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人非木石 - 千古异案 - 闲云逸士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千古异案 >

第68章人非木石

第68章人非木石

把她吓了一跳,连忙把盆放下,走到年轻人的身边,见到他一动不动,便用手在其额头上摸了摸,发觉还有热乎气,女子立即把那人扶起,他面色苍白,双目紧闭。女子眉头一皱,转身回家,舀了一瓢水,凑到年轻人的嘴边,向下灌去,那人干裂的嘴唇在水的滋润之下,很快地动了一下,须臾,眼睛睁开了,见到眼前的情形,不由得一楞,再转身向四周看去,更感到疑惑不解,心里寻思,自己这是来到什么地方了?

他刚要开口,女子止住了他,那意思不外乎是,你现在还太虚弱,不要多说话。

接下来,便将他轻轻扶起,搀扶到屋内,放到一张竹床上,让他安歇。

后又去灶间升火做饭,很快,就端来了一碗热饭,让他吃。

年轻人早已饥肠辘辘,抢过饭碗,立即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一碗饭早已下肚。

端着碗,望着女子,面上依然露出饥渴的神色。

女子笑了,开口说话:“客官,你饥饿多日,不可一次吃得太多,不急,等过些时辰再吃不晚。”

年轻人无法,只的悻悻地放下饭碗,接过女子的一碗水,喝下。

“这个女子就是我的师母。”道士语气深沉说,至此,他的神情极其伤感,象是要从脑海中甩去些什么似的,使劲地摇了摇头。

木子柒听到这里,有些不能理解,出家人无欲无求,哪还有娶老婆的?

继而一琢磨,不对,出家人一般指的是和尚,道士则应当别论。

对了,他想起有一回参观一个道观——因为参观的太多,忘记是哪一个了。

讲解员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向他们解释过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说的:

道家流派比较多,清修派为了成仙讲究清心寡欲,天天炼丹吃药,肯定不会娶妻。

还有天师道是讲究的风水阴阳,卜筮算卦等术,对这方面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

一般来说讲究自身修炼,崇尚空灵的都不娶妻。讲究道术修炼,崇尚人定胜天的就不讲究禁欲。

看来,那个道士的师傅是属于后者。

夏紫凝继续叙述下去:

我吃喝完后,就昏睡过去,一直躺到晚上才醒来。

如所有饥渴交加的人一样,多少东西也填不满那空空如也的肚皮,我是被饿醒的,肚子一阵“咕噜咕噜”叫后,我睁开眼睛,就发现,屋里多出一个人,他满头白发,但是却面若敷粉,精神矍铄,如果不看他的头发,不听他的声音,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没有什么两样。

当时我尚不知,这就是那个及时出手搭救,又驱小鹿将我送到此地来的道士,而这里就是他的家,那个女子则是他的夫人。

夫人当年也是如我一样,被他自路上捡来的,只不过是比我的遭遇还要凶险。

她们是从南方流浪过来的,也因家乡连年灾荒,又遇战争,兵荒马乱,无法休养生息,整个村子的人都逃了出来,路上再次遭遇乱兵袭击、抢掠,再加饥饿劳顿,不少人在半路上相继死去,最后来到此地时,已经只剩下五六个人了。

在来到此地时,又逢土匪打劫,见到师母姿色动人,他们起了歹心,杀掉其他的人后,为首的头子想将她抢去当压寨夫人。

就在她惊恐万状,哭天喊地之时,师傅恰巧自这经过,驱散了土匪,师傅本不想收留她,见其身体极度虚弱,多日无有进食,再加上方才挣扎反抗,累得昏迷过去。

师傅不得已,将其带回道观,为她调养一月之余,师母才逐渐复原起来。

至此,师傅还是不想留她在此,当与师母讲述了想将她送出山外时,师母“扑通”一声,给师傅跪下了,她告诉师傅,只要你不把我送出去,只这里,为你做牛做马我都在所不辞。

因为她现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再没有一个亲人了,让她出去,无异于是让她出去送死,如果那样,还不如在这就杀死她算了。

语气之坚决,使得师傅不得不将其留下,人非木石,师傅也是一样,时间一长,彼此就有了感情。

尽管如此,师傅并不想与之结为百年之好,因为二人的年龄相差太大,师母那时年方十八,而师傅已经年过花甲,他们如果结合,显然对师母是不公平的。

这个意思是师母先提出的,她想自己孤苦一人,举目无亲,就想委身于师傅,但是立即就遭到师傅的反对,他说什么也不答应。

一方面,他要潜心修行,二则是对方太过于年轻,无论从哪方面都觉得很不合适。

可是师母心意已定,此生非师傅不嫁,她认为年龄不应当成为他们结合的障碍,富豪人家,七老八十的,还不是照样纳妾迎亲,比起他们来师傅还算年轻,再加上身体硬朗,有何不可。

在师母反复的诉求下,师傅不得已,终于同意了她的要求,两人结为夫妻。

结婚以后,二人生活和和美美,日子过得十分滋润,若不是因为我的插入,他们此生此世会一直这样过下去,不会有任何改变。

我的到来,打破了他们那平静如水般的生活。

进得道观,没用我说什么,师傅便收留我为他的弟子。

一开始,他就训戒我说,现今世上有两种道人:

一种是道骨仙风,绝尘出世,悬壶济世;另一种则是,追求名利,利己损人,以术害人。

而无论哪一种,基本上都有一些特殊的能力,或者说是法力。

你想做哪一种?

他神色严峻地看着我问。

这还说什么,我虽然年轻,但是这道理是懂的,如果我说出要做后者,那就必被逐出山门无疑。

我曾私下想到,即便是想做那种道人,也绝对不能在师傅面前明说,如果那样,自己就是个傻子。

师傅说这话的时候,师母恰好从身边经过,我见到,她的脚步情不自禁地慢了下来,看得出来,她对师傅的话很是注意,但是更为关注的是我的回答,她的神情看起来好象有些紧张。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然而当听到我的回话后,我见到她的表情舒缓开来,脚步重又变得轻盈无比,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出的笑容,悄悄离去了。

师傅不遗余力地教诲我,不是自夸,自己生性也较聪颖,没用几年,我就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至此,我对师傅始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他敬崇有加。

然而,我们的生活却在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师母,原本生性腼腆的她,平日寡言少语,甚至与师傅一天说的话都有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