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章后记
第1366章后记
女帝公孙芸惠晚年一直很健康,其实也不能有什么大病,毕竟斗了五十多年的大地主,数钱数到手抽筋,脑子活络心情爽,心情好了,病魔也发愁,各种先进医疗产品管够,得病才奇怪。老人家于太乾八年无疾而终,庙号“开元圣仁智睿隆武大帝”,享年102岁。在位六十年,帝国盛世空前。
驾崩当年,本土人口达4.82亿,所有行省、都护、海外领地人口0.73亿,帝国人口突破五亿大关,其中岐民与归化新岐民超过4.2亿。
建立了北至北极,南到帝蹄(好望角),西至夕河(第聂伯河),东达波涛河(俄亥俄河)的广大领土。
当年财政收入铜钱8.23亿贯铜钱,全国本土及海外领土年开采、贸易收入、专项贸易收入黄金七百二十万三千余两,约合288吨黄金,其中全国与海外国土矿产黄金275吨,占全年黄金收入绝大多数,同期外贸和专属贸易黄金收入不到13吨。而六十年前,全国本土矿产黄金还不到0.9吨
铂金收入两百二十七万余两,约合91吨的铂金。
白银收入一亿一千二百五十万七千余两,约合年产4500吨白银。
由于白银矿产产出收入巨大,朝廷早在泰德十八年开始,逐步放缓了兑换规模。转而用白银发行三十年以上的国债,一度引起市场的疯抢。
之前户部、财务省一直担心钱不够用,泰德二十年后开始,白银每年产出千吨、两千吨,一直到太乾八年的四千五百吨,户部、财务省已经开始发愁,这些银子怎么办。
而且财务省的官员这个时候才发现,女帝当初和户部达成的协议就是一个大雷坑。
当年女帝为了开发山东黄金,与桑劲川有约,内司府管黄金,而户部管白银。
当年的格局是国内黄金产出的价值,比白银低得多,同时国内的白银大都依靠外贸流入,桑劲川一算还很划算,所以也就答应了。
但他并不知道,沈云卿早就在盘算工业化开采冶炼的问题,以至于后来白银开采完全失控。
谁也没想到白银工业化开采年产量能有这么高,结果导致黄金更贵,而白银跌价。
以至于女帝驾崩三十多年后,财务省的新人们在翻阅史料回看历史的时候,所有人都很难明白和体会,一百年前他们前辈缺钱的苦逼心情。
所以泰德二十五年开始,矿产白银绝大多数不再投放市场,全部转为储备,贸易所得白银用于财政铸币和民间兑换,同时朝廷降低白银征税,开始调整金银铂铜兑价,持续到太乾二年,1两黄金兑18.7两白银。
而且很快,太乾十六年的时候,白银产能飙到了六千七百多吨,财务省有些吃不消,开始封矿降低产能,悠着点。
并且有人上奏拍马屁,提议把皇宫里的电线都换成了了银线,否则不能彰显帝国的荣光。
简直放屁,一派胡言!
尽管太乾八年财政空前富裕,但是等到周晟、周赋、周芳婵三人接手内司府后当即傻眼,周晟更是一口气没上来送医抢救。
因为周赋接手内司府后,内司府里空空如也,所有值钱财富几乎都没留下,只给周赋留了三亿七千五百四十六万余贯的“铜钱”,贵金属几乎分文没有,所有历史账本不翼而飞。
原因没有其他,内司府几乎全部的黄金、白银、铂金、珠宝、奢侈品,女帝临终前全都带进了皇陵里,好和儿子周启死后继续享受阴间的尊荣。
这也是当年沈云卿与女帝密谈达成的密约,女帝当年之所以对皇位做出让步,就是因为沈云卿答应了女帝,用沈家和内司府的财富买皇位,否则女帝怎么可能让出皇位。
所以女帝从泰德二十六年周启驾崩开始,一直到太乾八年,十二年间都在向皇陵转移财富。
这恐怕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极端案例,一个跺跺脚都能让世界颤抖的女皇,竟然会在任上瞒着天下,在自己的地盘上,向阴间的银行转移财产。
光陪葬的黄金就有三千六百二十五吨多,全国工业化开采的黄金,百分之七十都搭了进去,白银两万七千六百吨,铂金三百六十五吨,海珠三十余万颗,淡水硕珠一百二十余万,钻石、宝石七万六千多件,玉石二十七吨,各种香料二十五吨还多,特等绫罗绸缎、羊毛、棉布各五万匹,冕服一百套,镀金陪葬俑一千多个,其中就有沈云卿本尊,等等等……
女帝的棺椁就更加奢侈了,棺木是用一根直径超过三米的巨型金丝楠木掏空而成,防腐、防蛀、密封、防渗漏处理,外套封装阴沉木椁,阴沉木椁外再封在重达三十六吨的纯金椁套里,为此专门从南陵入口向皇陵铺设了一条重轨,直通皇陵内,否则根本运不进去。
皇陵内部装修更是奢华至极,人世间一应该有的享受,陵寝内一应俱全只多不少。
此外还大量陪葬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产品,汇编了一全套科技图书,女帝的功劳簿,政绩表重修了一份,金银玉玉玺各一枚,深怕阴间办证要盖章,随身带齐了好上路。反正女帝不差钱,怎么奢侈怎么来。
女帝陪葬之厚,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能及的新高度。来时穷困潦倒,走时不留下一粒黄金。
为了皇陵财富的安全,皇陵入口使用了一道十万石的整体式高速合金钢大门,重约三百四十吨,机械密码盘,一旦合上正式封闭陵寝,将由专人破坏密码盘,向门内注入工业胶水,再用钢筋混凝土封住大门。
为了防盗,皇陵内部遍布机关陷阱,机关都是自动武器,陷阱都是定制诡雷,抽空皇陵空气之后,弹药和机械保质期将被无限延长,没有布防图,活人根本别想进。
整个皇陵建在山体之内,山体之内又浇铸了厚达一丈五尺的钢筋混凝土,足以保证皇陵的永世安全。
……
女帝驾崩后,慧心师太周芸锦于太乾十一年圆寂,高寿一百零五岁,葬于女帝帝陵南侧。
太保薛伯充于泰德二十二年病逝,享年九十一,谥号“国忠”
平阳郡王薛仲安,于太乾十一年过世,享年九十岁。
长公主周玉凝,于太乾十五年过世,享年八十九岁。
薛刚,于太乾十四年过世,享年八十九岁,谥号“武瑞”
怀王公孙行,于泰德二十二年过世,享年八十八岁。
怀王公孙贤于太乾十七年过世,享年八十九岁
林毅贤于泰德二十三年过世,享年九十一,谥号“文恭”,赐金丝楠木棺,阴沉木椁。林毅贤直到死,也没能看到周晟登基称帝。不过女帝驾崩后,周赋追加了林毅贤“忠虑治圣”
张祥,泰德二十八年过世,享年八十八,谥号“文安智圣”,赐楠木棺阴沉木椁。
高彭贵泰德三十年过世,享年九十五岁。夫人李贞珠,太乾元年过世,享年九十三岁。
沈严良因为申州湖沈云卿被围,导致情绪过激,引发中风,拖了三年,于泰德二十四年过世,享年八十六岁。夫人高秀珍,于太乾五年过世。
医圣独孤筑勤活的就有些离谱了,一直活到了隆昌十七年,一百五十三岁,而周赋在位只有二十年,所以太乾年号只有二十年。
独孤群一样高寿,活到了隆昌二十一年,享年一百三十四岁。
袁楷朔活到了九十五岁,于泰德二十六年过世,身前培养、选拔了一大批脑洞奇大的科技怪才。
袁楷朔过世后就埋在轩禾书院专设墓地,沈云卿原本想给袁楷朔树一个铜像,以纪念袁楷朔的科学精神和杰出贡献,但是女帝一直没同意,直到女帝驾崩后,才在第二年为袁楷朔树立铜像,周赋追赐谥号“文巧”
刘仁举在泰德二十一年周启病危后,被内阁软禁于皇宫天牢,泰德二十二年九月出狱,周启念及其一生无过,将他调往郑州出任郑州别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