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一条变色龙
第605章一条变色龙
女帝思考了片刻,又问沈云卿意见:“海郡王以为邱继匡、吴彬二人如何?”
“回陛下,邱大人较为合适,吴彬大人缺乏与外邦沟通与处置事件的阅历经验,而且员外郎也低了一些,臣建议可让郎中李义清出使。”
“李义清?”
女帝蹙起眉头,桑劲川愣是吓一跳,他说:
“李义清恐怕不合适吧。”
“不合适才合适。”
“哦,爱卿何意?”女帝问
“回陛下,李义清此人虽然没什么胆略,但是此人奸猾刁钻,善于狐假虎威察言观色,而且能从容应付财阀巨商,还是有些能力的。只要陛下交代给他底线,他决然不敢僭越。”
这时范勇就说:
“李义清此人乃是见利忘义之徒,贪生怕死之辈,岂不坏了朝廷的大计。”
范勇把桑劲川想说但是不能说的都说了,女帝更加怀疑沈云卿的意图,她说:
“范卿说李义清此人贪生怕死见利忘义,海郡王向来明辨是非,与李义清都是来自兰陵,难道不知李义清为人?”
“回陛下,臣正是知道李义清为人,所以才建议让李义清出使。”
“说说你的道理。”
“朝廷此番议和,态度上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需得把握火候,同时又得让忽喇觉得我朝议和是有求于他,但是所求又不足以让忽喇讹诈更多,因此就得有一人假意被忽喇所收买利用,而李义清此人正合适。”
“朕还是不明白,议和岂有出卖朝廷的道理。”
“所谓出卖,得看卖什么,是卖朝廷想让忽喇知道的消息,还是忽喇想知道的消息,亦或者是假消息,这都取决于朝廷用人与实现研判。
臣敢断定,我朝派遣使团议和,忽喇定会私下在我朝使团之中寻找那些意志不坚者,而后威逼利诱套取消息。与其让忽喇寻找我朝使团弱点套取消息,为何不卖个破绽给他们。”
“那又如何?”
“我朝主动提出议和,与当下态势不符,而我朝如今又严密封锁边关,忽喇难以得知我朝内情,因此忽喇会认定我朝内部生变,而有求于他。事实上也是如此,因此我朝就必须制造一个假象,让其相信我朝有求于他的假象,令其相信。
否则若让忽喇知道罗哈诺向我朝宣战,忽喇会坐等罗哈诺来攻,然后再南下,届时可就是一场恶战。
同时我朝也可通过李义清,对忽喇做出一些让步,但让邱继匡言辞驳回,一个扮白脸,一个扮红脸,一出戏,两种唱法,但怎么唱,在我,而不在忽喇。”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驻外使节本人和身边人被买通收买,出卖国家机密的事件层出不穷,即便是近现代有着严密政治制度和体制的现代政府,依然无法避免这一现象,古代更是如此。
使团内部有人被收买,出卖母国的情况多如牛毛,而且古代没什么国际法,杀使者和家常便饭一样,你若不从,分分钟让你无声无息的消失掉。
因此此番出使,沈云卿判断,忽喇一定会借机从使团中寻找突破点,从使团内部收买和利诱个人,套取岐帝国国内的情况,从而好在谈判中获得主动权。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前安排一个破绽,让忽喇上套,而这个破绽必须狡诈刁钻,又有察言观色的应变能力,最好能说谎胡诌,同时又是贪生怕死见利忘义之辈,李义清恰好符合这个标准。
而吴彬太过于能言善辩,虽然可能也贪生怕死,但是他在官场、商场才摸爬滚打六七年,而李义清已经做了半辈子的官,商场、官场就是一条变色龙,虽然在重大转折事件上没什么主心骨,但是他有一个很大优点,就是只要给他底线和方向,他不会脱轨僭越底线,你就是杀了他,他也不会。
当年他是兰陵刺史,他的上边是户部,如果他跌破底线,户部会让他付出代价。现在他的上头是皇帝,要他正月死,绝活不过初一。
因此李义清能坚守底线,虽然他做官没什么底线,但每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下,总有一些合适的优点,就在于怎么用人。
其次是这次谈判确实是岐帝国基于议和,必须在忽喇知道罗哈诺对岐帝国开战之前,达成议和,时间紧任务重。
忽喇方面一定会怀疑岐帝国发生了什么变故,由于现在态势有利于岐帝国,理论上忽喇熬不下去后,会试探性提出过分要求议和,然后岐帝国拒绝,再然后降价,再谈,再拒绝,反复再谈,停停打打,打打停停再谈,最后有个结果。
现在岐帝国自己主动上门议和,这显然不正常。
既然不正常,忽喇就会怀疑岐帝国内部发生了问题,然后找到使团突破口,让李义清把实现准备好的说辞和数据像挤牙膏一样让忽喇挤出来,以增加可信度和真实性,从而让忽喇自以为拿到了筹码。
实际上这些筹码,就是岐帝国打算让忽喇吞下的收获,只有筹码才有价值。
然后通过李义清与邱继匡反复演双簧,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邱继匡砍价硬撑,而李义清背后“泄密”拆邱继匡的台。
如果朝廷采取强硬态度议和,同时又是朝廷主动提出议和,这显然不合逻辑,如果忽喇认定岐帝国主动议和是国内生变,忽喇反而会认为岐帝国是外强中干。
而且以忽喇现在的战争狂热状态,岐帝国强硬以对,忽喇会以超强硬反弹,这就可能把忽喇逼入死胡同,最后拿到更高的筹码,勒索讹诈岐帝国。
因此议和策略上,就必须采取更为弹性的策略。
“陛下,凡对外邦交,需得刚柔并济,文武双管齐下,才能收获奇效。军力弱了不行,偏重文治也不行,修文偃武兼收并蓄方为外交之道。”
“嗯,此议朕深以为然,但李义清此人还是太过贪生怕死,朕不放心。”
“陛下,狗胆量是给壮出来的,肥胆是给养出来的,只要陛下借李义清一颗豹子胆,他的贪生怕死也是可以收敛一些的。”
“哦,海郡王此话粗鄙的很啊,可不像是一个秀才该有之词。”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让陛下见笑了,臣以实用为上,不能为朝廷所用,不能为己所用,何故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岂不受其拖累。”
“那你说说,朕到底哪有豹子胆,借给李义清一用。”
“陛下何不调禁军新练火枪队一支人马,随使团一同出使。同时臣再给使团配备一些秘制火器,以状我军声威,如此让忽喇不敢小觑朝廷,李义清自然有了豹子胆。正所谓酒壮怂人胆,火器同样也能装人胆略。”
“原来如此,范爱卿、桑爱卿,你二人以为如何?”
“陛下,臣还是以为李义清出使不妥。”
范勇坚持己见,桑劲川态度一致,但他不这么说,他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