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面见贾诩 - 穿越成汉献帝,还好我有模拟器 - 天青上宁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21章面见贾诩

第121章面见贾诩

替王允求情的大臣们对于这个处理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他们不再言语,默默的退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随着殿卫将公车司马令带下去之后,朝议则继续进行。

“陛下,臣告退。”王允黯然神伤的说道。

“扶王司徒回去。”

“是,陛下”两名殿卫默默的跟上王允。

张明看着王允心不在焉的样子,考虑到王允年龄也有些大了,他有些怕王允受不了这个打击,在半路上倒了下去。

待王允离开大殿之后,殿中却久违的出现了一些沉闷的气氛。

随着陛下的一个眼色,崔明大声的喊道“各位大臣还有事禀报吗?没有的话,那便散朝吧。”

有了王允的前车之鉴,新任尚书令士孙瑞不敢再有所隐瞒,本来在昨日的会议中,他们打算自行其是,不告诉陛下关于各地赋税的事情。

“陛下,臣有一事禀告。”士孙瑞站了出来说道。

“说”

“陛下有所不知,自董卓擅权期间,各地的赋税就居高不下,尤其是他每一次发动战争,都会加征一次赋税,后来牛辅率敌军肆虐而来,又席卷了沿线许多城池,导致各地百姓生活更加困难。”

“臣担心如此这般高的赋税,恐怕各地城池都会像武功县那样出现起义。”

黄巾起义虽然早已经宣告失败,但各地的农民起义却没有停歇,如今京都地区再次出现了起义,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于民生的破坏却是实打实的。

想要平定京都附近的起义力量,对于朝廷来说已经非常容易了,只是平定容易,但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迎接朝廷的恐怕不只有农民起义军,如今各地军阀已经初步形成,他们正借助替朝廷清除起义军一步步扩大地盘。

“不知道尚书令有什么好的想法?”

“臣觉得可以适当的降低一些赋税,但不能降太多。”

“怎么说?”

“降低赋税的确有利于民生,但是朝廷需要养的士兵实在太多,所以一旦降低赋税之后,恐怕难以养活这么多的士兵。”

听到士孙瑞的话后,吕布先站了出来,他直接朝着士孙瑞吼道。

“若不是我们军队拼死拼活的从郿坞和蓝田抢来粮食,又哪来你们这群人在城中逍遥快活。”

“后来又是我们带兵才守住了长安城,若不是我们,你们现在恐怕已经是牛辅的阶下囚了。”

吕布不顾在场所有文官的脸面,直接反驳了士孙瑞的话。

如果不是皇甫嵩稍显稳重一些,恐怕此刻也已经站出来反驳了。

“车骑将军,息怒。”士孙瑞宽慰道

“陛下,臣就是考虑到暂时不能削减士兵,所以才说只能降低一些赋税,这已经是最好的折中方案了。”

“降低一些赋税,大概能降多少?”

“最多能降二十有一。”士孙瑞思考了许久,说道。

张明呵呵笑了一声,这群文官,是把他当傻子了吗?降二十有一,和没降有什么区别。

“尚书令,可否再降一些?”张明略有质疑的问道。

“陛下,真的不能再降了,尚书台之前有议过此事,考虑到维持军队的需要,维持朝廷运转的需要,目前的赋税真的只能降这么多。”

“朕问各位大臣一句,朝廷的运行需要这么高的赋税吗?”

陛下的语气已经不单单是质疑,而是质问了。

如果说维持军队运行需要较高的赋税,张明还能了解,毕竟长安城现在的士兵的确太多,而且这还不包括蓝田县徐荣的士兵,整个朝廷,现在已经拥有将近十万的士兵。

对于这么多士兵的养活,张明有解决的办法,只是相比于处理士兵而言,他现在更需要解决的是百姓的负担。

“陛下,需要。”大夫杨彪说道。

“陛下,如今朝廷刚刚解决了京都危机,百废俱兴,正是最需要钱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猛然降低赋税,百官必然不能积极的投入战后建设之中,到时候只怕会更苦了百姓。”杨彪解释道。

杨彪不愧是老油条,他深知如今的百官和之前的百官已经不一样了,现在的百官已经习惯了这种高赋税,在这种高赋税下,他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朝廷贸然降低太多赋税,那得罪的就是所有的官吏,所以一切都需要谨慎为之。

朝廷虽然诛杀了董卓,击退了以牛辅为首的敌军,但各地早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方式,这套管理方式通常是这样的,各地县令自行征募乡勇,从乡勇变成士兵,这些士兵需要钱,粮,结果县令就只能维持高赋税,高赋税下百姓又活不下去,于是百姓起义,又需要士兵镇压,结果就这样成为了一套死循环。

如果降低太多赋税,各地的官吏没有利益可得,就懒得管起义力量,这些起义力量很快便可以成长起来,到时候再想剿灭就困难重重,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汉灵帝将征募乡勇的权力下放的原因,朝廷真的管不过各地的起义力量,只能依靠各地自行其是。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回到最初的问题上,究竟要怎么解决各地起义力量,是朝廷来解决,还是由地方来解决,只要还依靠地方来解决,赋税就降不下去,但依靠朝廷来解决,那就需要足够多可靠的将领。

张明思考了良久,这件事情,断不能再交给地方来处理,照各地县令这样下去,估计要不了多久,各县的百姓都被压榨完了,到时候,留给朝廷的恐怕就是一片荒芜。

“既然如此,不知杨大夫有何妙计?”

“陛下,臣觉得,可以按照尚书令的意思降低一些赋税,缓解各地的官民矛盾,等朝政稳定下来之后,再做打算。”杨彪说道

“好,不过朕觉得降二十有一的赋税还是太少,不如降十之有一的赋税,尚书令觉得如何?”

士孙瑞合计了一下,觉得可行。

“是,陛下。”

初步解决了赋税问题之后,朝议便就此结束了。

待陛下离开之后,群臣才全都走了出去。在路上,杨彪拦住了士孙瑞。

“恭喜君荣兄成为了尚书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