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腥风血雨童子顶(1)
一辆屎巴牛小汽车将孙武妹送到少华山下,司机大老王从后备箱取出一个背包拎在肩膀上说:“五姑娘,王叔叔送你上山吧!”孙武妹从大老王手中夺过背包顺势一轮背在肩膀上道:“不用王叔叔送啦,您已经给武妹联系好山上的住处道路武妹熟悉;很快就会赶到秦大爷家的!”
大老王见孙武妹把行李抢过去背在肩膀上了,还是不大放心地看着她道:“武妹,你一个姑娘家独自上山;王叔叔心中怎能踏实!”
“踏实踏实!”孙武妹嘴上说着,便从背包中取出一把牛耳尖刀举在手中道:“王叔叔您看,武妹有这个啦!哪个敢有不恭我就捅他刀子!”
大老王苦笑一声:“我姑娘跟你一般大,在西安街头闲逛也得人陪同;可是武妹却像个野小子,整天背个画夹四处跑!”
孙武妹咯咯笑道:“谁让我爸爸是孙蔚如?孙蔚如的姑娘就得比别人家的女孩有胆量!”
大老王见孙武妹坚持自己上山去,只好哀叹一声道:“哪你一定要主意安全,停几天王叔叔就来看你!”
孙武妹咯咯笑着向前走去,走了几步停下来扬起手臂向大老王摆手道别:“王叔叔再见,王叔叔一路平安;回西安后告诉我娘,就说武妹一定会自己保护自己,让她放心!”
孙武妹向大老王打过招呼,便就背起画夹和背包;大步流星向童子顶吊庄走去。
孙武妹走出去好远了回头去看大老王,见他还站在屎巴牛小车跟前向这边观望;孙武妹眼睛里便浸满泪水。
大老王是爸爸的老部下,爸爸孙蔚如是国民政府上将军官;现在是38集团军司令长官兼陕西省主席。
做了高官的爸爸一年四季都在忙,孙武妹一年能见爸爸两次面便就阿弥陀佛。
卢沟桥事变后,爸爸率领38集团军上保定、昕口狙击日寇;家中的生活就教老部下大老王照管。
大老王以前是爸爸的警卫员,现在是孙家的管家兼司机;一有时间还要上学校探望孙武妹履行父亲职责。
孙蔚如家中有5个孩子,孙武妹最小排行第5本便叫孙五妹,但孙武妹嫌五字太俗气改作武,就叫孙武妹了。
大老王叫王宏基,跟爸爸是老乡都是西安灞桥人。
孙武妹23岁,刚从西北农学院农牧系毕业;可她对农牧专业不感兴趣却迷上画画,学校一放假她便对王宏基说:“王叔叔,武妹想找个地方写生!”
王宏基立即立断:“去少华山,少华山有个童子顶是写生最好的地方!”
“行呀!”孙武妹不打折扣地说着:“那王叔叔就领武妹上童子顶一趟,不过武妹到那地方后少说也得半年、一年时间;必须要有一个住的地方!”
“这个容易!”王宏基嘿嘿笑道:“王叔叔有个远方亲戚叫秦川野,原是西安28中的老师;秦老无儿无女,不上课后便和老伴在少华山见了一座屋舍在哪里养老,武妹就住在秦老家!”
孙武妹道:“这真是老天作美,王叔叔的亲戚竟然住在少华山,哪难能带武妹去一趟吧!”
王宏基带着孙武妹赶到少华山童子顶,孙武妹立即被童子顶吊庄得天独厚的景色吸引住了。
童子顶吊庄有十几户人家,但每户人家都是日出日做;日落日息,鸡鸣狗吠一派祥和气象。
尤为吸引孙武妹的是童子顶吊庄悬崖边上那块牛头石,她坐在上面能看见少华山的全景;连不远处的华山顶峰也收入眼睑之中。
王宏基将孙武妹领进秦川野的家,秦川野听说孙武妹是省主席孙蔚如将军的千金;立即动员村上男女老少准备了一桌丰盛饭菜给孙武妹接风。
凝视着满盘的山珍野味、稠酒腊肠,孙武妹感动得热泪盈眶。
秦川野却诗兴大发,随口吟诵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诗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从童子顶吊庄返回西安,孙武妹立即准备好行李着装;跟王宏基一起二次赶往少华山,还没走出大门,便见爸爸回来了。
孙蔚如将军跟随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有意无意得罪了蒋委员长,蒋委员长对他乃至杨虎城17路军一直采取嘴上支持暗中排除的伎俩。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国,孙蔚如接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第17路军被缩编为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成为陕西军政界的主要领导人。
孙蔚如以极大的耐心,平和的策略,煞费苦心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护了西安事变的成果。
“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展开全面侵华战争,孙将军率部先后参加了保定、忻口、旧关等战役,英勇顽强,战功卓著。
孙蔚如率领的几支参战部队是陕军的精华,但被蒋介石在战场上分割使用;至于其装备精良的嫡系部队的最前端伤亡十分惨重。
这还是小事,使孙蔚如苦恼的是蒋介石不予他的部队补充供给;一时间部队中悲观情绪甚嚣尘上。
孙蔚如深知这是蒋介石为报西安事变之仇,借机消灭杨虎城的部队。
但是为了民族抗战大局,孙将军率领陕西广大军民积极配合前线;掀起抗日支前的热潮。
孙蔚如四处讲话,约谈记者,悼慰死伤官兵,鼓动抗日;勉励前方将士同仇敌恺为民族尊严而战。
其夫人会同杨虎城夫人带头捐款献物慰劳前方将士,陕西各地纷纷响应,支前劳军活动此起彼应,陕军士气为之一振,空前高涨。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但蒋介石所统率的几十万大军一退再退,不久太原沦陷;日军进逼黄河。
统管西北5省军政要务的蒋介石嫡系、西安行营主任蒋哲文等人沮丧悲观仓皇失措。
蒋哲文声称日军武器精良不可战胜,关中无法守卫应当放弃。
西安行营文武高官携家带口分乘火车、飞机逃往宝鸡、成都等地。