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悬魂梯
杨三应和道:“就是,还是红子你痛快,冲你这句话我先上,给你们探探路。”
我和环儿哥紧跟着走了上去,整个台阶呈环绕形,我边走边问环儿哥:“什么是鼎棺。”
环儿哥说所谓鼎棺也叫鼎葬,和水葬,土葬,火葬都有异曲同工之处,说白了就是葬的地方不同,葬的方式不同。
但鼎葬一般只出现在商周时期,而且很稀少,据他浸淫古玩界这么多年听到和看到的,商周时期历代的君王很大可能就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至今我们都没能发现商周君王的陵墓。
据《史记》记载:西周天子葬于毕。
毕在什么地方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议的,环儿哥认为这个毕其实就是指的鼎,葬于毕就是鼎葬的意思。
我们边走边说,走了几分钟后,我突然发觉有些不对劲,赶紧让走在最前面的胖子停下来。
我往下看了眼,底下已经漆黑一片,我们犹如置身在夜空中一样。
我开口问环儿哥:“一般在这种古墓中遇到鬼打墙的概率有多大?”
环儿哥皱了皱眉,大概猜到了我的意思,但他还是说:“很大,古墓中遇到什么奇怪的事都不算奇怪,我之前就遇到过三次。”
杨三站在最前面,听到一头雾水,以为我又在卖什么关子,催我道:
“红子,你有话直说不好吗?这里就属我最门外汉,你这不是要急死我?”
我看了眼杨三,又看了眼旁边的鼎壁,道:“行,那我说了,你可站好了别掉下去了。”
这个台阶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每往上走十五个台阶,就会发现旁边的鼎壁上出现一个明显的圆形凹槽,这个凹槽看上去像是被什么东西撞出来的,总之算得上奇特。
但就是这样奇特的标记,我目前已经见到第五次了。
换句话说,我们在这里原路打转了五次。
我将想法说完后,杨三脸色又变白了,只可惜这台阶太窄,眼下我就是想把他替换下来也不可能。
环儿哥提议我们向下走看看。
只是等我们往下走了几十步后发现还是一样的原地打转。
大家一看继续走下去也不是会儿事,索性坐下来休息,我打开背包粗算了下剩余的干粮。
因为我们丢了一个包,还没来得及补充物资就进到了这鬼地方,那个包刚好就是杨三的干粮包。
从进来到现在我们一直没补充食物,眼下折腾了这么久,大家肚子都饿了。
我们坐下来吃着东西,商量着如何走出这个怪圈。
目前能指望的只有环儿哥,我和杨三都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不知道这种所谓的鬼打墙到底是否有破解之法。
环儿哥吃完站起来左右观察了下,伸手在鼎壁摸了摸,确实发现这个标记无论是形状还是大小,甚至连上面边缘不规则的地方都是一模一样。
他说:“其实鬼打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万事均有破法,但我有个大胆的猜测,或许我们遇到的根本就不是鬼打墙。”
我听后眼皮子狂跳。
脱口问道:“那是什么?”
环儿哥没有说话,只是拿出一条绳子,这绳子就是刚才套住山魈用的。
他将绳子分别塞进我和杨三手中:
“你们两边各扯一头,既然这台阶十五个循环一次,那我们就以十五个台阶做一次记号,这绳子是浸过黑狗血的,对于破障有着特殊作用。”
我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
我朝杨三喊道:“一会儿你每走十五步就在旁边的鼎壁上做个记号,用绳子上的黑狗血写,看看我们到底能走出多远?”
杨三点了点头,我们开始按计划行事。
环儿哥跟在杨三后面,我和他们拉开一定距离。
总之以十五步为一个计量单位,杨三每走十五步停下后我再走。
就这样,我们三个为了能够看清对方位置,各自打开手电筒。
环儿哥刚才的意思是这里并不是什么鬼打墙,很有可能又是一种奇特的机关。
本身这条旋转梯就容易使人晕头转向,再加上鼎腹内一片漆黑,如果梯子上有一处岔道我们也根本看不清,而这条岔道就是让我们无限循环的根本原因。
古人的智慧果然不一般,奇门遁甲也不过如此。
我们将这个方法试了几次后,悬梯终于停止了循环,顺着一直走到了青铜台上。
整个青铜台四周也是一片漆黑,只有台子四个角上分别矗立着一个灯盏,杨三刚准备打开火折子,便被环儿哥拦了下来。
“小心诈尸。”
杨三一听脸色一变。
我们打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朝前照去,发现在前方不远的位置果然有个青铜棺椁,青铜棺椁的边上还立着一个五米多高的青铜人像。
“刚才我们在下面怎么没看到这个人像?”杨三问。
我环顾了下四周:“这个人像站的位置靠近青铜台边缘,应该是有被鼎耳上的鳌龟挡住了。”
说着我正准备抬脚。
却一把被身后的胖子拽住,他压低声音在我耳边道:“红子,我怎么看那青铜人底下还站着一个人影?”
我一听不由一愣,没明白他什么意思,刚准备转头问他,环儿哥就一把将我拉过来,和胖子一样,神神秘秘地指了指青铜人底下的位置问道:“那个人像不像黑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