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出宫 - 穿越成汉献帝,还好我有模拟器 - 天青上宁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29章出宫

第129章出宫

“尚书侍郎的话,朕明白了,那依照尚书侍郎的意思,朕何时才应当关注天下大势?”张明谦虚的问道。“陛下,当朝廷实力可以影响到关中形势的时候,那时候陛下当以天下为局,扫清诸侯,成就不世伟业。”贾诩谨慎的说道。

贾诩并没有给一个准备的时间,在他看来,朝廷的实力终究还是太弱,李傕,郭汜都还没有离开三辅地区,白波贼又在河东郡叛乱,再加上周边县城起义力量还没清除,可以说,朝廷仅在关西地区外患就特别的多。

“朕知道了。”张明不打算在这个问题继续追问下去了。

张明知道,以贾诩的性格,恐怕朝廷实力未到一定程度之前,贾诩都不会建议朝廷过早涉入天下大局。

“臣告退。”

贾诩见陛下许久未说话,便主动告离了高门殿。

等贾诩离开大殿之后,张明便开始思考李儒和贾诩两人的对外方针。从道理上说,李儒和贾诩说的都没错。

朝廷的实力的确很弱,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朝廷挡住了叛军的进攻,但二十万的叛军,实际上也是因为内讧撤走的,并不是因为朝廷有多强的实力。

长安内部情况也不是很好,首先,吕布的动向还不明确,再加上朱儁带着长安的两万五千名士兵离开长安,就意味着一旦吕布忠诚度恢复正常,万一携带着士兵逼宫,那长安就真的完了。

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张明测试过吕布的忠诚度,经过反复测试,他发现,系统所说的忠诚度一百应该指的是个人能达到的最高忠诚度。

所以吕布的忠诚度虽然达到一百,但吕布的一百忠诚度大概也只是忠臣级别的强度,可能这就是吕布能够达到的最高忠诚度了。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忠诚度其实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可以死心塌地的忠诚君主,即使让他为了君主自杀也会毫不犹豫,但有的人只能在不违背自身原则的情况下忠诚君主,这种人有自己的野心,有自己的思想,虽然难以掌握,但往往更加有才。

很显然,吕布便是第二种人,不只是吕布,贾诩,李儒也是第二种人,他们从不死忠,他们会挑选君主,他们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

第二种人不容易掌握,但现在的朝廷需要第二种人,所以现在的张明天天周旋在一群聪明人之中,自身也变得越来越聪明。

关于吕布的处理,张明有了初步的想法,那便是让其回到温县封地,顺便替朝廷清理关东地区,即河内郡和河南尹两郡。

河南尹紧靠曹操大本营所在的陈留郡,有了吕布的制约,想必曹操应该有所收敛。

其次朝廷文官体系还是老一套的文官系统,说个不好听的,这些上朝的大臣年龄都很大了,他们对外战斗不积极,对内改革没动力,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维持着汉帝国这艘摇摇晃晃的大船表面的光鲜。

以前的张明不能动文官系统是因为防止出现里应外合,但现在无所谓了,反正朝廷的危机已经解除了,短时间内,不会有第二个牛辅率军围攻长安。

关于文官系统,张明虽然有改动的想法,但动静暂时不宜过大。所以他打算先挑选一批年轻的学子陪同天子读书。

张明虽然长有一副成人的样貌,但他的年龄毕竟只有十岁,而且在董卓擅权期间,天子对外的形象就是一个不读书的孩子,所以此刻提出认真读书也无不妥。

读书当然不是目的,培养年轻有干劲的近臣才是张明的目的。

一切都有了对策,只带下一次朝会与百官商议即可。

汉朝的常朝是五天一次,张明不会破坏这个规矩。离下一次朝会也只有一天而已,所以他也并不着急。

这两天,长安城好不热闹,自从军功处给士兵们发放了军功奖励之后,这些士兵都将赏赐带回了家中,长安一战之后,长安百姓数千户的家庭有了存粮和钱。

整个长安城所有的百姓第一次意识到打仗真的可以强国富家,他们期盼着下一次的朝廷募兵,这种现象从未有过,皇甫嵩看在眼里,真心的佩服陛下的举措。

至于那些为朝廷牺牲的士兵,皇甫嵩作为军部尚书,以陛下的名义,为这些人举行了哀悼,同样为这些士兵记下了军功,并给了这些家庭一些抚慰金。

而那些受伤的士兵则留在军营由军医继续治疗,整整五六日,华佗都没有休息过一天,以他现在的医术和身份,本可以不用这么忙碌,可华佗看着伤重的士兵,心中难忍,所以迟迟未到皇宫报道。

长安第一商人卓云的商行在开业的第二天,便迎来了大批拿着黄金兑换五铢钱的市民,卓云自然知道这些拿着黄金的市民都是拥有军功的家庭,所以他也不敢怠慢,让手下人好好的对待。

市民有了钱和粮,长安城的商业也开始兴盛了起来,不过这些市民大多数也只是买一些必要的物品,比如织布,农具,盐等,很少有市民拿着这些钱去酒肆潇洒。

不是即便如此,长安的酒肆也在这段时间比之前生意好了不少。

现在城内有军功的家庭感谢陛下的赏赐,城内的中小商家也感谢陛下的举措,城外开赴河东郡中的军队也心心惦记着军功,尤其在上一场作战没有获得军功的将士,可以说军功奖励一举多得。

只要这些军功奖励花在长安商家手上,张明就不怕军功奖励过高,尤其他还暗中让崔明帮助卓云控制了长安城的不少商业,借助这些商业完成了货币的回流。

其实这些获得赏赐的家庭钱也只能花在长安城,因为这个时期交通不够发达,长安几乎都是本地商人,虽然也有一些胡商,但受到长安城坊市的管理,所以他们的生意并没有提高多少。

至于用钱想要买田,赎人,那就非常困难了,因为这些田地都是世家豪族的,他们压根不卖,而且赏赐的钱,粮也不足以购买。

世家,豪族的人在这么多年的时间内,已经将大汉的土地大多兼并到自己的名下,再加上他们不用交税,所以导致了各地只能不断增加平民的赋税来满足县府的运行。

针对这个现象,张明还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动世家的人,世家还能容忍,但动世家,豪族的田地,他还不能,田地是世家,豪族的命根子,他若是真的动了,估计过不了几天就要换皇帝了。

朝中所有的大臣,乃至于皇甫嵩和吕布都有自己名义下的土地,这些土地全都是免税的,就是因为这些免税的土地存在,百姓们才真正的无地可种,无饭可吃,流离失所。

以汉朝的人口数量,尤其是经历了七年黄巾动乱的汉朝,所拥有的人口数量已经比起巅峰时期少了太多,即使有着旱灾,水灾的影响,即使农业生产力不高,但想要满足这些人口的吃饭,以现在汉朝开垦的土地也是足够的。

汉朝的土地除了世家和豪族手上占有以外,皇帝手上也有一些土地,比如上林苑和西园等地,这些地方则被之前的皇帝作为游乐的地方。

现在对于朝廷来说,想要获得土地最容易的方式就是通过战争消灭土地之上原有的主人,这样这些土地就会变成朝廷的土地,可以任凭朝廷处置,至于跟世家,豪族要土地,张明暂时想都不带想的。

自古以来,王朝末年基本上都离不开一个词,那便是土地兼并,而在这些王朝末年之中,东汉末年土地兼并尤其夸张。

东汉时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世家豪强趁着天灾,以低价大肆收购百姓流民的土地,有了土地之后,进一步控制民间流言,再通过举孝廉制度中,名士任用方式,将自己的人举荐到朝中,垄断了上升渠道。

就现在的朝中,三公九卿几乎全是豪强地主出身,而且这些豪强地主还很多还是数代公卿,最典型的就是弘农杨氏,不仅占据着大半的弘农郡的土地,还在朝中担任高官。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想要通过简单的改革来获得豪强手中的土地,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王朝末年的土地兼并现象已经不单单能够通过改革的方式来化解,最好的方式便是战争,用暴力的方式来摧毁掉依附在土地之上的蛀虫。

下午,张明带着崔明还是近侍走在长安的大街上,他也想知道现在的长安还有没有贼寇泛滥。

就是昨天下午的时候,执金吾上奏道“长安城内的贼寇已经被清除干净,陛下可以放心。”

听到这个消息,张明想起来自己第一次微服出访的情况,那一次在外城,他的车队整整见识到了十来起的拦路打劫,当时他还救下了一个生意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