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准建社仓
第152章准建社仓
第二日上朝,周雁萧便在金銮殿上详细禀明了此次赈灾种种见闻。从灾害发生前到往年官粮储备以及灾害发生后各级官员的表现,到后来朝廷派出去的赈灾官员和钱粮使用情况以及关中救济会的人力财力对本次赈灾的帮助,周雁萧均是做出了描述和总结。
朝上一片哗然。
当地官员的不作为导致关中在天灾之后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这几个月的功夫,青壮年劳力都已经逃荒去了,关中虽然是遭了旱灾,可也是大周国土,来年春天要再耕种肯定是要受到很大影响的,更不要提因着赈灾不力,瘟疫和饥荒饿死了多人。
这从上到下的官员此次定是要被大清洗一番了。
周雁萧本次带队赈灾只是监管,王尚书乃是主力,那赵欢和楚逸阳也是得力助手,不到两个月时间,疫情也控制住了,救济钱粮也都安置妥当了,那死去的灾民虽然是集中焚化的,却也都盖了白布,保留了死者最后一点尊严,不得不说这次赈灾是从活着的到生病的到死去的关中百姓都被面面俱到的关照到了。
至于关中救济会,那就更是让众人意外了,没想到这些公子小姐的能量如此之大,办事效率如此之高,莫要说那钱财粮草了,就单单说那五百人的医学徒和府医就是解决关中疫情的一大功臣。
宣宗在龙椅上听着周雁萧不急不缓的奏报,心中甚是欣慰。
天灾虽无情,但这次天灾之后自家老三如此得用让他心中很是欢喜。他听得出来,周雁萧语气中的沉重,这样便好,作为未来的天子,定要对上天有敬畏心,对百姓有责任心。这次历练,看来老三心中已经是一片清明了。
周雁萧禀完了之后,宣宗开口了:“本次关中大旱百姓遭灾无数,朕也日日寝食难安,如今听了三皇子的奏折,朕也算略感心安了。”
众臣跪倒一片,说什么皇上圣明,天佑大周的话。宣宗没让他们起来继续道:“涉及到赈灾不利和往年侵吞官粮的官员,就由老三和刑部、户部一起处理吧,定要严惩不贷!”
周雁萧跪下接旨。
再起身之后,周雁萧又禀道:“启禀父皇,如今关中灾情已稳,儿臣得知关中救济会还有不少余粮和银两,儿臣斗胆,请父皇批准这次赈灾完毕之后,依旧保留关中救济会,并筛选出合适之人与救济会共建社仓。”
宣宗的耳目自然是四通八达,何况是在皇后的翊坤宫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他早就知道了,听到周雁萧这样说,现下却不着急回答,只是略微沉吟。
庆王见宣宗如此,便率先附议。
其他众臣也跟着站出队来附议,一时间朝中响起一片:“臣附议”的声音。
宣宗道:“关中救济会本就是皇后所创建,若皇后无异议,朕也不会多加干涉。这社仓之事,利国利民也是好事一件,既众臣都觉得这社仓可建,那就建吧!”
众臣又是一片:“圣上英明”
宣宗继续道:“只不过这建社仓之人倒是要好好选选。朝中有官职在身的就莫要参与了;若一届白身办社仓,这金额巨大了之后也怕难服众人且也少不得给自己遭来一些灾祸。如此看来,是需要有朝中和民间都有名望才可服众啊!”
周雁萧听明白了宣宗的话,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具体事宜,儿臣会与母后和救济会再行商议,若选定了建仓人选,定当给父皇禀明,请父皇届时也参详一二。”
宣宗点点头:“当是如此,到时也在朝堂上说明,请众臣一起参详。”
周雁萧领旨退下了。
宣宗开始没有答应,是因为这救济会捐来的钱款大多是朝中众臣的,要他们同意了自己再答应便是。
至于这后来说有官职的不可参与,也是防患于未然,救济会还剩下多少银钱自己那天已经知道了,百万两啊!
之后建了社仓,陆陆续续还会有钱财和粮食进来,这身上有官职的动了贪念也要来参与,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之前地方上有些地方官是一手操办过社仓的,往往都是官出本粮,地方官是否能依照最初设想,不直接干预社仓管理,就很难讲了。因为银两、粮食既是地方官筹来的,主管社仓的人必定是这些大人指定的,这样,他们就不大可能不直接干预管理。
时间一久,这些社仓便还是在地方官吏手中了,就比如关中本有的一两个社仓,其实已经凑不齐百石粮食了。
那些平时经常鱼肉百姓的官吏建了社仓,难免就以社仓的名义去贪污受贿和敲诈勒索,到头来官粮和私粮都进了那些贪官的口袋。就算开始没有打过社仓主意的官吏,到了收成不好的年景,地方财政困窘,对社仓粮心存觊觎似是难以避免的。
而多数地方官对兴建无利可图的社仓热情不高也是事实。
其实民间早有社仓的,只不过到后面都是形同虚设了。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若社仓由士绅和当地员外善人管理,又不好摆脱官府的控制,也不可避免社仓粮被移作他用。那些贪官污吏的营私舞弊、敲诈勒索也比比皆是,一来二去,这民间举办社仓的热情也就慢慢偃旗息鼓了。
宣宗知道,此次社仓最后可能就是将军府老夫人和自家那对活宝皇叔和皇婶会带头建立,若如此他才放心。
一来大把的银钱没有流到外人之手,二来不管是老庆王爷和庆王妃,还是将军府的老将军和老夫人在朝上和民间的声望都很高。最重要的则是,这些人还是代表了大周朝廷的颜面。
所以,宣宗才在朝廷上说了什么有官职的不可参与,一届白身也不好参与,这说来说去德高望重还有精力管这闲事的不就是这么几个人了么?
庆王爷倒是有些诧异,依着宣宗的性子,他应该是等大家都把人选选好了,上了折子说明缘由,他才顺水推舟的准奏,怎么今日倒是好心替救济会和社仓递了梯子?
没办法,别人的事情宣宗自然是可以顺水推舟,而自家老三的事情,宣宗还是会不遗余力的推一把的。这社仓虽然是别人建的,可到底是周雁萧上的折子,之后也算是周雁萧母子一手促成的。
除了君臣,还是父子,只要想想,这是父亲为儿子铺路一切也就都想的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