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1]
今年秋税比之去岁降了一成,虽是不及往年,但从姜老大送来的信里瞧,百姓已然很是满足啦。
姜芷妤晃着脚丫,啃着家乡送来的腌蟹,也很是满足。
眼睛扫向旁边,姜老三已经抓着那家书翻来覆去的读过几遍啦,她心里不禁哼声,还得是她呀~
许是兜里装了两个閑钱,这次姜老大让人捎来的东西,除了那两袋新稻,还有好些吃的。虽是不费什麽银子,但都是他们的心意。
而姜老三先前送信回去,让姜老大不必将钱送来,拿去兑买今年的新棉。
是以,堂屋此时堆着两大包暄软的棉花。
晴娘回来时,爱不释手的摸了又摸,道:“大哥费心了。”
都是今年新采摘的棉花,没掺杂半点旧棉花。
很是难得了。
都说是北地严寒,却没想,上京的第一场雪会这般的早。
天色阴沉了两日,傍晚时,有星星点点的凉意落在脸上。
沈槐序骑着小青驴归家时,地上已然落了一层雪白。
驴蹄哒哒哒的轻响,没惊动屋里的人。
沈槐序将驴牵去棚子拴好,喂了些草料,才转身往那热烘烘热闹的堂屋去。
甫一掀起厚重的棉帘子,便嗅得了一股甜香。
那姐弟俩正围着炭火盆烤红薯呢。
闻声,姜芷妤擡头,鼓着脸颊道:“沈槐序,你是闻着味儿回来的吧!”
“骂谁是狗呢?”沈槐序进来,将氅衣脱了,走到炭盆前,毫不客气的用自个儿冰凉的手轻捏了下那截纤细的后颈。
姜芷妤被冰得缩脖子,咬着酸溜溜的山楂果子骂他:“狗东西!”
沈槐序也不恼,将姜小二从炭盆里扒拉出来晾凉的红薯掰了一半。
姜小二擡眼瞧他,模样有些可怜道:“你抢我阿姐的好不好?”
他的这颗本就没有阿姐的大……
沈槐序慢吞吞的剥着红薯皮,耷拉着眼皮道:“我怕她一会儿往我碗里扔雪团。”
姜芷妤自鸣得意,你知道就好~
反应一瞬,蹦起来惊喜道:“下雪啦?”
沈槐序‘嗯’了声,跟前的姑娘已经兴沖沖的掀帘子跑了出去。
姜小二迈着步子紧随其后,也不计较那只剩一半的烤红薯了。
沈槐序上世,见过北风吹雁雪纷纷。
如今再瞧这薄薄得一层,不觉稀罕。
他倚在门边吃红薯,瞧着姜芷妤伸手去接那纷纷落落的雪花。
与他,这才算是美景。
“沈槐序,这雪可会落得堆雪人那样厚?”姜芷妤扭头问道。
沈槐序打量着这天地沉色,“阴了几日,有的下呢。”
姜芷妤很高兴。
她想堆个漂亮的雪人儿!
片刻,姜老三和晴娘回来了。
这天儿黑得愈发的早,姜老三每日早两刻钟关铺子,去接媳妇儿回来,省着她独自走夜路,惹人提心吊胆。
左右这天寒地冻的,猪肉便是冻上半月都不见坏的。
姜老三心想,北地就这点好。
晚上要吃暖锅子,姜芷妤天黑前便将肉菜都收拾好了,只等姜老三回来炒料,一家子围着吃顿热乎的。
姜老三系着围裙,去端锅子了。
辣子、花椒用热油一炒,香得人恨不得吞掉舌头。
“让阿槐别劈柴了,这会儿正冷呢,仔细染了风寒。”晴娘与闺女说。
秋日里时,沈槐序给每个院子的厢房里都盘了火炕,说是过冬用。
小厨房的柴火一烧,锅里洗澡水热了,那边连着的火炕也热乎乎的了,晴娘特意缝的厚棉被都用不着。
只是那火炕,委实是废柴火。
姜家没有下人,扫院子,劈柴的事,向来是家里几个男人做。
姜芷妤应了声,掀开帘子朝厨房后面喊,“沈槐序,吃饭啦!”
要她说,沈槐序那副身子骨,便该多干活儿练练才好,瞧他劈了一个秋日的柴,入冬时都没染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