讨。
但是,即便他们这几代帝王地征讨之下,虽然都是在国力完全可以负担得起之时打仗,甚至打的都是大胜仗,这的确让北夏、北祁和大晟三大帝国都有些畏惧大胤,但是也正是帝国地征讨,却也让这三大敌国实则不太团结的内部却因此而被暂时彻底凝结起来,这无异于加强了他们内部的中央集权。
此刻,北祁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大单于、北夏帝国的大可汗、而大晟帝国的皇帝,更是彼此结盟,这让帝国的边防压力巨大。而与他们相互勾结的帝国内部的十三位藩王更是一直贼心不死。只不过,由于他们内部高层已经腐化堕落,所以他们即便是表面上看起来兵精粮足,但实则柔弱不堪。
秦烁看了看棋局,他对眼前之人问道:“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你的目的就是让这盘看起来应该是全胜之局的大局,彻底落败。不愧是是你啊!你是不想看着这方世界的万千生灵有任何的好过么?”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而对面的这位莫名存在,则说道:“好过?当本尊一族人为了这个世界血战之时,他们却杀死了我的所有亲人。他们如此恩将仇报,我岂能轻易饶了他们。”
秦烁无奈,他的心中为这个世界,尤其是对于这片大陆感到有点悲伤,他抬头,看着那颗一直在闪烁着耀眼红色光芒的星体,他明白,这颗星体即将成为这片大陆,甚至这个世界是否能够存在下去的关键。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