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战前准备 - 穿越成汉献帝,还好我有模拟器 - 天青上宁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2章战前准备

第172章战前准备

六月的凉州并不平安,作为大汉的将军,李蒙,王方虽有朝廷名义,但却无朝廷的实际帮助,其实这也不能怪朝廷,毕竟驰援凉州在当前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打算。韩遂作为凉州最大的本土势力,虽然不想得罪朝廷,但他更不能容忍李蒙,王方借助朝廷的名义扩张,所以思来想去,他最终还是选择消灭李蒙,王方,稳固他在凉州的势力。

李蒙,王方最后的一仗非常惨烈,两人和麾下的军队固守在汉阳郡冀县,虽然冀县距离司隶校尉部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之遥便是李蒙,王方最后永远抵达不了的地方。

韩遂再次下令十万大军进攻冀县,然而冀县之内只有三万不到的士兵,而且这些士兵素质也很一般,哪里能够抵得上韩遂的虎狼之师,因此在数日不断的进攻之下,冀县终究还是沦陷了,而李蒙,王方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韩遂虽然解决了李蒙,王方的势力,但自身的消耗也是极大,因此在取得胜利之后,便退回了金城郡。

自此,凉州只剩下了两家主要势力,分别为韩遂势力和马腾势力,不过两家势力之外也有一些小的势力,比如宋建,不过这些小势力,影响不大,所以韩遂,马腾也没有将其放在眼里。

李蒙,王方的死很快便传到了长安。

张明在朝堂之上严重谴责了韩遂的作为,但他并未采取行动,毕竟当下之际,灭南匈奴王庭才是王道。

韩遂虽然挑衅朝廷,但他也是在规则内行事,毕竟他进攻李蒙,王方的理由是向着朝廷的,韩遂打出的旗号是,李蒙,王方是国贼董卓的部下,是朝廷的叛逆分子,而他的行为是替朝廷除害。

至于朝廷承认李蒙,王方为大汉将军的事情,韩遂从始至终都没有看见,反正他也知道朝廷鞭长莫及,就算想插手凉州之事,风险也是大于收益,而朝廷承认李蒙,王方为大汉将军的事情,无非就是恶心他韩遂而已。

不得不说,韩遂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朝廷现有的军队都很难派到凉州战场上,徐荣的一万五军队屯驻上郡,朱儁的七千军队屯驻在河东郡,吕布的三万军队屯驻在河内郡,长安内有张辽,徐晃一万人左右的军队守护长安,还有皇甫嵩的一万人军队正在监督民工开凿水渠。

对于朝廷来说,异地作战,风险是很大的,毕竟朝廷的军队精锐程度足够,但对于凉州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七万多的朝廷军队,唯一掌握部分凉州军队的吕布却还在河内郡准备战事。

因此,即使朝廷派人支援李蒙,王方,大概率也是失败的下场,朝廷可以接受输,但不能输的毫无意义,与其将朝廷军队投注到凉州来,换取毫无收益的行动,还不如将有限的兵力投放在并州,从而取得更大的利益。

凉州的事情就像一阵风一样,随着李蒙,王方的死去,韩遂势力的撤退,便彻底安静了下来。

六月中旬的时候,持续三个月的开凿水渠的工程总算是完工了,这么快的修建速度,二十万的民夫,死伤人数却不足千人,整个长安城,自上而下,无不感到惊讶。

当然修建这么快的原因除了要感谢张明自带的天赋以外,另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新式农具的推广,朝廷生产出来的新式农具都是先交给民夫开凿水渠使用,所以开挖水渠速度提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另一个原因是,朝廷提供给民夫的粮食很到位,每隔两三天都会有一顿荤菜,这在普通人家都是不敢想象的。

当年,董卓修建郿坞的时候,动用了二十五万的民夫,待郿坞修成,民夫却死了数万人,董卓将郿坞作为最坚实的堡垒,妄想着百年事业,却没有想到自己却被属下给杀害,可悲,可叹。

如今郿坞已经成为朝廷的军事堡垒,与陈仓城一起作为防御凉州入侵的障碍,不得不说,郿坞作为军事堡垒的价值的确比作为温柔乡的价值要大多了,凉州的势力如果想要入侵长安,陈仓和郿坞便是他绕不过去的地方。

话说回来,二十万的民夫除了免费获得新式农具以外,还会额外获得一些报酬,这是他们之前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朝廷有钱的基础上。

高门殿中,大司农冯芳谄媚的汇报着开凿水渠的事情。

“大司农,开凿水渠的事情,你干的不错,该赏。”张明欣喜的说道。

“谢陛下。”大司农冯芳笑着点了点头。

“以后,你只要替朕完成朕交给你的事情,你的赏赐是不会少的。”张明淡淡的说道。

“是,陛下,臣一定记得。”说完,大司农冯芳便前往皇宫府库领赏去了。

大司农冯芳,在灵帝时期,曾经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后来,西园八校尉撤销之后,便担任了朝廷的大司农,大司农冯芳最大的爱好便是贪污贿赂,因此弹劾书也有很多。

但是对于张明而言,贪污贿赂既是冯芳的缺点,更是冯芳的优点。

就比如开凿水渠一事,虽然冯芳在其中贪污了不少粮食,但他确实也做到了在三个月内完工,况且也是他极力在朝堂之上为此项目证明,免去了张明和百官之间的口舌。

包括河东郡屯田一事,冯芳的手段虽然暴力了一点,但是如果不动用国家军队的话,恐怕直到现在,河东郡屯田的事情还在扯皮之中,虽然后面引发了更大的问题,但改革哪有不冒风险的。

对于张明而言,他用人最大的原则便是看能不能达成他想要的目的,如果能,那就是有用之人,如果不能,那就是无用之人,很明显,大司农冯芳便是那个有用之人。

水渠完工之后,关中旱灾的问题,朝廷再也不用担心了,况且二十万的民夫也可以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上,减少之前农夫的压力。

当然二十万民夫的回归,也为张明下一次的募兵提供了兵源,张明上一次大规模募兵还是在李傕郭汜围城的时候,那已经是四个月前的事情了,所以修养四个月后,张明决定进行新一轮的募兵。

与上次仅仅在长安城募兵不同,这一次的募兵,朝廷可以将募兵名额分配到京兆各县之中,各县平摊之后,募兵所带来的压力也会减少,毕竟光京兆地区,就有几十座县城。

不过募兵的事情,现在已经是军部负责了,而军部尚书皇甫嵩也很快来到了高门殿。

“陛下,真的要准备发兵并州了吗?”皇甫嵩自然明白陛下募兵的原因。

“当然,现在是六月中旬,募兵估计需要个十来天,七月初朝廷便可以发兵并州了。”张明信誓旦旦的说道。

“陛下,你之前跟臣所说的驱狼吞虎之计,臣觉得可行,不过此计要求主帅对于前线的控制力很强,不知道陛下这次决定用谁作为主帅?”皇甫嵩问道。

“当然是皇甫将军。不过此战分为三个战场,所以每个战场都会有一个主帅,而将军你便是西边战场的主帅,朱儁为中部战场的主帅,吕布为东边战场的主帅。”张明细细说道。

“除此之外,朕已经派使者贾诩前去说服南匈奴王庭,让他们作为前锋力量,试探一下并州张扬的实力,此一战,朕已经动用了几乎所有的资源,所以,此战只可胜,不可败。”张明解释道。

就在六月初的时候,张明便已经跟贾诩交流了一下,驱狼吞虎之计本身就是贾诩提出来的,所以他更加清楚如何实施,因此张明便将贾诩作为朝廷使臣派往了南匈奴王庭。

这真的是一场豪赌,如果此计得逞,朝廷可以消灭南匈奴王庭,并且占据西河郡,上党郡,太原郡,这三郡都是北方人口大郡,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削弱并州张扬的实力,从此以后,北方将再无压力。

当然,若此计失败,朝廷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候休养生息,所以,综合来看,这场豪赌从一开始,收益就远高于风险,值得朝廷去赌上一把。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陛下,如此大张旗鼓的进攻并州,若其它势力趁虚而入,又该如何?”皇甫嵩疑惑的问道。

“将军是在担心西边凉州的南边蜀地的势力?”张明问道。

“凉州韩遂,马腾都拥有上万兵马,若在我军调度之后,选择大举入侵长安,彼时长安危矣,南边蜀地虽然跟长安有经济往来,但刘焉心怀大志,在蜀地时常有造逆行为,臣担心他也会有所行动。”皇甫嵩担忧的说道。

“将军多虑了,无论是凉州还是蜀地进攻长安,他们的必经之路都是陈仓,郿坞一带,然而朕已经让人加固了这两处,待将军募兵完成之后,朕会让张辽率领两万大军屯驻在陈仓,郿坞一带,到时候,就算是十万凉州将士想要进攻长安,恐怕他们也绕不过去陈仓,郿坞两处。”张明点了点头道。

从打算实施驱狼吞虎之计开始,张明便和贾诩等人不断的在巩固后方,对于张明而言,长安不能丢,所以凡是能够打到长安的方案都被贾诩等人一一的列了出来。

目前来看,只有两处可以打到长安,一处是凉州,一处是汉中,凉州有韩遂,马腾,他们手下有数万将士,且两人都不可信,因此,凉州是防范的重心,但是凉州想要进攻长安,就必须经过陈仓和郿坞,而这两处都是牢固的据点,所以只要牢牢守住这两处,凉州的势力短时间想要攻打长安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至于汉中,目前的太守是张鲁,其人是刘焉的部下,蜀地的蚕桑生意也是经由汉中抵达长安的,所以理论上汉中太守张鲁也是可以进攻长安的,但是张鲁的士兵只有三万余人,就算他想要攻打长安,恐怕也是无济于事。

从汉中到长安有两条路,一是走褒斜路,但是褒斜路的尽头便是郿县,而郿坞就在郿县附近,因此,走这条路,终究还是要碰上朝廷的据点,另外一条路是子午道,但是子午道非常难走,而且路途狭窄,甚至只需要千人士兵,便可以完成封路,所以行军风险极大,就连卓云运输蚕桑的队伍都是走的褒斜路,而不是子午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