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43章 - 左手当铺,右手银铺 - 安宫的竹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3章第43章

第43章第43章

唐玥亲自捧着那青花色瓷瓶,少安则拿着那些零碎的贵重物品,两人前后脚往库房走去。唐忆婉跟在身后。

少安拿钥匙开了库房门,率先走进去。

唐玥虽然很少过来库房这边,但还是知道里头格局的。她抱着青花色瓷瓶径直往放置贵重物品的区域走去,才发现这边早已堆满了不少典当物,且都是死当。

多数是方才那声音稍显尖锐的顾客带来的。

有许多款式精致远胜于京城有名的珍宝轩的首饰,如玫瑰簪子、玉簪子、白玉手镯、圆玉步摇、珍珠耳环……

有许多名贵的香料,如沉香、檀香、麝香、龙涎香……

还有名茶太平猴魁、两个小叶紫檀制成的箱笼、程石的扇画、一坛竹叶青酒,加上今日新典当回来的松烟墨、澄泥砚、九泉印泥、程石又一副画作及青花色瓷瓶。

这些凑在一起把这片特意划分出来的贵重区域的货架堆得满满当当。

唐玥找了个妥当的位置,现将青花色瓷瓶放置进一个宽敞的木箱子里,再将这木箱子放在货架的最底层,免得被误磕碰到。

再看少安有条不紊地将手里头的贵重物品分类,摆放进货架层里再贴上早已写好的字条,方便日后查看,她对此很是满意。

唐玥看着这片贵重区域上摆放的东西,深觉就以这些物品举办一场拍卖会,也能吸引来不少贵客了。

既然都进库房了,她干脆把整个库房所有货架都巡视一圈,看着字条上的内容对所有物品心里有数,又随手挑出好几件已经到了两年之期可以转为死当的物品。

她也没有像以前一样,将其取出来送去赵氏拍卖行拍卖,而是做了个记号,打算之后放到拍卖会上一并拍卖。

这拍卖会上的物品总有个价值高低排序,有好的自然就有一般的,这些物品正好可以放进去凑个数。

唐忆婉跟在大姐身旁,同样将库房里所有物品都巡视了一遍。她以前从来没有进过库房,这还是头次,此时眼神里闪着亮光,满是惊叹:“哇大姐,原来我们家库房里有这么多好东西!”

自从去上了四天鉴赏课后,她的眼界和见识都开阔不少,认识的各种贵重物品多了,刚才巡着库房里每一排货架走过时忍不住一一辨认起来。

还别说,她凭着那些鉴赏知识寻着个方向,连蒙带猜能将库房里多数东西都给辨认出来。

所以唐忆婉才忍不住惊叹,原来自家当铺库房里放着这么多值钱的当品,怪不得要专门请吴大哥在家里当护院守着。

随便丢失哪一样,都是大大的亏本生意。

唐玥笑着应道:“是啊,不过这些都是我们借了周转的银子换回来的,只有等把这些物品都给转卖出去,才能换回银子,其中多出来的才是我们赚到的利润。”

“在这之前呢,我们得保管好这些物品。”

唐忆婉点头:“那是肯定的,要是不见了,我们就等于做了亏本生意。”她感叹道,“今天能见到那青花色瓷瓶,运用了学到的瓷器鉴赏知识辨认出那是汝瓷,我也很满足的。”

这说明自己没有白上课,那些知识自己都能掌握,还能运用起来。当然,要不是有大姐在一旁笃定点头,她也没有十足的底气敢和别人说出自己的判断。

唐玥笑道:“满足就好,以后要再有顾客带着瓷器过来,我一定喊你过来前厅这边试着鉴定。”

走出库房,看着门紧紧上了锁,唐忆婉自觉回后院自己房间去练字,她今日的学习任务还没完成呢,唐玥则和少安回了前厅。

当铺的大门再次敞开,继续营业。

唐玥心里有了打算,想着再等一个月攒多些体面的物品,就可以趁着年前举办一场拍卖会。

从北方吹过来的风从飒爽到裹上冷意,连带着日光都变得和煦,不再热意逼人。入了冬月,街巷来往间的路人都穿上了厚实的衣衫,免得冻着。

唐玥翻出去年冬日的衣裳穿上,裤袜那些都购置了新的,将浑身包裹住免得着了凉,这种天气容易得风寒。

唐明松和唐忆婉去年新做了两身冬衣,其中有一套是往宽松偏大了做的,哪怕这一年身子长高抽条了,穿上也刚刚好,暖和得很。

唐玥还是和以往一样,时不时会趁着休息的时候在街巷里随意逛一逛,很少买东西,但能了解到各种物品当前的价钱,免得有顾客带着当品上门时她却不能报出合适的价钱,那这单生意要么跑了要么亏了。

这天,她听见街巷里的摊贩交谈着。

“哎你听说了吗,北方那边打起来了,听说战况还挺激烈的!”

“哎呦可算是等到了,咱们国家最厉害的苏家军在那驻守了都快两年了,偏对方东一榔锤西一棒的各种小闹腾,天天都说是无意的,咱也找不到正式出兵的理由。这回打起来了,肯定是抓住了对方正式出击的理由。”

“快点打完吧,把那群贼人给打回他们的山沟沟去,我们楚国的男儿也好早日班师回朝,在那边又冷又没东西吃,日子苦得很哪!”

“反正我是不担心,我们苏家军肯定是能赢的,说不定赶在过年前就能结束战争,班师回朝呢!”

“……”

唐玥听到战乱起的消息倒是不惊讶,北方的僵持已有一年多了。楚国国力强盛,苏家军更是其中的精锐,在那边驻守这么长时间才正式起战乱,应该很快就听到胜利的消息。

但不可避免地,在路过粮油铺时她还是进去买了百来斤米和十斤油,家里多囤点货也是好的。

晚上唐明松回到家里吃饭,也是不可避免地提起北边起战事的事。举子忧国,这事早在刚传来消息时就在国子监学堂里引起同窗的好一顿热议。

学堂里有些学生是高官子弟,得到的也是刚八百里加急传到朝廷上的消息,前方事态良好,敌方试图偷袭,却被我方抓住机会攻入其最重要的粮草囤放点。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北方的游牧民族又是出了名的物资不足,天气又变冷了,我方占尽优势,相信很快就能取得先锋性的胜利。

唐明松虽未曾参与讨论,但战事到底关乎民生,不再是在写文章时空洞地从一纸文字上献出自己浅薄空洞的建议,他也认真地听着学堂间其它同窗的讨论,让自己心里有数,不再担忧。

这会他将整理过的信息告诉家里人,也是怕他们担忧。

唐玥听完点头:“这次战事起,我方准备多时,想来是胸有成竹的。”

只是免不了有人员伤亡。

吴川倒是淡定,洪门武馆的馆长是苏家军退下来的士兵,他在那边培养长大,对苏家军有着天然的信任。

刘阿婆听到战事无忧也是高兴,虽说家住在京城只有其它州府都沦陷了这边才会有危险,到底是不愿担心受怕,那些在战场上的士兵也是好人家的儿子,哪一个倒下了都令人痛心。

唐忆婉虽然不太懂这些,但从四书五经上学到的知识还是培养了她的家国情怀,自然知道战事起容易生民涂炭。她很喜欢现在的生活,听到大哥说这起战事我们国家有信心,应该很快能结束的消息也高兴。

日子照常过着,京城依旧一片繁华,只偶尔从路人嘴中听到几句讨论前线战事的,知道大大小小的交锋多数是我方胜出,就已经足够让人安心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