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亲事定(二更)
第173章亲事定(二更)钦天监很快就则好了几个日子:来年的二月十八、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三。
二月十八是赶不上了,刘云卿应该在来年五月生产,六月初九应该是刚满月不久,怕是刚出月子的刘云卿也没办法多露面,李氏和老夫人斟酌再三,还是选到了九月初三;那时候小孙孙也过了百天了,刘云卿各方面也应该恢复的差不多了,也可以跟着一起热闹热闹。
刘云卿得知李氏选了九月初三便一片清明,心中很是感动;刚想说什么,李氏笑着拉起她的手:“傻孩子,子扬成亲一家人都在怎么能少了你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去安排呢。”刘云卿嘴角微颤,终是没说其他,只是笑着应了。
楚、王两家的婚事虽然是宣宗亲自让钦天监择的日子,但是民间的这些俗礼还是要走一遍的。
六礼中的第一礼便是纳采。
纳采主要是冰人的事情,但是总要有一个有排面的官夫人带着过府走一趟,也是对女方的尊重。还没等李氏琢磨,刘云卿便推荐了自家姨康宁侯夫人。
刘云卿对李氏说,自家父亲虽然是翰林院大学士,但却因为自己无意官场所以并未接受实职,主要做修史和著书的工作,对一些平日官员要的排场反而不是很看重;而王栗铜官至户部尚书,就算是皇上亲自让钦天监择了的日子,这些民间俗礼也还是要稳妥一些。太轻了则觉得不够尊重,太重了又怕王尚书不愿出此风头。
李氏平日很少与这些贵夫人走动,交好的也就是世交的豫郡王妃和庆王妃了,这两个身份贵重,不适合这次做冰人走一趟,所以刘云卿才推荐了自家姨母。李氏见刘云卿如此通透聪敏也不再多想,便让刘云卿拜托康宁侯夫人代走一趟了。
于是这日康宁侯夫人便带着冰人和第一次正式登门的见面礼走了一趟,见面礼共有四箱还有一对活雁,不多不少,里面的礼物虽然丰富但也没有奢华到浮夸,王栗桐果然十分满意,这纳采就顺顺利利的完成了。
采纳之后便是传启了,也称换帖。
传启有大传启、小传启之分。小传启是在乡镇居多,只有京城的大户人家才会有大传启。因着“大传启”使用的庚帖是龙凤对贴,且换帖后婚姻关系就成立了,所以也被称为“龙风帖”。
将军府用的是油绿色的龙帖,扉页上有两条活灵活现的盘龙;还特意给尚书府送来了供王燕清用的是绯色凤帖,扉页上则是一对展翅高飞的飞凤。
小叶紫檀的拜帖盒里面是楚逸阳的姓名、籍贯、出身、生辰八字,及工工整整的写着:“久仰名门,愿结秦晋”,下方落款为“眷姻弟楚凤崎暨子楚逸阳现年十九岁顿首。
尚书府这边是也是同样款式的拜帖盒,里面则是王燕清的姓名、籍贯、出身、生辰八字,下面写着“幸借冰言,仰答锦章”的答语,落款则是“眷姻弟王栗铜暨女王燕清现年十六岁顿首。
换帖完毕后就是纳征了,这要在大婚前一个月才做,也就是来年八月才做纳征,至此,将军府和尚书府的亲事便算是板上钉钉了。
王燕清定亲之后就不能随意出门了,要开始在家绣嫁妆;楚逸阳心中虽然十分欢喜,但是也还是老老实实的去府衙里做他该做的事情了。
不知不觉,就又到了一年的年底宫宴的日子。
楚逸芊与楚逸娇楚逸玫在马车上去宫中赴宴,纵然自己活了两世也觉得这日子过的还真是够快的,放佛上一次在宫宴上与明玉郡主起争执就在昨日,这没怎么察觉就又一年过去了。
宫门口如往年一样,还是熙熙攘攘的挤满了人,因着今年救济会的缘故,倒是有不少公子小姐与楚逸芊打招呼。
楚逸芊挨个颔首行礼之后便带着两个妹妹规规矩矩的站在母亲身后等着开宫门。
不一会,离郡王朝这边走来了。
楚逸芊余光扫到,只当自己没看到,安安分分的在母亲身后没有说话。看样子是冲着自己找不痛快来了,不过这宫门口起冲突莫不是真傻了?暗暗打定主意,不和他起任何争执。
果然,离郡王几步走到了将军府众人面前,先勉强给老夫人打了个招呼,目光便跳过了李氏直奔楚逸芊来了:“嘉敏县主,好久不见!”
因着离郡王本身没打算压着声音,所以这一出声就有很多目光看过来了。楚逸芊心中嘲笑到,傻子。面上却一副恭敬的给离郡王行了礼,离郡王挥挥手让她起来,继续问道:“嘉敏县主今日怎么穿成这样进宫?”
楚逸芊不解的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紫罗兰色云锦稠金线绣芙蓉笑面开褙子和淡紫色八宝奔兔百褶襕裙,因着天气冷,外面还穿了一件银色镶兔毛的斗篷,她不觉得自己这身衣服有何不妥,只不过这离郡王想找茬而已。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楚逸芊没有抬头,声音清脆的恭敬道:“郡王殿下,此处乃女眷入宫处,男子的在东北角。”离郡王左手握成了拳头,压了压火气道:“本王当然知道这里是女眷入宫处!”
楚逸芊没有再答话,甚至没有抬头看他。这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让离郡王十分不爽,而且四周的目光也陆陆续续都看了过来。难道这离郡王是故意来找嘉敏县主麻烦的?
这时,在前面的离郡王妃缓缓的走过来了,对离郡王福了一福道:“妾身多谢殿下给妾身送来手炉,因着刚刚遇到了之前交好的几个姐妹,一时未在此等候,还请殿下勿怪。”
离郡王皱了皱眉心道什么手炉?从哪里找手炉给你?正要发作,身后的苏俊暗叹一声,从旁边的阿左手里拿出来一只男用手炉递给了郡王妃身边的丫鬟。
郡王妃道声谢,也不离开,便站到了一边。老夫人面上浅笑:“离郡王倒是体贴王妃。”笑意却未达眼底。
这个离郡王,还真是没白白的得了这个名!离为火,想来宣宗当年也很是看重这个长子,才赐了离字,焰上有火,明上有光,光芒不断之象;没想到到了离郡王这里,偏偏烧成了一把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