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第248章
比诸伏高明更早知道惠女士下落的,是金田一三。
虽然一直没有正式入职,只是每天打卡领时薪,但业委会的工作的确给她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
毕竟小区里是业委会的天下,有些事情,就连当警察的诸伏高明也并不见得比她更加清楚。
登门拜访总是需要带礼物的,特别是在有求于人的时候。
金田一三从衣帽间里选了一只限量版的包,她记得高贝太太带她去看望仲泊惠时,放在她床边的包就是这个品牌的款式。
为了演好奈奈小姐这个人,金田一买了许多有用没用的东西,这个包被装在盒子里,从送过来第一天起,金田一就没打开过它,一直丢在衣帽间。
此时此刻,闲置的物品终于有了新的用途。
金田一重新将东西包装好,就动身去了仲泊惠家里。
不能拖,否则,等大家都知道仲泊惠已经回来了的时候,她再过去就显得很突兀了。
她到的时候,别墅大门敞开着,里面有几个正在忙碌的工人。
一见到她,其中一人就说:“我们是来这里干活的,不知道主人家是什么情况,现在也不方便客人登门拜访。”
显然,因为好奇心来拜访的人很多。
金田一三扬起了嘴角,轻声细语的说道:“我认识这里的主人。”
“所以,能否拜托你们哪位帮忙转达一下,就说奈奈小姐来了。”
“……”他们你看我我看你,过了一会,才有一个人站出来说道:“那我上去一趟。”
不多时,他就跑了下来,“夫人说,请你去二楼一聚。”
“多谢。”
二楼和一楼一样,空荡荡的。原本挂在墙上的画都已经被摘掉了,但曾经装潢的痕迹仍然存在。
“奈奈小姐,好久不见。”
头发花白的仲泊惠推着轮椅出现在金田一三身后。
她瘦了很多,下半身裹着厚厚的毯子,但目光仍旧很亮,甚至精神状态比入狱离婚之前要更好了。
“人生还真是反转不断。我以为我不会再来这里了,入狱之前,我甚至有想过把这里卖了,开始新的生活,结果,出狱之后,又重新住到了这里。”
“我也以为奈奈小姐你在和诸伏警部谈恋爱,理所应当是他那一边的,但现在看来,好像不是。”
她的话里意有所指,但金田一三只是微笑,递上了自己手里的礼盒。
“我想,您应该会喜欢这个。”
仲泊惠接过礼盒,打开便看到了金田一三选的包。
她没说满意不满意,而是似笑非笑的盖上了盖子,“奈奈小姐,你真让我感到惊讶。”
她的语气显得兴味十足,“有很多人都想给我送礼,各色礼物我见多了,不管是贵重的还是便宜的,稀奇的还是普通的......他们当中,有些人能送得投我所好我并不会觉得奇怪,因为他们跟我认识了许久。但像你这样,才见过一两次面就送我一份符合喜好的贵重礼物的还真是不多。”
“特别是在这种人走茶凉的情况下,仍旧用心琢磨我爱好的人,不是真爱我就是想出难题为难我了。”
“你是哪种呢?奈奈小姐。”她开玩笑般的问道,“这礼物我真的可以收下吗?上次诸伏警部的登门拜访可是为了给我一副手铐。”
“但你平安无事的出来了,还趁着住在监狱,夺取了仲泊集团的一半。”
“你的意思是,我还要感谢诸伏高明?”仲泊惠挑了挑眉,“坦白说,即使你只是他的女朋友,这样突然来拜访,我心里现在也有些害怕呢。”
“该害怕的不是我吗?明明您进监狱的时候我和诸伏警部还没什么关系,现在这个话题也不是小区热点,但您还是马上就知道了。”
“监狱里当然也不能少了八卦的调剂。”仲泊惠轻轻带过了这个问题,“倒是你,这么大大咧咧的亮明身份来找我,还送我这么贵的礼物留做物证,就不怕我把你登门拜访的事情告诉诸伏警部吗?”
金田一三半点没有提到男友应有的紧张和羞涩,“请便。只要你不怕他反过来问你我们之间都聊了什么内容。”
“你想问什么?”仲泊惠心里已经有了预期。
是文木理沙,她前任档案员的事情吧。
不知道眼前这个女孩在档案室都发现了什么......哼,也正好免去她寻找的时间了。
仲泊惠漫不经心的想着,然后就听金田一三问了一句:“岩立母子下葬的时候,是怎么确定身份的?尸体有做dna检测吗?”
仲泊惠习惯性的笑容僵在了脸上,然后慢慢消失。
“你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她们母子的葬礼,不是都是业委会一手操办的吗?听说惠女士你也出力甚多。”
仲泊惠目光不再友善,反而冒出了丝丝警惕,嘴上撇清着关系:“当初他们家被烧了,光凭那个老太太一个人当然做不了什么,既然交过钱,大家又都是邻居,我会帮他们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不止是我,整个业委会都有参与。”
“我来这里又不是想要追究当年的火灾真相,也没兴趣管文木理沙留下的求救讯息,所以,您大可不必这么紧张。”
金田一三朝她嫣然一笑。
“我只想知道,岩立母子到底死没死透,就这么简单而已。”
“......我不知道。”
“不,你怎么会不知道呢?”金田一三打断她的辩解,“这个片区的人口那么多。警方照顾不了全部人。水守警官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而即使是当初尽职尽责的西条警官,他的力量也未免能够面面俱到,人总会有纰漏的。”
“周围这几个小区的生态原本就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业委会,物业,教会,还有警署,四方一起维持小区的安宁环境。但物业和教会只是凑数的,真遇到什么,它们还是会直接听命于让它们能赖以生存的业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