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将军遥寄陇右书
第108章将军遥寄陇右书时近午时,冬日难得的好阳光洒落,却没有温暖,伴着化雪的寒凉。
寒江从来都有一个坏习惯,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感兴趣了,那是一定要做到底,什么都记不住的。
是以待寒江将两个人偶雕刻出来,只待上色,须得去寻颜料。
抬起头来,只觉腹鸣如鼓,桌上的油灯早已灭了,天色大亮,看着日头近中,又忘了时辰。
……
说来南熏寒江皆是抛却过往的人,寒江近来闭居寒山不出,南熏怀有心事,每日绣制嫁衣,那是他两人成婚所用,她是格外用心的。
忽见了当初警惕防备万分的师妹樊夙,还有一个从未听闻的萧绎,都说要见寒江,南熏心中是极为拒绝的。
一听姓萧,她蓦地想起了早年间,古烈南熙两人淘气,夏暑时候去山上瀑布下水潭戏水,挖出的木箱。
那一整套的盔甲刀剑弓矢长枪,上面刻印着正是一个篆文萧字。
莫非寒江是萧氏之人?
这自称萧绎之人直道因先帝大行,西北边关此前连番战事,死伤无数,血流成河,若非天转寒冻,只怕损伤更多,许多弟兄连尸骨都没能收敛。
老父伤病之身,煎熬精气,已有不支之兆,临终相见曾视若子侄的寒江。
他带来了其父陇右大都督萧湛亲笔书信,要亲自交给寒江。
南熏也不言语,樊夙谢过了南熏等人当初相助之情,又道,当日大婚与别后,虽有些风言风语,可夫君爱重,家翁家姑也慢慢转了看法,日子也渐好了起来。
夫君徐钧因她失了世子之位,也为她不受人看轻,寻了门路,讨了个禁军职位。
那时皇帝陛下秋猎,夫君徐钧也随行,可皇帝意外受刺,有支北狄骑兵也来荼毒一场。
索幸徐钧救下今太后所出安平郡主穆冰与还未登基的三皇子。
三皇子登基后颇为看中徐钧,升为禁军将领,太后为其赐婚晋封宁国公主的穆冰,年后大婚。
他们都没把徐钧大婚当成真的,看不上她出身,只说容她为妾室,不赶出门去,已是天大恩德。
可徐钧冒天下之大不韪,入大明宫跪求皇帝收回旨意,他已有生死相许的妻子,此生不能相负,令许他人。
太后大怒,要拿宿宁侯府问罪,将徐钧夫妻打入天牢。
皇帝说和,宁国公主亲来一见,感于两人深情,才收回旨意。
徐钧抗旨不尊,为消太后怒意,皇帝将他打了四十大板,发往东海,贬谪三级。
成了大成军中升职最快,贬谪也最快的,镇海军校尉,宁国公主亦被晋为宁国长公主。
却是不巧,才到镇海军不多时,便逢大变,东夷海寇勾结,攻打东海镇海军营。
好在弟兄用命,几经生死,总归是打退了敌兵。那海上多有海兽等着吞噬落水的弟兄,摧毁破损船只,实在是难以为继。
可镇海军伤亡过半,夫君重伤不起,若非时气大寒,行船征战不易,只怕伤亡更加惨重。
本不应打搅,实在无奈只能厚颜前来劳烦师兄,施以援手,只看在早去的先父颜面,万请援助一二。
寒江闭门不出,自是不愿再与外有涉,且关乎军国大事,南熏更是只愿得一人心,在意的也只有最为亲近熟悉的人。
这天下好也罢,坏也罢,又不是她家的,有何祸事,不在眼前再怎么自责,也可日渐放下。
可这些人都到了面前,口口声声,尽是曾经无干之人的热血性命。
诸般起因皆是皇帝穆郢之死,一时间,心中百感难言,想也只是让寒江帮些忙,出些主意,也是无妨的。
况且日后这皇帝是禛儿,便帮上一些,也是无妨的,无妨的。
……
久坐窗前雕刻人偶,寒江回过神来,顿觉疲累腹中饥渴,近来南熏也不再送饭,清扫房屋,什么都得自己做。
看着厨房里也没什么,只能将就着做了两个小菜,也懒得麻烦,去地窖取了坛酒,应付过去。
待会儿定要去寒山酒肆,去让王瘸子多做些饭菜带回来。
反正天寒地冻的,放着也不会坏了,饿了热热就是,果然是个好主意。
正自斟自酌着,正要填饱肚子,也好继续去上色,却听竹林外有动静。
如今还能自由出入的,也只有很是避讳成婚旧俗的南熏了。
只不是一人,步履齐整,行动颇有气势,应该有两队人马,出自军中,南熏带路。
这事到临头,怎么都是避不开的,也不知该是谁来了?
寒江却又觉等来该来的,总算不必再满怀心事。自饮下一杯酒,见着南熏带着人穿过竹林,进来院子。
拿起放到桌上的一双人偶,似是不曾看见随行之人,寒江笑对着南熏道,“南熏,你看,这是我照着我俩的模样雕刻的,你看可好?”
从来利落爽快的南熏,也有些不安,拿起人偶,也无心仔细赏看。
多年来寒江少有所赠,若搁过往,她能欢喜坏了,只是今日当真是不能安心。
“啊,多谢江哥,今日却是带人来寻你的,”南熏总觉有些对不住他,看着手中人偶,不敢抬头。
“却是怠慢诸位了,”寒江才看向诸人,却是好几个相熟面孔的人,七嘴八舌见礼。
南熙道,“多日不见,江哥风采更盛。”
樊夙道,“见过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