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书房议
第112章书房议“什么漠上王?我没听错吧?”当得知面前与西海王西域二十二国北狄联兵攻打大成的神秘势力,便是寒江也失色了。
“不仅如此,今年寒气未消,四方便已联合,不日便至。
这是军中秘谍貌似送出的急讯,他潜伏多年,忍辱负重,还是难逃一死。”大都督萧湛忍不住长叹一声,又记起寒江初闻时候惊讶,“听你言语,是与漠上王相识?”
寒江随意道,“我记着年少时候常听人说起过他的事迹,一剑镇压漠上豪杰枭雄,荡平大小百余股势力。
听他来历应是我大成华夏一脉,应与北狄不共戴天才是,怎的却联手攻打我陇右边城?
此前二十多年没见过他进犯大成,如今怎么就与北狄勾结开始犯关了?”
“你想不到的事情多了!江都郡主你听过没有?”老将军忽的当着两位先生,儿子,还有寒江的面,问了一个无干的问题。
“怎么了?这跟军情有什么干系?你不是说要讨论军情的吗?”一把年纪了还八卦,寒江眼神里明白鄙视着。
心想我不仅知道,还知道她年轻时候的事,这才多久还不至忘了。
“她死了,哎,想当初她本是沈枫的未婚妻,后来莫名要死要活要嫁给淅川先生,与先先那位皇帝拆散一双有情人,把人生生耗死。
又跑到幽州王那里去,不想幽州王叛国,逼她投敌,倒还有些骨气,拔剑自尽。”老将军一口气说了好多话,口渴的不行,也没人倒杯茶水,狠狠的抱着茶壶喝起来,让你们都喝不成。
“你幽州之地也有秘谍?”可惜寒江关注的跟他不一样。
当初听杜嬷嬷所言,这江都郡主并非如此心性,才为了个人九死一生,回头就能又看另一人,逼着人家婚娶。
孝武帝当初那般狠心,因沈氏之事,待江都郡主已是厌弃,怎会为她下旨赐婚。
这不是强逼着人家取亲?拆散有情人,成全她们兄妹俩?
这简直就是两个人!
这老将军的情报边关尚可,想是不太关心帝都形势变幻。
也不知就几个谍子通传消息没有?想是没有,便是有也不多的。
养着谍子通传情报,又不能用朝廷驿站,只怕花销不少,边关素来财政吃紧,老将军只怕是不舍得的。
若非大成将门惟余其一,只怕便是留得性命,也早退出官场,何来这十几年稳坐陇右大都督之位?
“你想多了,只是我陇右前些时候调遣去北关沿边之地,巡视军情的人遇见了。
她一听其中有疾风营将士,说来也巧,她竟还认识,便说了出来,今日这消息才传来。”萧湛有些看好戏的兴奋。
“据说当时还有个公主的侄儿,还是侄孙的,也有些骨气,不愿受胁迫,拉着小情人跳了城门楼,也不知生死。
还有说那女郎是关东大儒的女儿……”萧湛说着叹着气。
那幽州王原本已是控制了幽州之地,若非那女郎冒死逃出,只怕还得许久不为人知,不知要造成了多少损害?
那女郎本是从良的风尘女子,归乡后却生了意外,被幽州王的门人强抓了去。
迫于身边人安危,委屈从之,幽州王暗中投靠北狄,后趁乱逃到了朔方。
那女郎也是可怜被幽州王家奴追杀,好在遇到朔方镇守陈霆带队巡逻时候所救,正好随行者有昔日陇右疾风营将士,这才将消息传开。
一听他这话音,就知道老头又憋坏水呢!
是以寒江没能如老将军意,半分好奇都没有,很是正义言辞道,“我说大都督,你看不是先把军情讨论了再说这些?着急忙慌的让人找我回来,不说幽州王投敌叛国,敌寇进犯,就是为了给我们讲八卦的?”
他自己亲生的儿子不敢冒犯阿耶,两位先生也不太配合,只问紧要的军情。
这使得堂堂大都督很是不快,“这不就讲完了,那女子乃剑南官宦之后,城破家败,却被恶仆卖去风尘之地。
此前还见过寒江的,便是汴州风月行的大家,舜华,还来了随人来陇右,不过没有驿站八百里急报快,还得月半时间。
更为关键的是她说曾被萧纪将军救援剑南益州之时,救过她,说是要来陇右边城之中,以报当年救命之恩。
说来她不惧权势,杀身之祸,也算是个巾帼女杰。来了寒江你可得把人安顿好!”
“行了,你老人家操心这么多,怪不得头发都白完了,现在别说朝中那些人了,便连堂堂陇右大都督也不务正业,大成没亡了,还真是他家先祖庇佑。你再说不到关键点,咱们就散了吧!各回各家!”寒江把桌上的点心都吃光了,抬手擦了嘴,就想走了。
只是被老将军看了个穿,早早就抓住衣角,不能开溜。
在老父示意下,萧绎来到书房墙壁上挂着的大成地图上比划,讲说边关敌寇行军进程。
道是整遣人去往漠上不夜城查探那漠上王跟脚,派遣兵力将领。
这进犯陇右节制之地的四方兵力也只有漠上王一脉不为人知。
行军打仗最重便是知己知彼,当可战而胜之。
当然其中关键陇右防线过长,兵力不足,最好能够查探明白,方便兵力分布。
不指望一战而决生死,起码拖住一两方,不被破城就是。
而后对准其中之一,狠下手来,打残打死,日后他们在想进犯,先想想这代价值不值。
便如西海一破,西海王安生了十几年,虽是贼心不死,可西海已归大成,迁去大成百姓军民。
如今只需陈兵一部,用以边防,无需陇右道再分散兵力,不知省了多大的事。
本计划稳住北狄,先将那神秘的漠上王兵力打废了,再说当初被吓破胆的西域诸国,同时将那西海王一网打尽,日后再不能行阴谋诡计,对大成虎视眈眈。
最后也是防线最长的北狄大军,防线长正好拖着的人多,腾出手来但可毕其功于一役,日后当可长治久安。
大都督正自得意着,滔滔不绝叙说自己计划,却见余下四人都看着他,眼光古怪。
他儿子萧绎最为实在,表明自己陋言,让大都督多加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